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直奉战争是指1922年、1924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掌握中央政权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和盘踞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京津冀一带进行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直系获胜,奉系退出关外。第二次奉系取得大胜,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京政权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奉系军阀的胜利标志着继三百年前满清入关后,东北军事集团再一次取得对中原核心区域的控制权。

战争背景:组阁之争和美日帝国主义列强的竞争

关于直奉战争发生的原因还要追溯到1920年直皖战争。

当时的北洋政府还是皖系军阀的天下,皖系首领段祺瑞自1916年袁世凯死后长期以国务总理身份把持北洋政权,黎元洪、冯国璋等两任总统先后被其推翻。

1919年直系首领冯国璋病逝,曹锟、吴佩孚继承直系头领位置,由于不甘皖系军阀一家独大,直皖之间矛盾摩擦不断。

吴佩孚为了对抗段祺瑞,便拉拢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此时的张作霖虽偏居东北,但对关内却垂涎不已。

而皖系的一家独大正是其最不愿看到的,一旦皖系统一中原,不仅入关争雄没有把握,东北地盘能不能保住都是未知数。

所以对于吴佩孚发出的同盟邀请,张作霖爽快答应,最终在直系和奉系的配合下,皖系大败,段祺瑞被迫下台,北京政权落入直系手中。

张作霖原想着帮助直系打败皖系,能够分得一杯羹,可一丁点地盘都没捞到,胜利果实全被吴佩孚夺走,利益上的分赃不均导致直奉之间出现矛盾。

而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又使这一矛盾更加复杂,首先直系军阀由英美等西方国家支持,直系的胜利意味着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影响扩大。

而此前的皖系背后靠山是日本,如今皖系失败,已无利用价值。

日本不甘心英美独霸中国利益,便转而扶持奉系,并利用直奉之间的矛盾撺掇张作霖对抗吴佩孚,以此打击英美势力。

此时的直奉矛盾主要围绕组阁和政权的行使展开,彼此之间都希望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来扩大自身利益。

1920年8月,皖系下台一个月,直奉便共同推举曾反水段祺瑞的皖系内部头目靳云鹏组阁。

这本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可吴佩孚却利用近水楼台的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向内阁安插亲信,组成亲直内阁,这引起了张作霖的强烈不满。

1921年12月,张作霖率军进京,在日本的支持下,推翻靳云鹏内阁,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

梁士诒倒是给力,一上台就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并采取亲日政策,同意向日本借款赎回胶济铁路,将该路改为中日合办。

同时还极力打压直系,不仅克扣其军饷,对吴佩孚的政令各种抵制。面对梁士诒的咄咄逼人,吴佩孚煽动舆论,指责梁士诒卖国,调动人们的爱国情绪。

在全国各省的压力下,梁士诒内阁倒台。而梁的垮台让张作霖意识到通过政治手段已无法夺取北京政权,只能诉诸武力解决,直奉战争一触即发。

第一次直奉战争:关外马匪武装与北洋科班军人的较量

1922年4月,张作霖自任“镇威军”总司令,率领奉军分东、西、中三路向关内杀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面对来势汹汹的奉军,吴佩孚沉着应对,以保定为大本营,同样分三路大军分别迎战张作霖,此战双方共投入兵力约十万人,是民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战斗。

从4月下旬起,奉系东路军在张作相、张学良的指挥下率先与直军开战。

奉军两万余军队向任丘(河北沧州)方向冲击,然而在直系的坚强防御和有效组织下遭遇大败。

此后双方一度僵持,但随着奉军西路、中路先后溃败,直系军队士气大振,发起反击,奉军顿时溃不成军,7000余人缴械投降,其余残部溃逃。

西路战场主要在京汉铁路沿线进行,直军主动发起进攻,突破奉军防线,奉军伤亡千余人。

随后大批奉军前来增援,集中大量火炮向直军阵地猛轰,双方激战一天一夜,伤亡都十分严重。

虽然奉军炮火猛烈,但直军作战十分顽强,在吴佩孚的指挥下,直军分三路对奉军发起猛攻,直军旅长董政国、奉军旅长梁朝栋战死。

由于战况十分胶着,吴佩孚亲临前线督战,一面对奉军发动正面进攻,以吸引其火力,另一面派遣一支旅迂回到奉军背后,切断其后援。

5月4日,直军对奉军发起总攻,由于连日的激战,奉军炮弹消耗很大,又得不到及时补充。

如今腹背受敌,阵脚大乱,彻底没了还手之力,纷纷溃逃,约三万人缴械,西路战事也以直系胜利告终。

中路战场在津浦、京汉路之间进行,由于中路事关全局,吴佩孚亲自坐镇指挥,奉军由张学良、郭松龄指挥。

双方在数天时间里激战不分胜负,然而随着西路奉军的溃败,中路奉军军心动摇,吴佩孚看准时机,集中兵力进攻,奉军无心恋战只得败走。

5日,直军攻克廊坊,奉军千余官兵缴械,中路战役结束。此后直军一路追击,20日,奉军在关内的最后一个据点滦州被直军攻陷。

张作霖眼见关内已无立足之地,只得率奉军退回山海关以外。

由于东北是奉系苦心经营多年的地盘,势力根深蒂固,又是日本的势力范围,直系只能止步山海关。

6月,直奉接受英美停战建议,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上与奉系签订停战和约。

至此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大获全胜宣告结束,北京政权彻底掌握在直系手中。

在这场战争中,奉军虽然规模庞大,气势夺人,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此前从未有过大规模阵地作战经营。

