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糖葫芦

编辑|t

1945年6月26日,二战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尽,但美国、中国、英国、法国、苏联这五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已经聚集在了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

这五个国家的代表之所以会聚集在这里,是因为他们即将签署一份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外交文件——《联合国宪章》。

因为这场鲜为人知的旧金山会议,当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五个大国也就成为了后来人们口中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对于美国苏联和英国能够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人们并没有感到惊讶。但许多人却在常任理事国的名单中看到了穷困落后的中国,这让许多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力邀中国加入常任理事国序列的并不是曾经在抗战和北伐战争中大力帮助中国的苏联,而是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

在中国试图“入常”的过程中,苏联和英国都表现出了极其强烈的排斥态度。因此,他们甚至与邀请中国入常的美国人闹得很不愉快。

那么,当时的美国为什么要力邀中国加入常任理事国的队伍呢?英国和苏联又为何会强烈反对呢?联合国五常席位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博弈呢?

(联合国大会的会场)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言行不一的苏联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苏联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自辛亥革命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

在最为关键的时刻,苏联站在了广州国民政府的背后。因此,苏联也就成为了国民党早期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

可是,自从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清洗共产党员以来,苏联方面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就开始急转直下。

(四一二政变的场景)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苏联甚至为了巩固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利益,直接承认了由日本人扶持的伪满洲国政权。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华民国与苏联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就降到了冰点。

1945年2月,著名的雅尔塔会议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主持下顺利召开。当时,英国和苏联两国的领导人对于罗斯福提出的“建立新型国际秩序”的提议十分感兴趣。

因为这两个国家都很清楚,作为在二战中付出过沉重伤亡代价的大国。他们自然可以在战后获得一部分世界秩序的主导权。

(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

但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提出了要让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这个提议让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大感意外。

由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在意识形态上是两个对立的极端。况且,蒋介石政府又极度亲美。如果中国真的成为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那意味着苏联将在联合国被孤立。

因此,自打罗斯福提出了这个建议以后,斯大林就表现出了强烈反对的态度。为此双方甚至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导致会议一度暂停。

(苏联的前领导人斯大林)

不过,苏联并不是会议上唯一一个反对中国“入常”的国家。令美国总统罗斯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英国也选择与苏联站在了一起力阻中国入常。

那么,与苏联方面相比,英国阻止中国入常的行为背后又透露着他们怎样的考量呢?英国首相丘吉尔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富兰克林.罗斯福)

傲慢自大的殖民者

其实,英国阻止中国入常的理由和英国首相丘吉尔本人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丘吉尔是一个傲慢的殖民主义者。

虽然彼时的大英帝国已经衰落,但丘吉尔仍然认为中国只是一个殖民地国家根本没有资格与英美等国坐在一张会议桌上商量事情。因此,在听到美国要邀请中国入常之后,丘吉尔就表现得相当傲慢。

罗斯福没有料到丘吉尔对待中国居然是这样的态度。于是,他只能私底下找到丘吉尔,希望英国能够在中国入常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英国的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但丘吉尔听了罗斯福的话之后还是连连摇头。因为丘吉尔很清楚,英国在中国境内和周边都有着广泛的殖民利益。这些利益对于英国战后经济的恢复都至关重要。

虽然当时的蒋介石政府对英美始终保持着较为友好的态度。可如果将来中国国内的政局发生变化,新的中国政府要求收回那些被英美殖民者霸占的利益,英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如果到时候中国真的成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在国际外交场合中有了与英国分庭抗礼的实力。这对于英国来说也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开罗会议上的蒋介石)

另外,英国也担心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后会激发许多殖民地的独立情绪。这样一来,本来就脆弱不堪的大英殖民体系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罗斯福很快就看穿了丘吉尔内心的这些盘算。他并没有继续跟你丘吉尔谈论让中国入常的问题,而是非常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了战后欧洲的重建工作上。

尽管罗斯福并没有强硬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他的这番话相当于对英国释放出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如果英国不在中国入常的问题上让路,美国将会减少战后对于英国的经济援助。

