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五月,52岁的白居易由杭州刺史改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

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秋天到任后,他就在洛阳履道里购置了此生最称心的一座宅第。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在《池上篇》中,他如此描述这座宅院。

宦海沉浮,彼时的白居易已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所以,他“吾将终老乎其间”。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羁旅行役,洛阳履道里的宅第,终将是他人生最后的乐园。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六月三日夜闻蝉》作于826年,彼时他在苏州刺史任上。

这年夏天白居易得了眼疾,卧病郡衙,夏夜闻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就有了这首小诗。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唐 白居易《六月三日夜闻蝉》

简译

晚风轻拂,柳枝摇曳,一滴清新的露珠从荷花上滑落水中。

六月初三的夜晚,天上升起一钩新月,听到了第一声蝉鸣。

忽然听到蝉声,心中涌上一阵乡愁,静静地想起东京洛阳。

我在履道里有一处坊宅,想必此时庄园里的蝉儿也在鸣叫。

只是不知道,月光下的水池中,是否有人趁着月色划船呢?

赏析

作家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洛阳不是白居易的故乡,可他把亲人和家安在那里,那里便是故乡。

所以,在那个江南他乡的月夜里,当第一声蝉鸣响起时,他自然就会想起洛阳的家园,以及家中的妻儿,回归之情也就愈发强烈。

《六月三日夜闻蝉》是一首描写思念家园的小诗,前四句写当下,中间两句承上启下,后四句写洛阳的家园,咏景抒情清新淡雅。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前四句写当下所见到景象,首句咏荷,次句写风,后两句交代了时节。

荷香,露圆,柳动,风凉,这个江南的夏夜是如此的美好,白居易此诗中的前两句颇有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之韵味。

微月即上弦月,白居易还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之句,在异乡这个月色朦胧的夏夜,他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蝉鸣。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卧病在床的诗人本来辗转难眠,忽听新蝉啼鸣,不由得涌起了思乡之情,想到了东都洛阳的家园。

这两句承上启下,引出自身际遇,彼时,白居易54岁,宦海浮沉,早已厌倦了羁旅漂泊,于他而言,最好的归处,便是安居履道里。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后四句是展望和回忆,抒发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寄寓早日辞归闲居之意。

彼时,白居易官居苏州刺史,离开洛阳履道里已经一年有余了,这个时节,洛阳家园的竹林里也有蝉鸣了吧,小池里是谁在月下划船?

洛下安一居,山中亦慵去。”,白居易洛阳的宅第环境清幽,有山有水,有荷塘竹林,池中还可以放舟,正好符合他闲居养老之愿。

家从来都是游子温馨的港湾,即便不是病中,旅居在外的人,偶尔的一个景物,也会触动思乡的惆怅,何况白居易彼时还染恙在身呢?

后记

谪居江州时,白居易在香炉峰下修筑一座草堂,他对着清泉白石发誓,待到弟妹各自成家,自己江州司马期满,就携妻带子,抱着古琴和书本,终老于此。

可草堂建成的次年,白居易就被调任忠州刺史,草堂安居之愿只好延期,从司马到刺史毕竟是一次仕途的升迁,白居易只好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溯江西上。

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白居易在忠州和百姓一起修桥铺路,东坡垦荒,发展蚕桑,遍植果木,他顺其自然,也曾心生长居于此的打算。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宦海浮沉,仕途坎坷的白居易,总是不能随了心中所愿,庐山草堂终是未能回去,而他于忠州而言,也不过一过客而已。

虽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白居易在长安终究有属于自己的宅院,而且,在渭南也有一处庄园,相比于前两处,他最钟情的还是洛阳履道里的家园。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作此诗不久后,白居易就因病辞归洛阳,而后虽说也曾短暂外任,可不久就重回东都,余生20年的时光大都在此地度过,实现了闲居之愿……

参考资料

《白居易传》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高适远赴关山,途中送别好友,写下一诗,豪情满怀,尽显盛唐气象
清代才子写给新婚妻子的一首词,情意绵绵,写出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范成大入蜀,有感于旅途的惊心动魄,写下一诗,尽显蜀道之难
举报/反馈

刘玲子candy

24.3万获赞 4万粉丝
品读经典诗词,邂逅诗意人生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