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引起人们对楼市的激烈讨论。9月1日,北京、上海也开始跟进落实“认房不认贷”政策。

图源:卡乐图片 宁颖 摄

北京“认房不认贷”政策推行十天以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北京多位房产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有意向购房或已经购房的北京居民。十天以来,有人已经选择“出手”买房,也有人因为担心首付虽降但今后要承担的贷款利息仍继续观望。

据央视新闻,从“认房又认贷”到“认房不认贷”,一字之别的背后,是13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是政策层面适时调整优化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10天时间里,至少有24个城市全面执行了“认房不认贷”的政策。

“认房不认贷”利好将如何释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背景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家都知道今年一季度市场销售明显回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4月份以来,市场成交放缓,市场预期也出现转弱的迹象。

二是从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来看,我们现在还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后半阶段,去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是65.2%,距离城镇化稳定阶段还有发展空间,相应的刚性需求还是有比较大的增量。另一方面,城市当中有房的群体,也还有着比较大的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所以从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角度来看,也是政策出台的重要背景。

浦湛表示,国家层面出台了“认房不认贷”的政策以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积极在落地,已经全面落实了“认房不认贷”的政策。从过去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来看,四个一线城市其实都是房地产的热点城市,它们对周边城市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城市,甚至是全国,都有非常明显的“风向标”作用。另外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城市之间的分化更为显著。2018年开始,我们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实际上就采取了“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调控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城市要结合各自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完善优化调整调控政策。

浦湛表示,政策出台以后,我们也在密切观察。我们认为市场的反响总体上还是积极的。有市场机构也做过调查。调查显示,从全国整体上看,购房意愿大概能够增加15个百分点,一线城市可能增幅会更高。从政策实际落地来看,我们觉得有着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积极入市的迹象还是非常明显的。一些市场机构的调研显示,带看量还有成交量,都是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展望

刚需购房将进一步释放

此外,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由于开发商项目定位、剩余房源情况不同,售楼处现场的情况和成交数据也有很大差别。比如,有的楼盘并没有出现“连夜购房”现象,但客户到访量确实有增加。“我们平时周末的到访人数是20到25组,9月2日有35组。但成交数据没有明显的大幅提升,这不能说市场不热或者新政没有效果,更多的原因是与我们项目自身的货量有关系。”某楼盘相关负责人解释,之前一直在售的热销户型是两居室。剩余的两居户型只有15层和16层共十套左右,价格上高区比低区的普宅会贵一些,有需求的购房者可选的空间就小了。

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9月就要交房的项目是临近地铁的现售楼盘,但目前在售的主要是总价700万左右的四居,更适合改善型需求的人群。改善型需求的客户不会像刚需人群那样有了购房资格会马上入手,他们有更多的考虑空间,比如想要置换但二手房还没有挂牌出售,所以成交量没有立竿见影,上升也没那么快。从目前接待的客户来看,首次置业人群对两居室、低总价、普通住宅比较关注。此外,还有一部分是之前没有计划买房的人群也在看房,但却对政策、购房资格的了解不是很清晰,对于是否要购买也不确定。

对此,有业内人士也表示,每次新政策落地后市场各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认房不认贷”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刚需和改善型购房人的购房成本和负担,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包括首套房和改善型购房的刚需会进一步释放,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地楼市成交量、市场活跃度等方面会有更好的表现。

(中国小康网综合红星新闻、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

举报/反馈

中国小康网

1145万获赞 33.5万粉丝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小康》杂志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