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吃面不吃鸡

编辑|t

公元840年,法兰克皇帝虔诚者路易去世,他的儿子罗退尔一世继承皇位。但虔诚者路易在世的儿子一共有三个,另外两个儿子都不甘心放弃皇位。

这两个兄弟不仅对罗退尔一世心怀怨恨,还各自拥有强大的实力。罗退尔一世决定先下手为强,对势力相对薄弱的秃头查理发动进攻。

841年6月25日,罗退尔一世的军队与两兄弟的联军今天法国约讷省的丰特努瓦相遇,随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杀。罗退尔的士兵凭借地形优势一度冲到了秃头查理的近卫队中,但随着后续部队的入场,罗退尔一世渐渐不支……

这是欧洲历史上单日投入兵力最多的战斗之一,双方军队超过30万人。随着罗退尔一世的败退,整场权力纷争的结果也已经注定,最终兄弟三人在843年签订了《凡尔登和约》,法兰克王国被一分为三。

法兰克王国是欧洲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巅峰时囊括了大半个欧洲。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却从未有过平稳发展的时光,像丰特努瓦之战这样的故事,在法兰克王国不胜枚举,这个国家也在这一系列斗争中走向衰亡。

有人说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就是欧洲史的缩影。

为什么欧洲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长期统一的国家呢?

了解一下法兰克王国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墨洛维家族的奋斗史

古典文明时期的欧洲,除罗马人、希腊人以外的其他民族都被冠以蛮族的蔑称,他们当中最显赫的是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

他们当中斯拉夫人渐渐偏居东欧,远离了欧洲中心的纷争。凯尔特人一部分越过英吉利海峡,另一部分留在广阔的高卢之地,与其他民族融合成高卢人,接受罗马人统治。日耳曼人则从北欧一路向南扩张至莱茵河沿岸,并在与凯尔特人、罗马人的交战中形成了部落联盟。

受到文化差异与政局变化的影响,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园四世纪,罗马帝国东西分治与政令统一的局面不断交替。

直到四世纪末期,狄奥多西一世被提拔为罗马帝国的共治皇帝之一,这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

担任共治皇帝期间,狄奥多西一世曾出兵剿灭了在西罗马弑君自立的马克西姆斯,并扶持了傀儡皇帝,使西罗马的实权落到了日耳曼出身的将领阿波加斯特手中。

后来他又以宣扬异教为由讨伐阿波加斯特,并最终统一东西罗马,成为唯一的皇帝。

但这次统一实则暗藏危机,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将其他宗教斥为异教的做法激起了境内蛮族的反抗,罗马帝国的国力也不足以维系对整个地中海的统治。

更加残酷的是,狄奥多西一世的统一只维持了两年,他的生命就走到了终点。临终前他做出了最昏聩的决定:将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罗马再次一分为二,交给他的两个儿子。

分裂后的东西罗马都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威胁,东罗马还可以凭借边境的山川大河保护中心地带,西罗马就没那么幸运了,东面的萨珊王国、安息王国、匈人部落,西面的哥特人、日耳曼人、罗马叛军都在对它磨刀霍霍。

不仅如此,西罗马虽然是罗马人的发源地,但经过多年的战乱,罗马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东罗马,此刻西罗马根本没有经济实力来支撑军事行动。

此后几十年,西罗马先是被哥特人攻破都城,又被日耳曼人占领大片土地。罗马的种植园正好迎合了日耳曼人的生活、生产习惯,他们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并迅速由氏族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大大小小的封建王国取代了西罗马政权,法兰克王国是其中较大的一个。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诸多分支之一,它的开国君主克洛维一世征服了周边的其他法兰克部落并自立为王,又在高卢地区战胜了最后的罗马统帅。

与其他远道而来的日耳曼王国相比,法兰克王国有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新旧领土相连,不必为了新领土而放弃旧领土。也正因如此,法兰克人在王国中始终保持着人口优势,不必担心异族作乱。

