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提起毛主席的侄子,人人往往想到的是毛远新。其实,毛主席有两位亲侄子,另一位便是鲜为人知的毛岸成,他是毛泽覃烈士和贺怡的儿子。

而人们之所以对毛岸成不熟悉,是出于一些原因,为了对毛岸成的保护,便将他的名字改为了贺麓成。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伟人后代贺麓成低调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毛岸成为何改名贺麓成

1934年8月,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主力被迫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毛泽覃和贺怡接到中央的命令,留在苏区打游击,掩护红军主力转移。

12月,时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和担任区委书记的贺怡同时接到了命令:毛泽覃率红军游击队转战闽赣边界,贺怡则携父母去赣州从事地下工作,并出任赣州县委书记。

接到命令之后,毛泽覃便率部将贺怡与她父母护送到了会昌县白鹅洲码头,之后夫妻便分手了,贺怡一行人坐船北上赣州,毛泽覃则南下闽赣边界。

这时的贺怡已经怀有身孕,毛泽覃和贺怡都无比期望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能够为前途惨淡的革命形势增添新的希望和生机。

但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竟是他们夫妻二人最后一次见面。

1935年1月,贺怡在赣南山区生下了毛岸成,这是她与毛泽覃的第三个孩子。贺怡的心中十分高兴,她想早点见到毛泽覃,让他见一见孩子。

不幸的是,毛泽覃终究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

1935年4月的一天,毛泽覃率领的独立师被敌人打散后,他便率领剩下的游击队员,穿山越岭,来到了一个村子准备休整一晚。

可没想到,第二天拂晓,敌人就摸进并包围了村子,敌人开枪之后,毛泽覃下令让游击队马上撤退,并且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以掩护撤退的游击队员。

队员们迅速撤退了,可毛泽覃却没有撤出来,在身中数枪之后,英勇牺牲,年仅30岁。

5月,贺怡从交通员王贤选那里得知了毛泽覃牺牲的消息,当即低下头,眼泪夺眶而出。

在毛泽覃牺牲之后,贺怡将毛岸成带在了身边一段时间,可是,在当时残酷的敌我斗争形势之下,贺怡自己的处境也十分危险,敌人疯狂地搜捕共产党员,贺怡不得不带着毛岸成到处躲藏。

在形势危急之刻,为了保存自己和毛泽覃的骨肉,贺怡便将刚出生的毛岸成送到了永新县贺调元的家中寄养,并且改名为贺麓成。

贺麓成在晚年时老人回忆道:“我之所以没姓毛,是因为当时的形势特别严峻,为了保护我,便让我随了母亲的姓,而我改名为贺麓成,却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麓’字,铭记着湖南革命故土上的长沙麓山,这里曾经是大伯父和父亲青年时代从事革命的地方。而‘成’字,则代表着将来革命一定会成功。”

之后,贺麓成便一直在贺调元家生活,不仅生活安定,还在贺调元的资助下读完了小学和中学。而贺调元一家对于贺麓成的身世只字不提,一直到1949年8月,贺麓成才知道了自己的真正身世。

那一天,村里来了一辆吉普车,开到了贺调元的家门口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个身穿列宁装的中年妇女,在看到已经14岁少年的贺麓成后,不禁热泪盈眶,连声喊道:“麓成,麓成......”

贺麓成看到这位中年妇女惊呆了,怔怔地站在原地没有动,这时,爷爷贺调元才对贺麓成说道:“麓成,她就是你的亲生妈妈呀,快叫妈妈。”

听到爷爷的话,贺麓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原来,这位中年妇女便是时任中共吉安地委组织部长的贺怡,她这次来就是要寻找自己的亲生儿子。

随后,贺怡领着贺麓成在村子里开了大会,当众认子,并且向一直抚养贺麓成的贺调元两口子鞠躬致谢。

面对自己14年未见的妈妈,贺麓成十分激动,同时,他也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情,为什么爷爷经常会收到一些寄来的书信以及衣食物品。

