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奋力拼搏,他们用一项项“小成果”助力航天“大事业”。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会场内,一场头脑风暴席卷而来。110余名中心各专业技术骨干汇聚一堂,围绕40余项“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交流学术、展示成果、启发思维、引领创新。
“今年真是成果丰硕!”会议间隙,中心计划部工程师王康讲到:“这次共有26项作品获奖,参与人数多、作品质量高、应用前景也较为广阔”。
在本次测发保障组中,妥兴洋作为中心发射场发射台专业负责人,带领团队荣获了一等奖。“近年来,航天任务高度密集,发射台要根据不同型号火箭的不同要求进行方位回转操作,要保证快速、准确将回转平台调整到位难度非常大。几个专业负责人经过不断思考、反复测试,终于灵感突现,靠一个小装置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妥兴洋说。
团队骨干技师王辉介绍:“这套发射台辅助瞄准装置看着虽小,作用却大,已经通过了6次航天发射任务的实践检验,效果一次比一次好,我们还要继续改进,进一步提高瞄准精度、缩短瞄准时间。”

“我们团队的课题叫‘网络安全员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基于现阶段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式少、难度大的困难,我们研发了这套系统。”中心勤务工程师周煜说,“现在培养网络安全岗位人员,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老师傅’带‘新徒弟’了,大家用上这套训练系统,每个人都可以快速成为行家里手,形成了全新的培养模式。”

据了解,“三小”成果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切口小、立足实、效益大。面对航天任务出现的高密度压力大、新型号风险大、多类型难度大等现实困难,科技人员注重从工作实践中选题,对接工作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着力在岗位实践中实现理念革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技术建设对航天任务的贡献率。

“三小”解决大问题,巧思凝聚大智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开始着手发明创造,获得了不少有益成果。测发总体专业工程师吴海龙,基于麒麟系统研发任务数据辅助判读工具大大提高了数据判读的效率和准确性;中心测试岗位操作手夏兵,研发构建的云桌面应用系统极大改善了岗位人员原本在项目开发、学习训练过程中的层层阻力;雷达测量岗位负责人林东,对某型号雷达抗干扰能力进行优化改造,有效解决了多设备信号干扰的问题……
谈及近两年参加“三小”的直观感受,妥兴洋坦言,“过去参加的人少,压力相对就小一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转向创新创造,都希望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自己学历不高,现在的发明又更加集成智能化,很有挑战性!”
“加强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是领袖的殷切嘱托。“中心举办‘三小’评比,既是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对科技、人才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的实际举措,又是为航天科研提供坚强技术支撑、为中心发展汇聚蓬勃知识力量的重要抓手。”该中心领导介绍,“三小”评比让他们的科技创新真正实现了“有花有果”。
不拘一格降人才,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创新型人才方阵加速崛起。“我们中心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岗位能手,他们是‘种子’、是‘酵母’,为中心的航天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面对未来,该中心领导信心满满,“我们将以此次‘三小’评比的星星之火,掀起中心创新发展的燎原之势,以优异成绩献礼航天事业新辉煌!”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李宸

供图 | 闫宇航

编辑 | 王奥

校对 | 芦恬莹

主编 | 张文军

副主编 | 麻雨洁

举报/反馈

我们的太空

1237万获赞 54.5万粉丝
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里有我们共同的梦想
航天新媒体矩阵,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