张作霖本是土匪出身,因此奉军内部匪气十足,士兵此前多为胡子马匪,打家劫舍有一套,但在正规军面前却不堪一击。

经此一战,张作霖痛定思痛,决心对奉军进行改编,力图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武器装备精良的职业军队。

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上台,奉系取代直系成为北洋政府主宰

张作霖退守东北后,为了一雪前耻,东山再起,开始对奉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提高部队人员战斗素质,淘汰老弱杂散人员,推行“精兵主义”,将奉军整编为陆军3个师、27个旅,额外增设两个炮兵旅和一个重炮团。

同时张作霖在奉天设立东北讲武堂等军官学校,训练选拔合格的军事技术人才。

在葫芦岛和哈尔滨建立海军学校,训练和培养海军军官和海军人才,严格规定师旅级参谋长以上军官全由专业军事人员担任。

其次,改善武器军事装备。张作霖从德国和日本购买大量先进陆军武器装备取代之前老旧枪炮武器,投资兴建自己的兵工厂,实现武器进口和国产自主化。

除了陆军,还购置飞机、军舰组建空军和海军。

经过两年的秣马厉兵,奉军从素质低下、装备单一的马匪杂牌军华丽蜕变为一支由高素质军官领导,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陆海空三大军种的强大军队。

另外,张作霖还联合孙中山、段祺瑞等皖系残余势力组成三角反直同盟,以此牵制直系。

反观直军,自从第一次直奉战争胜利后,曹锟和吴佩孚等直系领导层内部发生分裂。

吴佩孚自认为掌控北京政权,便开始仿效段祺瑞,推崇武力统一全国,与川、湘、闽、苏、浙、粤等省军阀产生军事摩擦。

吴佩孚的行径引起全国各省的反对,而直系军队经过两年的折腾,军心涣散,疲惫不堪,而且军事装备更新缓慢,大多是汉阳兵工厂制造。

与奉系相比,不仅武器落后,粮饷后勤物质也很匮乏,直系与奉系的差距慢慢拉开。

1924年9月15日,张作霖一切准备就绪,以镇威军的名义,自任奉军总司令,对直系开战。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投入直隶、河南、山东、热河、察哈尔、绥远6省25万兵力。奉军包括奉天、吉林、黑龙江3省17万人。

这场战争不仅参战人数众多,而且是陆海空一体,战争空间范围也大大超过第一次直奉战争。

从参战规模看,直军虽然略多于奉军,但武器装备落后,且吴佩孚树敌太多,内部矛盾重重,将领离心离德,因此战争尚未打响,便注定直军失败的命运。

第二次直奉战争的主战场在热河和山海关展开。

热河方面,奉军兵分南、北两路对直军展开进攻,南路方向,奉军几乎兵不血刃占领阜新、朝阳等辽西重镇,直军未做抵抗便仓皇逃离。

北路方向,奉军对建平、凌源、赤峰发起进攻,直军将领董政国因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大败奉军,故激烈抵抗,双方均付出沉重伤亡。

激战数日后,奉军调飞机支援,对直军狂轰滥炸,最终于10月8日占领赤峰,热河战役以奉军胜利宣告结束。

相较于热河战役,山海关之战更加惊心动魄,山海关作为京师屏障、入关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山海关之战是整个直奉战争的决胜之战,双方都投入了精锐部队集中于此。

由于热河战场接连失利,吴佩孚调集重兵把守山海关,从九月末开始,张作霖以火炮和飞机对直军山海关防线猛烈轰炸。

连续七日重火力进攻后,奉军对直军阵地发动总攻,直军则凭借坚固工事,顽强抵抗,阻止奉军前行。

为减少伤亡,奉军将进攻重点转向侧翼直军防御薄弱的九门口,集中火力一举突破,直军防线洞开,成功对山海关实现迂回包抄。

10月11日,吴佩孚亲临山海关督战,组织军队发起反攻,欲夺回九门口,奉军同样顽强作战,依险要地势拼死抵抗,双方伤亡惨重。

僵持之际,吴佩孚决定效仿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经验,偷偷派军在葫芦岛登陆,打算前后夹击击败奉军。

然而这一计谋被张作霖看穿,他迅速调集海军舰队阻击直军,吴佩孚的偷袭计划破产。

剩下的几天里,直军只能与奉军在正面战场硬刚,但武器和火力的差距让直军渐渐落入下风。

10月15日,奉军趁直军渐入疲态,发起反攻一举突破直军防线,此后直军在吴佩孚的指挥下依然顽抗,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伤亡非常大。

仅在16日后几天的战斗中,直军便伤亡三千余人,奉军也有八九百人之多。

正当双方激战相持之时,身在北京的直系将领冯玉祥与张作霖通谋,发动政变,软禁大总统曹锟,宣布解职吴佩孚。

北京政变使本已人心浮动的前线直系军队更加浮躁,面对后院失火,吴佩孚只能调兵回援。

而冯玉祥的临阵倒戈使山海关局势急转直下,从10月24日起,奉军乘势发动猛攻,不仅占领山海关,还一路南下,连续攻陷秦皇岛、唐山、芦台等地。

同时冯玉祥也占领天津,就这样,吴佩孚在张、冯夹击下彻底崩溃。

11月3日率残部2000余人仓促乘船南逃,张作霖趁机大举进攻,进入北京,至此,激战近50天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奉军大获全胜告终。

在这场战争中,吴佩孚主力几乎被歼灭,直系势力被压缩于长江一带,从此一蹶不振。

奉系全盛时期势力范围

而张作霖则成功夺取北京政权,成为北洋政府新的主人,这也是自1644年满清入关以来,东北军政集团第二次入主中原,并取得名义上的全国控制权

举报/反馈

蓝色小妖姬的过往

5744获赞 534粉丝
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