就这样,贺麓成离开生活了14年的地方,来到吉安,生活在妈妈身边。

贺麓成和贺子珍的深厚感情

贺麓成和贺怡母子团聚以后,贺怡看着14岁的儿子,心里不由得想到姐姐贺子珍和毛主席的儿子小毛毛。

小毛毛是贺子珍在1932年生下的一个男孩,长征刚开始,毛主席和贺子珍就将小毛毛托付给了在留在苏区打游击的毛泽覃夫妇。

最初,毛泽覃和贺怡将小毛毛安排在奶妈家,后来苏区被敌人占领,毛泽覃担心小毛毛被敌人发现,便将小毛毛交给了瑞金的警卫员家里,可后来毛泽覃和警卫员都牺牲了,小毛毛也就从此下落不明。

要是小毛毛也找到的话,那他今年有17岁了,是个大人了,这样姐姐在国内的生活也就不会孤单了。

想到这里,贺怡决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找回小毛毛,让姐姐也能像她这样母子团聚,于是她便告诉姐姐,自己要去帮她找小毛毛。

1949年底,贺怡接到了江西吉安地委的电话,说是可能已经打听到小毛毛的下落。

听到这里,贺怡便带着贺麓成一行,驱车赶回吉安。却不料祸从天降,在经过泰和到永安的一座木桥时,贺怡驾驶的吉普车突然翻车,在关键时期,贺怡一把将贺麓成推出了车外,而自己却随着吉普车滚落进了河中,不幸去世。

而贺麓成却因为母亲的一推,被压昏在车下,导致左腿骨折,捡回了一条命。

贺怡遇难的消息传回上海,正在期望毛毛消息的贺子珍,就如同遭受霹雳一样,痛苦万分。儿子没有找到,这下又失去了自己的妹妹,贺子珍一下子病倒了。

但贺子珍是一个坚强的女战士,在悲伤之中,当她得知贺怡的儿子和女儿还活着,并且贺麓成腿部受重伤的时候,便马上让他们来上海治疗,并且悉心照料这两个受伤的孩子。

1950年初,贺麓成在“爷爷”、“奶奶”以及保姆的陪同下来到了上海,贺子珍亲自到火车站去接他。这是贺麓成第一次见到姨妈。

“姨妈的脸通红通红的,看上去非常健康。远远的,姨妈就向他招手,显得很兴奋”这是贺麓成对姨妈的第一印象。

贺子珍带贺麓成检查了腿伤,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之下,贺麓成的腿伤逐渐痊愈了。在贺麓成的身体逐渐好转之后,贺子珍便决定将贺麓成留在上海上学。

因为当时贺敏学也在上海工作,所以贺麓成便在姨妈和舅舅的关怀之下成长。

从1950年到1956年,贺麓成一直跟在贺子珍的身边读书,在和贺子珍的接触之中,贺麓成也对这位姨妈逐渐得熟悉:姨妈的言语不多,外出从不发号施令,在家也不指手划脚,可就是这样一种身教胜于言教,耳濡目染,让贺麓成终身受益。

而且,贺麓成也慢慢地了解和懂得了这位坚强的姨妈的不容易,了解到贺家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主席当机立断,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井冈山上,毛主席便和贺子珍相识,相爱并且结婚了。

贺子珍在1926年加入共产党,哥哥贺敏学和妹妹贺怡则是在1927年入党。

在三兄妹的影响之下,贺氏家族及亲属纷纷走上了救国救民之路。并且先后有60多人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这在中外家族惨案中也是史无前例的。

在长征中,贺子珍不幸被敌机扫射,身上多处受伤,弹片深深嵌在肺部、背部和颈部,但无法取出。每次遇到阴雨湿冷季节,更是疼痛难熬。

1950年,贺子珍被医院鉴定为甲等残废,按照规定,可以领取一大笔残废金。

可是,贺子珍却只领了《革命军人残废证》,不肯领那一大笔残废金。对此,贺子珍解释道:“比起那些死去的战友,我们能够活下来已经是万幸,不该要啥子待遇,把残废金发给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志吧,我不困难。”

