“运12F于2010年12月29日首飞,2012年8月11日第002架机成功首飞。2015年获得CAAC型号合格证,2016年获得FAA型号合格证。2017年3月,运12F在美国完成路演。而在美国市场披荆斩棘的同时,2016年12月28日,哈飞通过CAAC向EASA提交了运12F的型号合格证申请,经过6年多审查,终于成功取得EASA的型号合格证(TC)。
运12F获颁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型号合格证,实现了国产飞机取得欧洲航空安全局型号认可零的突破,进一步拓宽了国产民机的国际市场。总结其取证经验,希望能为国内其他机型取证提供有益帮助。”
作为中欧适航双边谈判的中方背景项目之一,由航空工业哈飞研制的双发涡桨通勤类运12F 通过型号审查认可工作,向其证明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对CCAR-23 部飞机型号合格审定能力,成功地推动了中欧适航双边协议在2020年的签订。在中欧适航双边的框架下,运12F承担了EASA认可国内CCAR-23部飞机的首个项目, 受到EASA深度技术认可。经过一系列的审查,2023年7月13日, 运12F 获得EASA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成为国内民机唯一同时取得CAAC、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EASA 型号合格证的国产民机,是对中欧适航双边的完美实践, 更进一步拓宽了国产民机的国际市场。
采用先进飞机制造技术
运12F于2010年12月29日首飞,2012年8月11日第002架机成功首飞。2015年获得CAAC型号合格证,2016年获得FAA型号合格证。2017年3月,运12F在美国完成路演。而在美国市场披荆斩棘的同时,2016年12月28日,哈飞通过CAAC向EASA提交了运12F的型号合格证申请,经过6年多审查,终于成功取得EASA的型号合格证(TC)。
运12F采用上单翼、单垂尾常规布局,可收放的前三点式起落架,飞机的驾驶舱采用玻璃座舱,所有的飞行参数信息和发动机参数以及警告信息都可显示在4块多功能显示器上,并且4块多功能显示器可互为备份。该机最大起飞重量(质量)8.4吨,最大商载3吨,经济巡航速度380千米/时,满油航程2255千米,最大升限7000米,最大平飞速度430千米/时,满客航程1390千米,单发升限4600米。与国际同类型飞机相比,运12F具有机身机体容积大、巡航速度快、商载重量比高、航程长、乘坐舒适度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尤其是在飞机“吨·千米/ 时”运载能力指标上,是竞争机型的1.3~2倍。标准客运型的运12F可搭载19名乘客,货运型最多可装载3个LD3集装箱,不仅可以用于中、短程支线客货运输,还可以满足海洋监测、空投伞降、航空摄影、地质勘探、医疗救护和人工降雨等领域的作业需求。
作为我国第一款按照CCAR-23-R3适航审定标准设计的飞机,运12F采用了许多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在研制过程中,航空工业哈飞将可靠性设计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在同级别飞机中首次采用损伤容限结构设计,综合考虑静强度、耐久性和综合环境对飞机结构的影响,显著提高了飞机结构的安全性,延长了飞机结构寿命,提升了飞机结构部件的可检查性,降低了使用和维护成本,使飞机的维修方式更加规范科学。除此之外,运12F还采用了最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符合目视飞行规则和仪表飞行规则要求。简洁的驾驶舱布置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操作空间,向飞行机组提供丰富的参数信息,使飞行员在判断上更加明确。此外,运12F装有完善的除/防冰系统,并采用低压轮胎,在确保结冰条件下飞行安全性的同时还具备在简易跑道上起降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续航能力
近年来,随着世界燃油价格的持续攀升,涡桨飞机在短途航线上的经济性优势日益彰显,运12F 的市场前景广阔。
运12F良好的续航能力可保证飞机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岛际国家,沿海岛屿距离内顺利往返。根据市场预测,原运12 系列飞机的传统用户,如非洲、亚太、南美等地区,也将成为运12F的主要销售国家。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大量远离主要交通线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地区也都将是运12F未来销售的重点区域。在国内市场中,运12F将会在新疆、西藏、云南、内蒙古等地区发挥作用。