(蒋介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各国经济几乎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只有美国因为孤悬海外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因此,美国几乎已经成了战后欧洲各国经济的救世主。

此时罗斯福与丘吉尔谈论战后经济援助的问题,相当于是用最为和缓的语气说出了最强硬的话。这让丘吉尔的心中一下子就变得动摇了起来。

毕竟,让中国入常,英国的利益可能会在将来受到损害。而如果不让中国入常,美国人现在的动作就足以让英国的经济遭受到重创。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丘吉尔还是能看清楚的。

(身着西装的丘吉尔)

最终,在罗斯福的外交攻势之下,丘吉尔终于在中国入常的问题上对美国做出了妥协。剩下的反对力量就是苏联了。

然而,美国自己当然也是无利不起早。面对来自苏联和英国的压力。美国为什么还是会坚定地支持中国“入常”呢?在罗斯福的各种行为背后又隐藏了哪些深层的逻辑呢?

(二战中的英国城市)

美国的“暗地盘算”

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立刻与美国签订了一份所谓的《中美通商航海条约》。

根据这份条约的规定,中美两国的货物可以在对方的国境线以内享受与本国商品同等的待遇。而且两国国民也可以在对方的国境线以内享有居住、经商、旅游等一系列的自由权利。

这份条约表面上看上去似乎的确给予了中国与美国同等的国际贸易地位。但是当时中国落后贫穷的国情却根本支撑不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

(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部长宋子文)

至于赴美居住和旅游,更是只有蒋介石和少数国民政府高官才享有的特权。所以,这项看似公平的条约本质上只是单方面对美国政府有利而已。

从这份条约中的各条款项来看,蒋介石政府对美国的亲密态度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虽然当时中国并不是美国的殖民地,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彼时的中华民国已经彻底沦为了美国人的势力范围。

所以,将中华民国扶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队伍中是完全符合美国的外交利益的。

(正在发动演讲的蒋介石)

毕竟,以中国当时的国力来看,就算我们真的以常任理事国的身份提出了某些议案,大概率也不会有人来搭理我们。

中华民国政府当时加入联合国唯一的作用就是成为美国在国际博弈中肆意使用的一颗棋子。如果中国顺利入场,美国就相当于掌握了两张安理会的“铁票”。与这样明晃晃的好处罗斯福当然没有理由拒绝。

况且,美国国内的绝大多数政客早已经预料到了二战之后的冷战。以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敌对态度,绝大多数的西方国家都认为,中华民国绝对不会倒向苏联领导的阵营。

(美国的国会大厦)

虽然中华民国入场的确会对英法两国的利益造成一些损害,但是对于整个资本主义阵营的利益来说,这个事实显然还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亲手促成了中国入常的罗斯福自己却没有能够亲眼看到这一切。因为在雅尔塔会议结束的两个多月以后罗斯福就突然病逝了。接替他的是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杜鲁门。

虽然杜鲁门对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都怀有不小的成见,但他还是遵照罗斯福生前的部署,安排中华民国加入了常任理事国的序列。

(美国的前总统哈里.杜鲁门)

当1945年6月26日中华民国的外交官抵达旧金山时,中国已经在名义上拥有了与英美等国平起平坐的权利。不过,当时的中国距离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强国还有一段不小的落差。

而多年以后,在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之下,中国人终于得以自豪地站在了世界舞台的正中央。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更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一次胜利。

纵观中国加入常任理事国序列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国际政治博弈中从来都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的场景)

曾经被我们视作老大哥的苏联,也可以在关键的时候对我们投出反对票。而那个与我国对峙多年的美洲大国,也并非是一台完全没有头脑的政治机器。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必须落到本国的利益和立场之中。

不过,国际政治博弈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依然是各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累下的综合国力,那个被中国外交代表占据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也终究只是一个泡影而已……

参考文献:

The Yalta Conference at seventy-five: Lessons from history

The 1945 San Francisco Conferenc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Yalta Conference Was More Than a Victors’ Feast

举报/反馈

趣史微视频

561万获赞 27.2万粉丝
历史领域科普up主,欢迎关注~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