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年,岳飞冤死在临安大理寺监狱里,死状惨烈,死后,竟无一人替他收尸。突然,一个叫隗顺的狱卒偷偷地走进监狱里,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把岳飞的尸体背了出来。

岳飞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自幼酷爱读书,有着非凡的军事天赋。在他的一生中,他立下赫赫战功,将南宋防线稳固于临安,抵御了金国的侵略。他不仅是出色的军事家,还是杰出的文学家。

岳飞的一生充满荆棘,但他从未背弃自己的信仰和初心,他以一名真正的爱国者的精神,为国家和民众的幸福而坚韧奋斗。

然而,时局多变,权臣秦桧对岳飞心生嫉妒之情,于是秦桧心生恶意,诬陷岳飞谋反,将他送入大理寺监狱,让他饱受折磨。

岳飞在狱中受尽屈辱和痛苦,但他没有妥协,他宁愿死于狱中,也不愿背叛国家和百姓。

隗顺,一个不起眼的狱卒,他的名字或许不为人所熟知,但他的勇敢却成为历史上的佳话。在临安大理寺监狱这个阴霾的地方,隗顺是岳飞的粉丝。

他知道岳飞的清白,知道他是因为忠诚而被囚禁,也知道岳飞无辜受刑,但在权势之下,他无能为力。然而,这位普通的狱卒,在那个冰冷的监狱,却敢于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岳飞的尸体。

他深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但他却毫不犹豫。在那个夜晚,隗顺趁着夜幕的降临,轻手轻脚地爬过了临安城墙,身影如幽灵般在雪地上滑行,将岳飞的遗体背离了那个阴森的大理寺监狱。

这是一场生死之间的冒险,而隗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将这位被冤枉的英雄安葬在一个安宁的地方。

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他们的道路,但寒意却透骨而至,隗顺小心翼翼地把岳飞的身体背到了临安城外,走到北山脚下的九曲丛祠荒地。

这里荒芜冷清,很少有人光顾,似乎是个理想的埋葬之地。他挖了一个坑,不大,但足够容纳岳飞的尸体。他艰难地挖掘,汗水与寒意交织,但他不曾停歇。

隗顺轻柔地将岳飞的遗体放入坑中,此时岳飞的容貌已经面目全非,但他仍然辨认出了那颗玉佩,这是岳飞一直携带的。

他将玉佩取下,打算自己好好保存起来,但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贪财,而是将这个玉佩当成信物,以便将来岳飞的后人能够识别。这个玉佩,不仅是一枚饰物,更是一段记忆,一个忠诚的象征。

日子过去了,隗顺不放心的再次来到这个荒地。他仔细检查着坟墓,确保一切井然有序,不会有人发现。然而,他知道不能让人轻易发现这个坟墓的真正身份,于是,他做了一项小小的手脚。

在附近一块普通的石碑上,他耐心地刻下了四个字:“贾宜人坟”。这个名字毫不起眼,但却足以迷惑那些可能前来打探的人。这个简单而又巧妙的伪装,将岳飞的墓地掩盖得完美无瑕。

隗顺临终前,静静地躺在床上,周围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他的儿子坐在床边,担忧地望着父亲,知道父亲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隗顺的声音微弱而坚定,他开始叙述一个长埋在他心中的秘密。他告诉儿子,许多年前,他曾在临安大理寺监狱里偷偷地救出了一位被冤枉的英雄,那位英雄便是岳飞。他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夜晚的寒冷、雪地的滑行、挖坑和埋葬,以及那颗重要的玉佩。

儿子默默聆听,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他知道这个故事对于父亲来说意味深远,也明白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何要将这个秘密传承下来。

在故事结束时,隗顺闭上了眼睛,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了正义情,也是为了传承忠诚和坚韧的价值观。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这个寂静的年份,宋孝宗赵昚即位,帝位传承在一场雪花纷飞的黎明。然而,这位皇帝的即位,将会掀开历史的一页,让一位被冤屈的英雄重新得以伸冤。

降旨传达到临安,赵昚发出了一道旨意,宣布岳飞的无辜和清白。他下令:“追复原官,以礼改葬。”

这个消息传遍了临安城,如一股清风般穿过每个巷弄,引来人们的欢呼和泪水。岳飞,那位曾被冤枉入狱的南宋名将,终于得到了平反,而他的忠诚和正义,也得以昭扬。

隗顺的儿子知道,这个平反对于父亲来说,意味着更多。他前去宋廷,将父亲隗顺的事迹告知,特别是他所做的一切,将岳飞安葬在九曲丛祠荒地的事情。

宋廷听后深感敬意,因为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伟大举动,他们决定为岳飞举行一场隆重的改葬仪式。

终于,那个庄严的时刻来临了,岳飞的遗体被谨慎地移至西湖栖霞岭,这里是风景如画的地方,适合一个英雄的长眠。数不尽的人们涌入,来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雪花飘落在天空,如同在向英雄致敬,一片宁静和庄严充盈了这个场景。

在历史的长河中,岳飞的英名永垂不朽。他的冤屈得以昭雪,他的故事成为了史册的一页。

而隗顺的子孙也因传承了父亲的事迹而备受尊敬。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一个普通人的伟大行为,也是对正义、友情、忠诚和英雄的永恒致敬。

举报/反馈

西风文史天地

113万获赞 19.4万粉丝
世界史在读博士,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在读博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