其实,贺子珍的身体并不好,还要抚养贺怡的子女们,生活上哪里能不困难呢?但她却恪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素质,不轻易向组织伸手,并把补助留给那些更需要的人手上。

贺子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着贺麓成,而贺麓成也对自己的姨妈非常的钦佩。在与贺子珍的相处之中,贺麓成与贺子珍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和深厚。

1979年,贺子珍不幸摔了一跤,导致中风偏瘫。她清楚自己年老体衰,已经来日不多,便郑重提出赴京治疗。

北京是毛主席工作、生活和长眠的地方,贺子珍神往已久,却从来没有去过,现在也是时候去了。

赴京治病的请求经过有关方面讨论后通过了。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特派专机将贺子珍接到北京,并安排她住进了301医院。

贺子珍在北京治病的一年多,贺麓成每周都要去看她两次。这是贺子珍生平第一次进北京,李敏、孔令华夫妇,推着轮椅让她游览了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

贺子珍还以‘战友贺子珍’的名义敬献了花圈。她坐在轮椅上绕着水晶棺一圈又一圈,久久地凝视毛主席遗容,往事历历涌上心头,泪水缓缓在脸上流淌......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因病逝世。遗体火化后,由李敏夫妇、贺敏学以及贺麓成夫妇一行,专机护送骨灰到北京,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

在贺子珍逝世之后,贺麓成怀着沉痛的心情,专门写下了《悼念姨妈贺子珍》一文:亲爱的姨妈和我们永别了,但是您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我不应该沾父辈的光”

在姨妈贺子珍和舅舅贺敏学的身边学习和工作,和里程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二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贺子珍给贺麓成立下了两条规矩:“第一,不要背父辈的牌子,要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在别人面前,不要讲自己是什么人的孩子。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

而贺敏学对于贺麓成的学习与成长,同样是严格要求的。

刚到上海中学读书的时候,由于上海中学的教学水平高,学习制度十分严格,贺麓成有些不太适应;再加上班级里一些来自革命老区的干部子弟和烈士子弟,他们跟不上学习节奏,便萌生了退意,大多数去选择参军或参干。

贺敏学知道这些情况,担心会对贺麓成的学习造成影响,专门跟他谈了一次话:“你还是好好读书吧,别去‘参军’,也别去‘参干’。我们贺家都是革命军人、革命干部,缺的是教授。现在国家需要建设,需要知识分子,就应该专心于学习。”

贺敏学的话,对于贺麓成确立毕生的志向起了莫大的作用。听了舅舅的话后,他逐渐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并刻苦学习,学习成绩很快就赶了上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十年间,各种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贺敏学担心贺麓成受影响,便又一次告诫贺麓成:“别管那些运动,好好读你的书。我希望你将来在专业上有所作为,做一个优秀的专家。”

在贺子珍和贺敏学的严格要求之下,贺麓成知道了不应该沾父辈的光,而是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于是,贺麓成一直沿用着自己现在的名字,他之所以没有改回本姓毛,就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和大伯毛泽东的近亲关系。

在求学期间和工作以后,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世。而且每次需要填写家庭人员组成情况时,贺麓成总是会隐去自己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且在父母那一栏中,填上“父母身亡”四个大字。

1952年,贺麓成结束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并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进入电力系学习。

在读书期间,贺麓成住在舅舅贺敏学家里,每逢周末的时候,贺麓成总会去看望姨妈贺子珍。

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期间,贺麓成学习十分刻苦。他没有辜负贺敏学和贺子珍的期望,1956年,贺麓成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考取了留苏研究生。

贺敏学听到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地说道:“咱们家终于出了一个状元了!”咱们家,不止是贺家,也是毛家。

