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根据地是连接华北和华中两大根据地的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国抗战当中占有重要作用。
在山东根据地的发展历程中,八路军115师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起初的山东根据地力量相对薄弱,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日寇逐步把重心放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加上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制造摩擦,整个山东的抗日形势岌岌可危。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大手一挥“派兵去山东”,在此背景下,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壮大山东根据地的抗日力量。
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之初,面临极其严峻的斗争形势。
山东各地的国民党势力、土豪劣绅以及土匪兵痞拉帮结派,结成山头各自为战,出现了"兔子乌龟满地跑,土鳖司令多如毛"的局面。
新上任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烈鸿掌握十余万的武装力量,但他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叫嚣着宁可匪化,绝不赤化,在此背景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太河惨案"。
当时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为了适应抗日形势的需要,选派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特务团团长潘建军等62名指战员,准备前往山东军政干部学校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其中,国民党王尚志部所驻扎的太河村是其必经之路。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鲍辉等人提前和王尚志说明意图,他当即表示可以通过,随后将此事告知上级秦启荣,两人在暗地里设下毒计。
当鲍辉一行人来到太河村的时候,前面顺利的通过了重重关卡。
等他们来到一处狭窄通道的时候,突然听见围墙上传来一声"老乡们,休息休息再走吧",鲍辉等人有所察觉,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等他们来到河滩处的时候,村外围的围墙上突然冒出一架架机关枪,用猛烈的火力压制鲍辉等人。
在这危急时刻,鲍辉等人依旧保持克制,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不对内!"
但这并没有唤醒敌军泯灭的良心,最终,这支200多人的部队伤亡近200人,鲍辉等人宁死不屈,被残酷杀害。
太河惨案折射出的是山东复杂的斗争形势,在115师入鲁后迎难而上,迅速打开了局面,先后整合了冀鲁边区、鲁西地区、湖西地区以及鲁南地区的军事领导和指挥。
1940年8月,毛主席做出指示,要求山东纵队、中共山东分局以及115师的指挥机关靠拢,以便统一指挥。
之后,115师根据八路军总部的要求,将师属力量统一整编为7个教导旅,共计7万余人。
115师作为八路军下属的主力部队之一,其中卧虎藏龙,名将无数,整编了7个教导旅之后,各旅旅长都有谁?
首先是7个教导旅旅长中军衔最高的两位,分别为第三教导旅旅长杨勇、以及第七教导旅旅长韩先楚,两人在后来都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勇早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最能体现一个"勇字",身上五处伤疤,每一处都是一段传奇。
例如在1935年1月的长征路上,土城战斗打响之后,身为第十团政委的杨勇亲自带队冲锋,不料敌军的一颗子弹从他的右腮穿入,从嘴唇部钻出,使杨勇失去了六颗牙齿。
在这种情况下,杨勇坚持留在一线,嘴说不了话,他便用笔下达命令,以至于脸上、手上和纸上都是血迹,脸颊上留下的弹窝直到三十年后才填平。
从平型关大捷到吕梁三捷报,杨勇的名字成为敌人的梦魇,也正是由于杨勇突出的功绩,被任命为第三教导旅旅长。
在旅长任期内,杨勇指挥的著名的潘溪渡之战,沉重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当时日军正在疯狂的推行蚕食政策,日军第32师团的一个大队,伙同当地点汉奸伪军不断增设据点,企图分割抗日根据地,巩固所占地区。
对此,杨勇等人决定派遣旅特务营佯攻侯集据点引诱日寇主力部队出城,然后在其必经之路上设伏。
战斗如期打响后,侯集据点的敌军果然向外求援。
通过窃听敌军的通话,我军详细掌控了敌军的动向,在设伏地点等待日寇到来。
不料敌军的增援部队来到潘溪渡却止步不前,十分谨慎,好在还是一步步走向了我军设下的包围圈,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在有利地形的的加持下,我军凭借着人数的优势,将敌军全部消灭。
在这场战斗中,我军消灭敌军共计400余人,击毁汽车四辆,缴获一门步兵炮,成为平原伏击战的经典案例。
在杨勇的带领下,第三教导旅不断巩固抗日根据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后来调往冀鲁豫军区任司令员,赴延安学校深造。
第七教导旅旅长韩先楚也是一名开国上将,他身经百战,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被任命为115师688团副团长,为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来被任命为344旅副旅长、代旅长,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韩先楚被任命为第七教导旅旅长之后,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
在此期间,韩先楚带领部队,配合129师,取得了邯长公路破击战的胜利。
自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以来,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显露,增加了不少日寇据点,企图实现由点到面的占领目标,为了粉碎日寇的这一企图,八路军广泛的开展交通破击战斗。