但那时的罗马故土就像中国的春秋战国,仅仅依靠这点优势还不足以称霸整个欧洲,于是克洛维一世又拿出了两条策略:

一是保留原有的土地制度和罗马-高卢人的军事力量,允许他们通过向国王效力获得与日耳曼人相同的贵族身份,从罗马的奴隶制贵族体系逐渐过度到法兰克的封建贵族体系。

二是改变宗教信仰。克洛维一世先是迎娶了信仰天主教的勃艮第公主为皇后,又在她的影响下彻底抛弃日耳曼人的传统信仰阿里乌教派,改信天主教。

虽然西罗马不复存在,但天主教会仍然被奉为正统。作为改变宗教信仰的第一人,克洛维一世遭到了其他日耳曼族群的唾弃,但此举为他赢得了罗马人、高卢人的拥护,其他一些天主教国家也更愿意与法兰克王国来往。

经过这两项策略的实施,罗马人、高卢人发现法兰克人与原本的罗马帝国没有什么不同,相比于其他蛮族,他们更欢迎法兰克人成为新的统治者,并且“将其视为自己的统治”。

罗马人、高卢人本就不是软弱的民族,否则也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只不过当下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克洛维一世到来后,形成了强强融合的局面,横扫其他势力自不在话下。

克洛维一世建立的法兰克王朝被称为墨洛温王朝。墨洛温意为墨洛维的儿子,或者说是墨洛维的子孙后代,而墨洛维本人是克洛维一世的祖父。

墨洛温王朝如日中天时,克洛维一世却已经老去。他在弥留之际再次作出了那个在中国人看来不可理喻的决定:分割国土。

权谋中崛起的新王朝

克洛维一世去世后,他的四个儿子分别以巴黎王、梅斯王、奥尔良王、苏瓦松王的身份掌管部分国土。这四兄弟在世时,他们之间尚且保持着紧密合作,墨洛温王朝的领土也进一步扩大。

但当亲情成为权力路上的绊脚石,四个王国之间注定要经历你死我活的斗争。

524年,奥尔良王克洛多梅尔战死沙场,他的兄弟们强娶了他的妻子、杀害了他的儿子,瓜分了他的土地,这场百年纷争由此拉开帷幕。

这一百年时间里,儿子谋害父亲、叔叔算计侄子的戏码轮番上演。值得注意的是,公元567年去世的巴黎王查理贝尔特一世由于取了一对姐妹遭到天主教的绝罚,他的后代传承从此成迷。

公元7世纪前中期,克洛泰尔二世和他的儿子达格伯特一世先后短暂统一过法兰克,但他们的成功并非源于自身的实力,只不过是当时的几个主要王国都没有合适的王位继承人。

克洛泰尔二世在位时试图加强对王朝的掌控能力,为此他颁布或一份《巴黎法令》,重构了贵族体系并加强了对宗教的引导。

然而面对各王国的公开反叛,克洛泰尔二世也不得不低下头颅。不仅如此,在持续不断的政治博弈中,国王的权柄也逐渐落到了宫相的手中。

宫相一职最开始是各国宫廷主管,与中国封建王朝中的内务府总管类似,后来演变成了掌权者的专属头衔。而各国国王成了宫相手中的提线木偶,公元639年后的墨洛温王朝国王们被后世统称为“懒王”。

公元623年,老丕平(兰登丕平)通过与其他贵族的政治承诺获得了奥斯特拉西亚王国宫相一职,一个撼动墨洛温王朝的权贵家族就此生根发芽。

老丕平的后代中可谓能人辈出,他的4个儿女中有三个被冠以“圣人”名号,唯一一个固守朝堂的儿子老格里摩尔德通过政治斗争再度成为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老丕平的外孙中丕平(赫斯塔尔丕平,也有人将他称为小丕平)从奥斯特拉西亚宫相升格为全法兰西的宫相,中丕平的私生子查理·马特建立起一套“采邑制度”,使法兰克王国全面步入封建王国时代。

