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层中,“战狐”胡琏算得上是少数几个在两军交战时会动脑子的,毛主席更是给了这位国军将领六个字的评价:狡似狐、猛似虎。

解放战争时期,这位姓胡、似狐的国民党将领更是成为了一枚硬钉子,在南麻战役之后,毛主席更是亲自致电我军的前方将帅: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

纵观胡琏的一生,从他的出生开始,他似乎就已经与“狐”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许多前半生贫苦后半生发迹的人一样,由于胡琏与狐狸有关的典故太多,就连胡琏出生,也被好事者附会上了一个奇异的传说。

跟大多数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国军将领不同,胡琏的父辈们不过只为他在陕西华县的一个山村中,挣下了三间土屋。但自古常言说得好,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反之亦然,穷也穷不过三代。

而胡家的发迹,则要从胡琏的降生说起。在胡琏出生前不久,胡家老太太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悄然离世。

由于胡老太在去世前没受什么病痛的折磨,而且还活了93岁的高龄,这场白事对于胡家人来说算得上是一桩白喜事。

胡家人在短暂的哀痛之后,很快便擦干了脸上的眼泪,转而将一家子的重心放在了寻找一块合适的墓地上。

毕竟此时的中国还处于一个封建帝国的余晖当中,民主与科学的春风还没有吹到这片偏远的山坳里来,人们只能按照祖先们留下来的遗训活着,一板一眼的认为,一个好的墓穴可以荫及子孙。

而胡家老爹自己则也略通一些风水八卦,在胡老太去世后不久,胡老爹便开始在周边的山头上寻觅,希望能够找到一方好地块儿。

就在胡老爹四处搜寻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了一阵打打杀杀的叫喊声,定睛一看时,原来是一大帮猎人在追着一群狐狸跑,眼见着就要把那几只狐狸来个一窝端。

胡老爹心下想着,自己家中刚有人离世,何不救下这一窝狐狸来,也算是为自己家积一份功德。于是,在胡老爹的掩护下,那一群狐狸最终得以逃出生天。

但大家毕竟同在一个镇子上住,论起来都沾亲带故,为首的那个小伙子还是自己的一个远房侄子,胡老爹也不好让那伙猎人吃亏,于是便咬牙从裤腰带里掏出来了两块银元,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后,把银元塞进了那远房侄子手里,让他们一行人好买点酒吃。

侄子见胡老爹出手阔绰,这胡老爹又是自家长辈,便就卖了胡老爹一个人情,乐呵呵领着一帮兄弟下了山,只留下胡老爹一人,继续在山头上吹着冷风。

而就在这一天晚上,胡老爹梦见了一位白衣老者。在这位白衣老者的指引下,胡老爹果然找到了一处虎形山岗。

就在胡家老太风光大葬后不久,胡家媳妇则在断七的那天做了一个怪梦,随着儿媳“哎呀”一声,全家人都从睡梦中惊醒,围在了胡家媳妇身边。

胡家媳妇见身边有人,也逐渐按下了心中的惊惧,断断续续诉说道:我刚梦见一头又像虎又像狼的猛兽,变成一颗珠子,飞进了我的嘴里。

家里人听了儿媳的话后,大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说是个罢了。

可胡老爹却暗暗把这件事给记在了心里,等到儿媳十月怀胎期满,顺顺利利的生下一个男婴后,胡老爹更是将这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命根子、眼珠子。

即便胡家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胡琏依旧在爷爷的一力支持下,进了学堂读书。而胡老爹也相信,自己的家乡曾经出过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那自己这生来不凡的孙儿也一定可以位极人臣,光宗耀祖。

抛开这个充满着封建迷信色彩的故事不谈,年少时期的胡琏,的确是读书的一把好手。13岁时,胡琏凭一己之力考进了华县高等小学,在五年之后的毕业大考中,胡琏在一众学子中名列前茅。

当地的名师在阅读了胡琏的卷子后,更是特意跑到了胡琏家中,对着胡琏父亲胡景彦一通嘱咐:你的儿子是个人才,他的前途不可限量,即便是砸锅卖铁,也万万不能埋没了他。

但对于那个年代的男子而言,“立业”可远远没有“成家”一事重要,在胡琏小学毕业后不久,家里人便早早地替胡琏张罗了一门亲事。

在胡琏母亲的心里,自己儿子所能挣到的最好的前途,不过是在学成之后,回到家里来办个学堂,当个教书先生。胡琏听了母亲的话后,颇有傲气来了一句:家中但凡有粮,何须做那孩儿王。

胡母见儿子是个有志气的,便又思忖了一番,觉得胡琏可以当个商人,等他发了大财之后,也好扶持下家里的兄弟姊妹们。

但胡琏也是个有主见的,明言自己不是块经商的料子。

胡母见儿子又否了自己的提议,脸上略有些挂不住,讪讪说道:那儿子你要不就去当个账房先生吧!胡琏听了母亲的话后,更加生气了,难道我读了那么多书,就是为了替别人发财的吗?

