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的意思:形容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
一、趾高气扬的拼音和结构
趾高气扬是一个成语,拼音是zhǐ gāo qì yáng,出自《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引作“举趾高扬”。趾高气扬的意思是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
二、趾高气扬的意思和用法
趾高气扬的意思是指人因为得意或骄傲而表现出很高的姿态,形容人的态度傲慢、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的人。
例如:他自从升了官,就变得趾高气扬,看不起以前的朋友。
三、趾高气扬的来源和历史背景
趾高气扬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文献记录,最早出现在《左传》和《史记》中。《左传·桓公十三年》中记载:“陈厉公……见妃于路寝之庭,不及,见申伯而以夫人备之。仲婴御军,公伐诸杜。杜溃,将适申,申人弗听。夏五月乙亥,国人逐之,及宋,宋人待而封之。遂如申,男卒逐南大夫析父。”意思是说陈国的公子陈佗在路上遇到了申国的公子申伯,因为申伯的夫人也在场,所以他没有按照礼仪去见申伯夫人,结果被国人追赶,最后在宋国被杀。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因为得意或骄傲而表现出很高的姿态。
四、与趾高气扬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贬义词汇: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等。
同义词:趾高气扬、趾高气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等。
反义词: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妄自菲薄等。
相关表达方式: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威风凛凛等。
相关成语:目空一切、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等。
相关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相关歇后语:孔夫子门前卖《论语》——自称圣人——自大。
相关故事:三国时期,蜀国的马谡因为自以为是而被诸葛亮斩杀;《水浒传》中的白衣秀士王伦也因为骄傲自大而被林冲所杀。这些故事都从反面教育人们不要骄傲自大。
相关词语辨析:趾高气扬和“神气十足”都形容人非常骄傲自大。“神气十足”侧重于表现人的精神状态;而“趾高气扬”则侧重于表现人的动作姿态。另外,“趾高气扬”还可以形容动物或物品的气势或姿态;而“神气十足”则不能这样使用。
相关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认为“骄兵必败”,即骄傲自大的人最终会失败。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中都有体现。比如《论语》中说:“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免于咎也。”意思是君子不自吹自擂自己的功劳和成就,以免招致灾祸。此外,《道德经》中也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反,损不足以奉有余。”意思是天道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而人道则相反,是减少不足的奉献给有余的。这些思想都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
五、趾高气扬的例句
他自从升了官,就变得趾高气扬,看不起以前的朋友。
他趾高气扬,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虽然他获得了奖牌,但他并没有趾高气扬,反而非常谦虚。
即使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也没有趾高气扬,而是非常低调。
他趾高气扬地走进办公室,让所有人都感到很不舒服。
六、总结
趾高气扬是一个形容人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成语。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就已经出现,并且被广泛使用至今。趾高气扬的意思和用法都很简单明了,但是它所传达的负面情绪和价值观却是我们需要警惕和反思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低调、虚心的态度,不要因为一时的得意或成就而变得趾高气扬,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取得更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