运12F可以装载集装箱和散货的特点,使得它有能力成为物流链条中的一环,将货物快速运转到目前大飞机不能覆盖的中小城市,随着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快递公司、货运公司和航空公司未来都有可能成为运12F的主要用户。
快速推进项目进展
为取得EASA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运12F接受了EASA 开展的范围最大、程度最深的型号认可审查,攻克了重重难关。
线上互动开启新模式。运12F旅客座椅在申请EASA适航批准中涉及EASA适航规章中的动态冲击试验的条款要求,而旅客座椅动态试验项目正赶上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试验进展频频受阻,直接影响局方试验前检查、试验目击等试验活动开展。为保证验证活动顺利开展,航空工业哈飞同时协调局方及试验单位,开启了“线上审查”“远程目击试验”的验证新模式。为保证验证活动能够得到局方的充分确认,哈飞在试验现场、试验数据采集期间提供实时视频、音频端口,方便及时将试验中局方提出的质疑进行现场解答,完成对验证中局方关注重点的逐项确认,并通过远程视频对制造符合性声明、试验设备检查记录等资料进行核查,对动态冲击试验进行试验前安装检查、试验目击等工作,保证了试验的有效性。这种验证新模式不仅保证了运12F 旅客座椅动态试验验证的进度,也为后续相关型号审查提供了借鉴参考,大大提高了同类适航审查的效率。
取证期间,审查进展缓慢,为恢复项目进度、推动项目进展,李先哲与李洋带领适航专业人员,通过邮件、视频会议、红头文件以及赴北京参加局方会议等方式,积极沟通和请示,借助CAAC的力量与EASA协调,以期及时恢复项目审查,快速推进项目进展。
适航审查过程中,异地间的沟通质询是最常见的事,解决EASA方面提出的问题也是首要工作之一。某次,EASA就液压系统泵源工作状态指示、告警不明确等问题进行了质询,项目团队对EASA方面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重新梳理了运12F液压系统原理和机上实际可能出现的工作状态后,认为运12F液压系统设计符合适航条款要求,但为了更好地提升飞行性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大家着手对运12F液压系统进行了电动泵工作状态指示综合优化设计改进工作。
由于运12F液压系统是为飞机起落架收放、起落架应急放、机轮刹车和前轮转弯提供压力,所以电动泵源的工作状态对飞机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准确的告警信息才能保证飞行员处置措施的正确和人员的安全。针对EASA方面提出的问题,项目团队首先对方案设计进行改进,增加了节流阀、温度开关和压力传感器,用于完善正常液压系统和应急液压系统工作状态指示和告警功能。在得到EASA 方面认可后,项目团队还配合CAAC完成对液压系统设计改进的审查工作。
项目团队一方面按计划实施新研成品性能试验、环境试验等适航验证工作,持续跟进CAAC的适航审查进度,另一方面又与EASA方面沟通改进进展,反复校核飞行手册并对手册中的细节问题进行解答。随着任务节点的临近,项目团队往往白天按照项目进度要求完成适航装机验证试验,晚上就要紧接着编写并提交适航审查报告,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
功夫不负有心人,运12F终获EASA型号合格证,有效落实了2023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第20条提出的“双方欢迎中国民航局和欧盟航空安全局加强合作,将在均认可的国际安全标准基础上加快适航认证进程”,也为“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欧航空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市场先期探索,为CCAR-23部飞机创造了新的在欧洲市场竞争的机遇,后续CCAR-23部飞机再次申请EASA的型号合格证,将采用一般性技术认可的模式开展型号合格证认可工作,降低了取证成本并缩短了取证时间,大大提高了CCAR-23部飞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哈飞将承接“空中丝路”的构想落地,将运12F 打造成为中国国产民机产品的一张闪亮的海外名片,助推中国航空产业在“一带一路”中飞向更加光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