1956年夏秋之际,贺麓成从上海来到北京,进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但由于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贺麓成没有能够出国念书,被组织上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院长是聂荣臻元帅,主要负责的科学家是钱学森。贺麓成来到五院后,就在钱学森的麾下开始工作。1961年,贺麓成成为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

在国防部五院工作的那些日子里,贺麓成翻译了近几百万字的导弹技术资料,拟制的图纸资料达数十本。

1962年3月21日,凝聚了贺麓成等导弹科研人员心血和智慧的,第一枚东风-2导弹运抵发射基地,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导弹,经过测试全部正常,似乎一切都很顺利。

一声巨响,东风升空,人们不断地欢呼鼓掌。可是没过一会儿,贺麓成的笑意渐渐凝固在嘴角,因为导弹熄火坠落了。

那一刻,贺麓成的心就像坠落到无边深渊,很多科研人员都失声痛哭,后来人们回忆说:“这种失败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的孩子死了一样。”

从失败中回过头来,贺麓成决定从头再来,他与同事经过苦心钻研,反复论证,提出了自己创造的全新导弹控制方案,五院的专家经过仔细讨论后,认为这个方案是正确可行的,于是采用了这一方案。

1964年6月29日,采用贺麓成提出的全新导弹控制方案设计和制造出的中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东风-2,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毛主席得知东风-2导弹发射成功之后,特地向导弹基地发来祝贺信,但是,他却不知道,促进和推动东风-2导弹发射成功的,就是他的亲侄子毛岸成。

因为在进入五院工作以后,贺麓成仍然谨记贺子珍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他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瞒得死死的,再加上国防部五院是高度机密单位,所以他的身份一直没有暴露。

其实,贺麓成有过一次见毛主席的机会。

1959年李敏结婚之前,毛主席特意叮嘱她:记得要邀请你堂哥贺麓成。听到爸爸的话,李敏便打电话联系贺麓成,但因为当时国防部五院是保密单位,李敏打了好几次电话,都没有联系上他,只好作罢。

虽然贺麓成没见上毛主席一面,但他在心里十分地崇敬自己的大伯,并把这种崇敬化为对祖国国防事业的一种责任,一直默默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逝世,治丧委员会在拟定好了亲属名单以后,交由李敏查看,李敏看了以后,发现贺麓成的名字不在上面,便向治丧委员会的人问道:“怎么没有我堂哥贺麓成?”

李敏此言一出,治丧委员会的人面面相觑。他们这才知道主席还有一位隐姓埋名的亲侄子叫贺麓成。但直到现在,也只是少数范围内的人知道贺麓成的真实身份。

在参加完毛主席的追悼会后,贺麓成仍然隐瞒着自己的真实身份,默默地回到国防部五院,继续为祖国的导弹事业工作。

直到1983年,国防部五院收到中共中央组织部的通知,让贺麓成到民政部门领取他父亲毛泽覃烈士的烈士证,这时,他身边的同事才知道了他是毛泽覃的儿子,毛主席的亲侄子。

为此,有不少同事跟他开玩笑说:“贺麓成真窝囊,你有这么一大块招牌,怎么也不去沾沾光,自己弄成和我们老百姓一样。”

面对同事的玩笑话,贺麓成说道:“这不是窝囊,是我的理想,父辈是父辈,我是我,我不应该沾父辈的光。毛泽东是我的亲人,是人民的领袖,是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的历史丰碑,我们要无愧于他。”

作为毛主席的亲侄子,贺麓成一直在为中国的导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作为被井冈山养大的孩子来说,贺麓成也始终牢记自己是井冈山的儿女,念念不忘地帮助革命老区建设。

关于贺麓成的后代是否会改回本姓毛,贺麓成说:“我的儿子将恢复本姓——毛。以此来纪念父亲毛泽覃和大伯毛泽东。”

举报/反馈

开盒时间到

5.6万获赞 4949粉丝
每一次都是激动的回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