查理·马特去世后,他的儿子卡洛曼和小丕平(矮子丕平)扶持新的傀儡国王上台,瓜分了法兰克王朝的领土。后来哥哥卡洛曼在两人的政治斗争中落败,从此隐于修道院,小丕平则掌控了整个法兰克。

矮子丕平继承了历代祖先的野心,他认为谋朝篡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一个取代现任国王的理由。恰在此时,天主教廷传来了“喜讯”。

天主教廷坐落于罗马城一带,夹在伦巴第王国与东罗马中间,这里的土地由东罗马派兵驻守,教廷则在事实上行使政府的职能。

但在东罗马皇帝发起的毁坏圣像运动中,罗马教廷公开反对,招致东罗马的讨伐。伦巴第人起初帮教廷挡下了东罗马的进攻,但不久后见财起意,决定自己拿下教皇掌管的罗马城。

站在教皇斯蒂芬二世的角度看,这是一场无妄之灾,但对丕平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公元751年,丕平向斯蒂芬二世写了一封信,正是这封信催生了一个新的王朝和另一个特殊的国度。他在信中抱怨:“法兰克国王虽然是名义上的王族,但除了在文件上签字,没有别的事可做。”

斯蒂芬二世福至心灵,立马回应他:“还是真正掌握实权的人做国王好一些。”

有了教皇的支持,丕平的拥护者们也开始劝进。当年11月,丕平正式在苏瓦松称王,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君主则被关进修道院。

然而丕平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加冕仪式上为他涂抹圣油、加冕王冠的是一名天主教主教。为了获得更直接的法理依据,他更希望教皇亲自为他加冕。

此时伦巴第王国对教廷的进攻已经开始,失去土地的教皇翻山越岭前往法兰克寻求庇护。在这里,丕平的逢迎和民众发自内心的敬意再一次激起了他的斗志。

教皇与丕平会面后达成了秘密协议:教皇为丕平加冕,丕平帮助教皇讨回领土。

法兰克虽然经历了两百年的内部纷争,但总体实力依旧强大。面对伦巴第人,丕平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拿下。伦巴第国王答应归还土地,后来又矢口否认,他以为丕平的目的已经达成,不会再过分理会教廷。

可没过两年,丕平又先后两次挥师进军,这一次伦巴第王国彻底被击垮,丕平允诺的大片土地也尽数交到了教皇手中。

经过这次“丕平献土”事件,丕平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同时甩掉了血缘传承的包袱,开创了欧洲君权神授的先河。天主教会则建立了教皇国,在丕平的支持下获得了超越世俗的权力。

只有那个卑微的墨洛温王朝在无声中走向灭亡。

转瞬即逝的查理曼帝国

王权在手后,小丕平又向南用兵,打下了一直没有纳入王国版图的高卢南部地区。可见小丕平不仅政治谋略过人,其军事才能也毫不逊色。

但是这点战功跟他的儿子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

公元768年,小丕平因病去世,他的儿子查理和卡洛曼(与小丕平的兄长同名)分别以诺伊斯特里亚国王和奥斯特拉西亚国王的身份掌管法兰克的身份掌管一半国土。

与墨洛温时代的历次分家一样,查理和卡洛曼的关系经历了兄友弟恭到反目成仇的过程。在卡洛曼病故后,查理成了唯一的统治者。

单独掌权的第3年,查理彻底灭亡了伦巴第王国,自此从法兰克国王变成“法兰克与伦巴第国王”。

单独掌权第7年,查理越过比利牛斯山,向盘踞在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发动了进攻。这场战争半途而废,此后他又多次向阿拉伯人发动进攻。

单独掌权第17年,查理率兵进入巴伐利亚,将这一地区纳入法兰克版图。

除此之外,查理还与来自东方的阿伐尔人进行了持续数年的领土争夺战,最终将这个游牧民族赶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今天的匈牙利就是法兰克的前沿阵地——东方马克。