当时位于太行山山区的邯郸、长治是日军进攻晋冀豫根据地的两个重要据点,1939年12月,129师主力部队、115师第七教导旅和晋冀豫军区三部正式发起了邯长公路破击战,其中第七教导旅的主要进攻方向是潞城、赵家店等地区。
在韩先楚的指挥下,对沿线地区的日寇据点展开袭击,配合129师成功的完成了预定的战斗目标,攻克日寇据点23处,歼灭日伪军700余人,这是韩先楚在第七教导旅旅长任上的一个重要战斗功绩。
后来,韩先楚和杨勇一样被调往延安学习深造,离开了山东根据地。
除了韩先楚、杨勇两位开国上将之外,115师的7个旅长中后来还有三人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三人分别是第一教导旅旅长彭明治、第二教导旅旅长曾国华以及第五教导旅旅长梁兴初。
开国中将彭明治的军旅生涯极其富有传奇色彩,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抗日战争,从华北转战华中,从东北大地打到广西边陲。
1938年11月初,彭明治率领685团从晋西孝义出发前往长治。
八路军总部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将其部改成为苏鲁豫支队,由彭明治任支队长,12月彭明治率领苏鲁豫支队2700余人奔赴微山湖西地区。
为了打开局面,彭明治率领各部向伪军王献臣部发起进攻,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歼灭敌军860余人,当地的百姓盛赞苏鲁豫支队为"天上掉下的八路军"。
后来苏鲁豫支队及当地的一些武装力量被改编成为第一教导旅,由彭明治任旅长。
1939年5月,彭明治率领部队来到张山和柏山地区,引起了日伪军的高度警觉,甚至出动了徐州、宿县邓6处日军,集中了1700余人,坦克4辆、火炮20余门扑向彭明治部。
面临来势汹汹的日寇,彭明治冷静分析,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对日军最薄弱的一路歼灭。
激战一夜后,我军成功歼灭日军300余人。
彭明治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敏锐的意识到日军很快就会包围过来,立马命令部队趁着夜色向西转移,成功粉碎了日军的六路公交车围击,名震苏鲁豫地区。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彭明治被调往新四军担任第七旅旅长,离开了115师。
第二教导旅旅长曾国华,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战将,先后参加过平型关大战等著名战斗,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曾国华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初任鲁西军区运河支队支队长,后任第二教导旅旅长 在旅长任内,曾国华指挥了著名的郯城战役。
1942年冬,日伪军对滨海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扫荡,企图切断滨海、鲁南以及华中三个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在日军大规模的调动兵力的同时,郯城敌军守备力量极度空虚,115师政委罗荣桓果断抓住时间,发起郯城战役,并且把任务交给了第二教导旅旅长曾国华。
曾国华带领第二教导旅一夜行军四十余里,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不料在攻破第一层城墙后,里面还有一层,反应过来的敌军里面依托城墙进行顽强抵抗。
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郯城仍然没有攻克,城内之敌释放毒气弹,敌人的援军也在赶来。
在危急时刻,曾国华果断下达命令,集中优势兵力向敌人的炮楼进攻。
在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战斗下,最终攻克了郯城战役,击毙日伪军100余人,俘虏400余人,攻克18处日伪军据点。郯城战役是曾国华在第二教导旅任期内的最大亮点。
最后,是第五教导旅旅长梁兴初中将,梁兴初将军以万岁军军长为世人所熟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大放异彩。
在抗日战争时期,梁兴初就展现出过硬的军事素养。
被任命为第五教导旅旅长之后,梁兴初根据毛主席的相关指示,带领部队南下支援新四军。
在南下的过程当中,陇海线地区的日伪军加强了封锁,不分昼夜巡逻。
梁兴初在仔细研究形势后,采取夜间通行的方案,分批次通过日军封锁线。
不料行军途中被日军发现,梁兴初果断下达命令,边打边撤,成功的带领部队抵达预定地区。
后来蒋介石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危急时刻,梁兴初部被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划归新四军,后来调往东北任十纵队队长、四野38军军长等要职。
第四教导旅旅长邓克明打仗以勇猛著称,在一次战役当中,身为营长的邓克明带领部下与数千敌军激战,非但没有被打败,相反还消灭了数百名敌军。
在平型关战役当中,邓克明带头冲锋,身受重伤仍然坚持不下火线,带领手下部队冲上老爷庙,为平型关大捷做出突出贡献。
而他本人最终因为失血过多而昏厥过去,足见邓克明将军之勇。
后来,邓克明将军被调往黄河支队担任支队长,在黄河支队的基础上组建第四教导旅,开辟了湖西抗日根据地。
在反扫荡运动当中,邓克明再次亲临一线,指挥战斗,歼敌500余人,得到了115师政委罗荣桓的表扬。
在7个教导旅旅长当中,第六教导旅旅长邢仁甫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他在后面居然投降日本侵略者,成为日寇的走狗。
邢仁甫的前半生是一名优秀的革命将领,不过后来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腐化堕落。
在第五教导旅的旅长任上,他看中了一名宣传队员,利用手中的职权要求宣传队员服侍他,甚至后面不顾党中央的命令,强行纳其为妾。
不仅如此,邢仁甫还贪污公款,用于自己的享乐,其数额高达3.7万元,可以购买粮食70万斤。
在事情败露之后,邢仁甫非但没有悔悟,反而在杀害了自己的同志之后,公然投靠日本侵略者。
眼看日寇败局已定之后,邢仁甫又投靠国民党,杀害不少地下党员,毫无气节可言。
天道好轮回,国民党节节败退之际,邢仁甫被捕,毛主席特别指示用步枪对其执行死刑,想要看看这个叛徒脑袋里面长什么样。
115师整编了7个教导旅,不可否认的其旅长都是一时俊杰,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却不尽相同。
有人成为了开国上将,攀上了新台阶,有人则成为了臭名昭著的叛徒,遗臭万年,个中差异,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