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一幕再现。网传的“救市大招”没来,但个别城市,房价却先涨一步了。

时代财经记者报道,住建部吹风“认房不认贷”后,北京有房主连夜涨价20万。还有买卖双方约定好了过户日期,结果房东爽约。

在涨价方面,广州的卖家显然更胜一筹。有人直接涨价100万,不过是豪宅,原挂牌价就高达3200万。也有人自感形势转好,突然变卦,在已谈好价格的基础上,再涨20万,杀了买房人一个回马枪。

上海也不落下风,有粉丝留言,530万的房子,房东隔天就涨到了580万,中介与其理论,房东甚至把中介骂了一顿,“我的房子想卖多少我说了算”,还把钥匙收走了。

深圳的房东最狠,一番操作让人目瞪口呆。中介介绍,有房主计划涨价800万,原本只能卖1600万的房子,现在房主心理价已经涨到2400万了。

当然了,相较于降价房源而言,临时涨价的只是少数。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反映了头部城市房东的信心开始恢复了。

房东涨价的底气是什么?

有人说是风向变了。这段时间住建部、央行、发改委等部门高层陆续发声,吹风会不断,“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指令也已经发出了。

截止目前,虽然重大政策一个也没有,且宏观层面表现出来的态度依旧是“观望”,但架不住熄火近两年的楼市自嗨一波。

尤其是短短几天时间,郑州、南京、南昌、海南、赣州等地相继出台楼市新政,房地产再次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错觉。

很多朋友发私信问我怎么看?多地业主高调涨价,是不是意味着房地产的利好真来了?

话分两头说。首先,放在当前“救市小作文”满天飞的语境下,市场乱象丛生,有房东连夜涨价,这是正常现象。这也恰恰证明房地产是炒作情绪浓厚的市场。

“闻声涨价”是房地产这么多年来早就练就的功夫。概括起来就是:政策未出,吹风先行,营造气氛,先涨为敬。现在不仅是有些城市二手房东在涨价出售,很多开发商也在收回优惠,搞提价去库存那一套。

有定力的、能看穿本质的,自然不为所动。但不明所以者,这时焦虑就会瞬间放大,很容易盲目跟从。都一窝蜂冲进场,本来如死水一般的市场也会活跃起来。

这是卖家惯用的伎俩,借助信息不对称优势,利用买家“买涨不买跌”心态,抬升房价,刺激更多人入市接盘。这些都是市场营销的典型特征,没什么奇怪的。不是房地产独有的现象,各行各业皆如此。

聚焦到个人,其实是为了一己私利,本质上是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无可厚非。不急着卖房的,最后顶多是被市场教训,卖不掉再把价格降回来,基本没什么损失。换作是谁都会这么干。

其次,想泼点冷水,利好并没来。下半年乃至未来一年房价没有飙涨的基础,一线城市也不例外。

从目前各个层面释放的信号来看,下半年一线城市松绑调控的概率很大。尤其是取消认房认贷,呼之欲出。一线城市实行“认房不认贷”,其实正面作用还是很大的,不可低估。原因很简单,认房不认贷等于破除了需求限制,可以让很多有需求的购房者大踏步进入楼市,它是从信贷和限购两个维度释放新的需求。

但政策调整不代表市场能够立马反弹,新需求确实可能有助于拉升成交量,甚至可能促使成交量止跌转涨,但房价完全没有V形反弹这种可能性。

原因有两个:第一,政策吹风和真正落地是两码事。看一个政策的出台,不但要看说了什么,更要看做了什么。目前仅仅是停留在说的层面,还未真正做。所以在政策真正落地之前,应该停止一切臆想。

听风就是雨式的搞价格上涨,无异于自掘坟墓。直白点说,真想卖房套现的人,如果被利益冲昏头脑,随大流搞单方面的涨价,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房子无人接盘,被市场抽耳光,被套的更牢,站岗更久。即可能又一次错过落袋为安、资产重新配置的绝佳机会。

前些年,政策稍有利好,开发商、二手房东就能涨价得逞,说穿了是市场需求庞大,随便一刺激就有人冲进场买单。那是一个闭眼买房都能赚钱的时代,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不高,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增速稳定。

反观这几年,居民收入、经济增速、房价上涨预期都不够看,其结果是居民部门自发降杠杆,有钱提前还贷,以及找机会就脱手手上的劣质资产。

第二,宏观层面对房地产的定位是经济压舱石,不是推进器。简单来说,希望房地产大局健康稳定,而不是短期的大涨大跌。靠房地产拉经济不敢奢求,不拖后腿已经万事大吉了。

很多城市倒是想复制前几年的牛市行情,但奈何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说穿了,同样的政策,现在已经炒不出原来的美味佳肴了。历史规律表明,过度炒作,强行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接受现状,同样重要。

郑州就是松绑调控救市,弄巧成拙的典型案例。8月3日,郑州一口气出台了15条新规,其中多处可见真金白银的补贴,比如青年人才安居、多子女家庭购房补贴等。但没想到新政不仅没吸引来新的购房者,反而取消限售之后,郑州的二手房挂牌量激增,降价房源也激增,业主降价甩卖心态明显。

但有一点几乎已经明确了:救经济一定会先救房地产。

救房地产的底层逻辑,我们说过很多遍了,其实是救地方财政,这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股市、投资、就业、财富等一切的根源。房地产不行,所有这一切都会被架空。

过去两年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只要房地产不行,财政、经济、内需就会立马疲软,接踵而至的是大规模失业、地方财政紧张、国内需求不足。

实际上,现实中很多骂房地产最凶的人,也恰恰最依赖房地产,比如农民工、建筑工、装修工等。我理解买不起房的人有多么希望房地产崩盘,但必须理性说一句,个人喜好,改变不了房地产支柱产业的事实。

更不要说,我们是一个居民家庭7成财富都绑在房子上的国家,房地产不稳,消费、内循环、产业升级所需要的资金,统统将无处依赖。

不过,对于房地产我们也要用新眼光看待了。通过近期宏观层面的一系列施策,不难发现,顶层设计也改变了策略,不再是全国均衡发展,而是聚焦头部。

相关事件有两个:其一,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虽然能量不及棚改货币化政策,但新夜壶对冲市场下行的作用,还是能起到的,而且未来2-3年也会释放一部分新增购房需求。

其二,公安部也下场救市了。8月3日,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调整优化超大、特大城市落户政策,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更好地解决进城普通劳动者的落户问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文字虽未提到房地产,但核心就是救市——降低落户门槛,本质是抢人,人来了资金和需求也就一起来了。

所以,综合来说,未来房地产还会救,尤其是一线、强二线城市,会成为施策的重点。这意味着城市间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剧。

这是要放弃中小城市吗?放弃谈不上,但随着超大特大城市虹吸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和需求,中小城市未来的楼市之路,可能会更加崎岖。

很多人印象中,我总是在锤房地产。但实际上,我更多是在抨击以看多房地产为基础的制度设计,以及房地产剥削底层劳动剩余的本质,还有不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大跃进式的鼓励农民进城、鼓励农民接盘商品房。

最讽刺的是,直到今天我们连最基本的住房保障托底政策都没有,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房子盖不下去,可以跑路,可以债务重组。唯独苦逼买房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房子烂尾了也要乖乖还房贷。

救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制度设计如此,个人的喜好改变不了。但完善住房保障托底机制,改革不科学的住房制度,取消公摊,取消期房预售制,实行现房销售,完善保交楼保障机制,却是可以做到的,且急需去做。

举报/反馈

铁锤微观

171万获赞 21.9万粉丝
认认真真聊地产,实实在在谈买房
百家榜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