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已经93岁高龄的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选择重新转为中国国籍这件事直到2017年,中科院一则公告,将杨振宁以中国国籍的身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人们才知道这位已经加入美国籍半个世纪之久的杨振宁教授重归中国国籍。

杨振宁身为物理学最前沿的一批科学家,他重新加入中国籍原本应该是令人称赞的一件事。但是此事一经传播,众多关于杨振宁回国养老的消息却铺天盖地而来。

原来,杨振宁曾与邓稼先、钱学森、同一期赴美学习。新中国成立之际。邓、钱二老义无反顾地放弃美国的优越条件,选择回到百废待兴的中国,为当时的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同期的杨振宁却没有选择回到中国,甚至还转为了美国国籍。

于是大家对于杨振宁在新中国危难之时没有回国,反而在新中国已经在世界上站稳脚跟,自己年迈之时回国这件事过意不去。难道杨振宁真的是这样的么,杨振宁这么多年在国外都做了什么呢?

天之骄子杨振宁

1945年杨振宁顺利地获得了当时的赴美留学的名额,去往当时的芝加哥大学就读。

刚进入芝加哥大学时,杨振宁便在物理实验课程上屡屡出丑。因为早年的国内教育条件十分差,杨振宁并没有什么做实验的机会,这导致了杨振宁对于实验物理十分生疏。当时在芝加哥大学还流传着“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的调侃。

在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后,杨振宁感受到自己对于实验物理实在没有天分,于是转身投入到理论物理研究中去。在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到当时鼎鼎有名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他的博士后研究。

那时候普林斯顿只有一家中餐馆,虽然味道做的一言难尽,但是杨振宁还是在研究的闲暇之余前往中餐馆。而在一次在中餐馆就餐时,杨振宁碰到了曾经在中学教书时颇有好感的杜致礼。二人后来描述:当时看到对方,竟都有“过电”的感觉。之后二人迅速陷入热恋,并在1950年的纽约结了婚。

结婚过后的杨振宁紧接着又在普林斯顿研究院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知己“李政道”,李政道与杨振宁都出自芝加哥大学,李政道算是杨振宁的学弟。并且二人的研究方向也是一致,又来自同一个故乡,二人很快结为知己,一起研究物理学。

研究院的院长奥本海默对于二人十分喜爱,公开表明说:我最喜欢的景象,就是杨、李二人走在普林斯顿的草地上。

二人合作之后在理论物理学上进度很快。在1956年二人就提出了宇称不守恒 ,对当时的默认守恒理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当杨振宁和李政道在台上宣布自己的成果时,台下还有人起哄,要把二人轰下台。

而同年,吴建雄根据二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好几次原子的衰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他们的宇称不守恒是正确的,这对当时的物理界无疑是一场飓风,同时二人也因此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到了1964年,杨振宁作出了许多国人不理解的决定,加入美国国籍。当时的邓稼先、钱学森早就已经回到国内,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杨振宁却在此时加入了美国国籍。当时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对于他的这个决定十分气愤,曾多次让杨振宁改回中国国籍,但是都被杨振宁拒绝了。

另一种爱国方式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祖国便号召海外学子回国,这些在外的高级人才纷纷响应要回到国内去建设祖国。邓稼先当即选择回国,而杨振宁却迟疑了。

当时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进行到了关键阶段,并且杨振宁的理论物理对祖国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国内得条件也不能支持杨振宁继续研究该理论。

于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决定先留在美国,在送别邓稼先后便埋头实验室日夜研究。

但是紧接着,美国当时的总统杜鲁门下达了一个命令,开始对当时在美国读书的国人进行封锁,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人不可以回国。就这样,杨振宁和李政道在20年内都没有回国。

就是这段时间,杨振宇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在华人圈子传开,更是以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身份震惊世界。

打破了当时中国人在诺贝尔奖的空白,全球华人都感到振奋,当时的杨振宁去往其他学校演讲时,无数华人自发为他接机,不少人看到他时激动得落下泪来。

期间杨振宁多次想要回国,但是都被拒绝。当时的美国政府对于人才把控的很严,杨振宁根本没办法离开美国本土。

直到1971年,中美关系迎来破冰。杨振宁立即回国,是当时美籍知名学者访问中国的第一人。

杨振宁回到国内,第一件事就是写信询问邓稼先:听说原子弹是在两个美国人的帮助下才制造出来的?这封信很快到了邓稼先手中。

邓稼先看到之后立马回信到:是我们中国人完完全全自己造出来的。杨振宁拿到信翻看之后,泪直接流了下来,激动的大哭了一场。

之后回到美国,杨振宁便在多个城市展开关于中国的演讲,当时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刚刚缓和,许多美国民众对于中国还抱有敌视的态度。杨振宁的演讲风险还是有很大的风险,但是他认为自己现在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对他的教导,现在对于中国的宣传是他的义务。

那时的杨振宁已经有很高的学术地位,经常到世界各地的发达国家进行学术探讨和演讲。他的演讲次次座无虚席。

多次在演讲上,杨振宁对中国的情况展开了报告,让许多在外多年的华人了解到了国内的现状,同时也让很多的华侨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归属感。许多的外籍科学家也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好感。

杨振宁还以美国国籍多次参加了和组办了爱国活动,当时日本企图侵占钓鱼岛等周边岛屿。在美国的听证会上,杨振宁从历史、地理等多个层面阐述了钓鱼岛是中国的。

同时还参与了保钓运动,使得保钓运动在美国学术界掀起了很大一股风潮,众多科学家都知道了日本企图侵占中国的岛屿,纷纷发声。

他在闲暇之余喜欢回到国内的学校里去参观,观察这些新中国的苗子。他发现当时的国人在学习能力上十分充足,但是缺乏创造性,于是举办了多个鼓励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比赛和基金项目。同时还为多个中美大学牵线搭桥,组建了多个合建学校。

1990年中国为了跟随世界物理的号召,打算建设自己的量子对撞机,耗资三百多亿搭建量子对撞机的消息传到杨振宁的耳朵里时,杨振宁当即公开表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杨振宁表示:“量子对撞机对于我国没有任何的实际帮助,这种面子工程建设完成给谁用呢,不如把这笔钱投入到教育行业之中去。”同时杨振宁还表示对光刻机十分重视,希望当时中国能够开始研制自己的光刻机,但是随着量子对撞机的取消,光刻机的研发也被搁置。

杨振宁此时的精力已经大部分都投入到祖国的高等教育之中去,在香港大学、延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学校展开研究院建设以及众多中美高等院校的合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提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直到2003年,此时的杨振宁已经81岁高龄,身体无法支撑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转动,于是在中山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20周年的庆典上,杨振宁表示以后学术研究将以国内为主。

于是杨振宁便开始在国内定居,在清华大学和香港中山大学之间往来教学,同时还在全国各地大学中演讲教学。

时至今日,杨振宁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力依然不减,多次为高等学校筹集资金,培养中国的顶尖科学人才,同时还吸引在外顶尖的国人华侨回到中国建设。对于中国重大的科学工程已经决策关心备至,用自己的能力引领着中国科学家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举报/反馈

声坐蓝天

1.8万获赞 1682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