但要说到最艰难的一战,还要数法兰克与撒克逊人的战争。这场战争始于772年,也就是卡洛曼亡故后的第二年,一直打了30多年才以法兰克的胜利告终。经过与撒拉逊人的战争,查理的统治边界拓展到了易北河沿岸。

这几十年中,查理与教皇互相利用。查理需要通过天主教的支持来彰显战争的正义性,教皇则需要通过法兰克的扩张来传播宗教,双方一拍即合,查理的军旗插到哪里,教皇的十字架就在哪里高举。

随着领土的扩张,查理不再满足于国王的头衔,他想像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一样成为万王之王——皇帝。

此时西罗马皇帝早就失传三百余年,东罗马却依旧由皇帝统治。只不过,这时在位的皇帝是女皇伊琳娜。按照法兰克王国的《萨利克法典》,女儿没有土地继承权,于是法兰克人将这项规定引申为女性不能担任皇帝,以此来否定伊琳娜的女皇地位。

既然在位的女皇不被承认,那就需要新选出一位皇帝。不需要任何思考,这顶皇冠肯定是落到了查理头上。

有了理论依据,有了实力支撑,一切水到渠成。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查理在圣城罗马被加冕为罗马皇帝。

自此以后,查理成了名副其实的查理大帝,也就是后世敬仰的查理曼。小丕平创建的王朝在后世被称为加洛林王朝,这个名字也是源自查理大帝的名字。而查理曼治下的法兰克王国获得了单独的称谓——查理曼帝国,同时它也是第一个被承认的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曼的功绩不仅在于军事扩张,他将法兰克划分成诸多伯爵辖区,成为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基础;他创建的专职大臣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等至今在各国行政、司法体系中发挥着影响;他颁布的《萨克森法典》、《阿拉曼尼法典》、《巴伐利亚法典》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完善了古代欧洲的法律体系……

当然还有颇受争议的一点,他协助教皇完成了宗教权力对世俗权力的全面超越。

然而查理曼的丰功伟业只能短暂地掩盖法加洛林王朝的危机,却无法为后世子孙奠定不朽基业。后世有一位同样创造了辉煌功绩的掌权者对他的统治作出了精准评价:“它不曾有自己的经济基础,只是一种暂时的、松散的政治军事联合。”

这位掌权者的名字叫斯大林。

查理大帝去世后,他的独子虔诚者路易继承皇位。虔诚者路易执政时期,这个庞大帝国已经摇摇欲坠,他的四个儿子为了争夺领土,在他在位时就打了4年内战,他本人甚至一度遭到苏瓦松国民会议罢黜。

840年虔诚者路易郁郁而终,3年后剩下的3个儿子在凡尔登议和,其中罗退尔一世统领中法兰克王国并继承名义上的皇位,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分别掌管东、西法兰克王国。

分裂后的三个法兰西王国分别是今天法国、德国、意大利的雏形。

加洛林王朝的统治在三个王国也没能持续多久。

罗退尔一世死后,中法兰克经历了再度分裂。公元887年,在位皇帝胖子查理被自己的侄子推翻,意大利王国被权臣贝伦加尔窃取。

公元911年,东法兰克幼主路易四世去世,加洛林在东法兰克的统治被终结。公元987年,西法兰克国王路易五世去世,雨果·卡佩在贵族议会中被选为新任国王。

从此世间再无加洛林王朝。

参考资料

文放,吴翔宇.东西方分封制起因的对比——以西周与法兰克王国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3(23):223+225.

张昱. 浅析加洛林家族的崛起[D].东北师范大学,2011.

朱君杙.墨洛温王朝宫相政治考[J].西部史学,2022(01):194-213.

徐延昭. 浅析法兰克王国的政体结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8.

郭圣铭.查理曼帝国和它的分裂——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和法、德、意三国的由来[J].历史教学,1979(05):25-29.

举报/反馈

趣史微视频

561万获赞 27.2万粉丝
历史领域科普up主,欢迎关注~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