胡母见自己说什么儿子就反对什么,索性再也不提任何有关儿子前程的事。

作为一个活在封建社会的框子中的人,任凭胡母想破头,都没有猜中胡琏的心思,这个有着狐儿脸的儿子,究竟想要干些什么?

其实,胡琏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军!在学校中学了那么多先进知识后,胡琏早就在心里拿定了主意,即便家中已经为自己讨了老婆,那也休想把自己一辈子都困在华县的山丘中。

而胡琏也是个说干就干的人,还没等胡家人反应过来时,胡琏就已经跑到了国民革命军第2军中,当了一名文书。

胡琏虽说是正经学校毕业的“高知分子”,在军队中属于稀缺人才,但胡琏却没有在这第2军中长长久久呆下去。

因为热血沸腾的胡琏,收到了一封来自广东的信件。在这封信中,一位在广州当医生的亲戚告诉他,想要在军中谋得一个好前程,须得来黄埔军校中历练一番,才能成事。

得了这位亲戚的指引后,胡琏手忙脚乱收拾好了准备南下的行囊。但就在胡琏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胡琏面前:缺钱!

胡琏在军中虽说是谋得了一份文书的差事,但每月发出来的薪水却少得可怜,仅够他日常开销而已。

不得已之下,胡琏将自己手头拮据的消息传回了家中,妻子吴秀娃终究是不忍丈夫为难,只得变卖了自己的嫁妆,又从自己娘家那里筹了一笔款子,这才凑足了胡琏南下的盘缠。

在动身之前,胡琏感慨于自己结发之妻的恩德,对着吴秀娃山盟海誓了一番,发下誓愿出自己出人头地之后绝不负她。但自古以来发誓的人有很多,应誓的人却寥寥无几。

1925年年末的时候,胡琏终于兜兜转转来到了广州。跟胡琏的老家华县相比,此时的广州当真是富贵迷人眼。

在校长蒋介石的操场训话当中,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们也都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在当时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发一点光、发一份热。

有传闻说,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酷爱从黄埔军校的学员中挑人,以此来扩充自己的左膀右臂。

但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蒋介石喜欢黄埔学员不假,但他更喜欢和自己同乡且期数靠前家世好的黄埔学员。

当胡琏作为第四期的学员进入黄埔时,那些一二期的老大哥们早就将好位置瓜分了个一干二净。哪怕胡琏在学期间在各项考核中都能拔得头筹,还被特殊关照加入进了“孙文学会”。

但胡琏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并没有像胡琏想象中那样,如期得到蒋介石的青眼。当北伐结束之后,胡琏所在的部队甚至被直接解散,胡琏也从一名排长,瞬间变成了一个无业青年。

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必要的时候去投奔个靠谱的老乡,总是一个不会出错的决定。胡琏也打听到,自己有一个名叫关麟征的同乡,已经在南京做到了南京警备司令部的团长。

胡琏心念一动,立马赶到了南京。由于胡琏是正经军校毕业,而且还有战场实操的经历,关麟征对于这个名叫胡琏的后生是分外赏识,一出手就给了胡琏一个连长的位子。

一年之后,关麟征所在的警卫团并入了国军高层陈诚的第十一师。不久之后,国军十一师跟军阀冯玉祥来了个硬碰硬。

这十一师虽然有陈诚坐镇,但比起老辣的冯玉祥来,陈诚的手腕还是嫩了点儿,就连手底下的兵打起仗来都不敢放手一搏,反而畏首畏尾。

而胡琏则是在北伐中见过大场面的,每当他看见有小兵心生退意时,胡琏都会拔出手枪大喊一句:谁敢跑我就给他一枪子儿。

在胡琏的恩威并施下,胡琏所在的那个连竟然真的守住了阵地,就连指挥官陈诚都听说了胡琏的威名。

当陈诚得知胡琏是黄埔军校的第四期学员时,更是大喜过望,因为陈诚跟他的老上司蒋介石一样,也酷爱启用黄埔学员,在陈诚的赏识下,胡琏迅速被升为了营长。

不久之后,蒋介石又将陈诚调入了十八军,陈诚心念一动,想要把胡琏调入十四师。

但此时的胡琏只想抱住陈诚这根大腿不撒手,当机立断来到了陈诚面前,哭涕泗横流,嘴里诉说着自己对十一师的感情。

陈诚见这个小伙子如此重情重义,从此便将胡琏认成了自己人。

不过,胡琏虽然没有做成十四师的营长,到却是跟十四师结成了亲家。军中有人见胡琏升官迅速,又年富力强一表人才的,不少军中大将都起了招赘的心思。

而这其中就有十四师中一个名叫曾伯熹的团长。在有心之人的撮合下,曾伯熹的妹妹曾文瑜成为了胡琏的新娘。

而那个曾经卖掉嫁妆为胡琏筹措路费的结发之妻吴秀娃,则早早地被胡琏抛到了脑后对于此时的胡琏来说,只要能在官场上更进一步,抛弃一个发妻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算是吴秀娃再怎么贤良淑德,也没有一个当团长的哥哥,也没法跟胡琏一起外出应酬,更无法在国军的太太圈中替自己的丈夫交好贵人。

在这样一通权衡利弊之后,胡琏从吴家女婿变成了曾家女婿。而一切正如胡琏在二次成婚前所预料的那样,曾文瑜果然长袖善舞,甚至跟蒋经国的夫人都攀上了关系。

在曾家的助力下,胡琏果然在国军当中一飞冲天。

由于十一师跟十八军都是陈诚的“亲儿子”,而十一师又是归十八军所管,这“十一”二字合起来是个土字,“十八”二字合起来又是个木字,陈诚的十一师时常被人戏称为“土木”系。

而在“土木系”中发迹的胡琏,自然也就成为了当中的核心人物。

胡琏一生中指挥过不少战役,但其中最为出色的,是一场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保卫战。

此时的日军不仅深陷太平洋战场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且想要从缅甸转道攻入我国西南的日寇们,也被怒江的滚滚浪涛挡在了滇西一带。

当时想要从湖北进入重庆,并没有公路可行,只能打通三峡水路,才能直逼重庆。1945年3月时,日军攻陷宜昌。宜昌往西三十里,正是石牌村的所在地。

在日军调集十万地面部队攻下宜昌后,小小的石牌村便成为了拱卫重庆的最后一道天险门户。在石牌村保卫战打响之前,蒋介石发来了电报,指定国军精锐十一师死守石牌村。

在接到上司的命令后,身为国军十一师一员的胡琏,也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在一片萧瑟肃杀之气中,胡琏带着手下的将士们祝祷天地,发誓要与石牌村共存亡。

利用开战前的间隙,胡琏也尽了自己为人子为人夫的本分,连夜写了五封家书,交代好了身后之事。

在写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假如自己在此战中身死,务必要将儿子们抚养成人,他们长大后,也定要让他们投笔从戎,以身报国。

面对着日寇各式各样的先进武器,胡琏并没有退缩,在考察完石牌村附近的地形后,胡琏已经做好了打地形战的准备。石牌村附近层峦叠嶂、山势险峻,日寇的大炮坦克并不能发挥出十足的威力。

当地的百姓为了能尽一份力,也纷纷驾着小船出来,飘荡在长江的水面上,帮忙在水中布雷。

除此之外,百姓们还砍了了大量的树枝竹枝、运来了大批茅草,想要用这些最原始不过的“兵器”缠住敌人的炮船。

当铺天盖地的炮火声响起时,胡琏的老上司陈诚打来了电话问他,此战是否有必胜的把握?

此时胡琏有的,只是一腔跟日寇拼个你死我活、舍身成仁的决心,并没有必胜的信心。因为日寇的凶险和残暴,远远地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在战争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阵地上已经听不到枪炮声了。这并不是日寇良心发现停止进攻了,而是敌我双方已经放弃了热兵器,当日寇冲上来时,我们便冲上去,用刺刀利刃一寸寸的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

那样大规模的白刃战下,石牌村的土地,最终被染得通红。在第十一师的抵抗之下,曾经还不可一世的日寇,在大规模的损兵折将下终究是丢了士气,纷纷开始抱头鼠窜,向东溃逃。

日寇想要进攻重庆的计划,也被彻底粉碎。此役之后,胡琏的出色表现终于被蒋介石看在了眼里,在被调到蒋介石的侍从室之后,胡琏也从第十八军的副军长升为了军长。

从此之后,胡琏不仅成为了“土木系”的骨干,更成为了蒋介石的爱将。

不过,胡琏虽然战绩颇丰,但他却始终有一块心病,胡琏之子胡之光也曾证实过:胡琏晚年不敢提粟裕。

在解放战争时,胡琏又一次发挥出了他的“狐”性,多疑善变的他在打仗时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直求稳为上。

在南麻战役中,华东野战军9纵在付出了极大代价后,依旧没能将胡琏这只狐狸活捉。虽然我军的战术组织没有任何问题,胡琏最终进入了我军精心安排好的包围圈。

尽管胡琏早就在南麻村周围设置好了一批梅花形工事,但包围圈依旧在以肉眼可见的范围内缩小。

就在胡琏叫天天不应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竟然帮了胡琏的大忙。

在阴雨连绵中,我军弹药受潮,无法形成有效的火力覆盖,与此同时,胡琏久等不到的援兵竟然也到了。

我军只好将这块到嘴的肥肉又给吐了回去,将部队调往了临朐南部。南麻战役之后,胡琏又一次在国军当中扬名立万。但胡琏自己跟明镜儿似的,这次能侥幸突出重围,不过是老天助他罢了。

约莫半年之后,华野和中野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之下,准备再一次“活捉狐狸”。果不其然,这一次胡琏所在的第十二兵团没有了以往的好运气。

胡琏也只能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躲在一辆坦克中突出了我军的包围圈。在见识到了粟裕的厉害之后,胡琏终究是发出了那句“土木不及一粟”的感慨。

在国民党败逃之际,胡琏作为国民党高层之一,自然也追随着蒋介石的步伐,来到了台湾。

但蒋介石在重用胡琏的同时,却又在明里暗里打压着他,当胡琏的部下们都一个个的当上陆军总司令后,蒋介石却始终装聋作哑,死活不给胡琏一个“名分”。

因此,根据胡琏的孙子回忆,自己的爷爷不太喜欢别人叫他胡将军。“将军”这个称号,或许总会让胡琏想起那些不愉快的往事。

在登岛之后,胡琏特地挑选了离士林官邸最远的地方,跟蒋介石一南一北两两相望,向蒋介石表现出了自己要远离政治纠纷的决心。

根据胡琏的孙子胡敏越回忆,自己的爷爷很少在家中提起与战争有关的事情。

1976年端午节的时候,此时胡琏的身体已经是江河日下,自感时日无多的他,在跟一家人吃完粽子之后,喊自己的孙子胡敏越拿了纸笔过来。

在这张白纸上,胡琏颤抖的画出了一张极其简易的地图,上面清清楚楚的标好了自己老家的所在地:陕西省华县赤水镇汇头房村。

画到这儿的时候,胡琏把自己的孙子搂在了怀里,一字一句的告诉他,记住,是村里的第二户,第二户。落叶归根,是每个中国人的念想,更何况是已经垂垂老矣的胡琏。

不过,此时的胡琏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怕是不能再回到自家的老宅,向胡家的列祖列宗们敬上一柱清香。所以,胡琏将自己这个念想,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孙们身上。

当他画完那张地图之后,把他塞在了自己小孙子的手里,喃喃自语说,你爸爸这第二代怕是也回不去了,你们第三代人,还是能回去的。

最终,一向精于巧算的胡琏,再一次在自己的预判上出现了失误。在他去世后不久,两岸便迎来了三通。胡琏的儿子们,也趁着这个机会,重新回到了他们的陕西老宅。

而胡琏生前最宠爱的那个孙子胡敏越,也带着自己的女儿,胡家的第四代回到了胡家老宅。在时间的冲蚀之下,胡家老宅也已经变的残破不堪。

不过,他们依旧是重新修建了祠堂,续起了族谱,将胡氏一族的故事重新写了下去。

两岸人民本就是同根同源,只有在这片生养过他们父辈的故土上,他们那漂泊无依的心灵,恐怕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

举报/反馈

蓝色小妖姬的过往

5744获赞 534粉丝
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