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票房”,表面上损害的是优质电影的利益,实际上却是在关上民众们观看更多优质电影的大门。

最近,网络上开始流传了这个消息,有些网友质疑电影《封神第一部》的票房被偷,还引出了多家影院予以回应。不过从一些网友晒出的截图看,似乎“偷票房”的行为又一次重出江湖了。这里真相不予置评,单纯讨论下偷票房这种手法。

其实,“偷票房”是一种人为改变电影票房的手法,举个简单的例子:观众们到电影院看A电影,但是票上写的是B电影的名字,就导致了本来该被记在A电影的票房,被记在了B电影票房上。

很多人以为,“偷票房”是发行方为了自己所发行的电影有个好名声所作的“虚假行为”。实际上,“偷票房”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准确的讲,“偷票房”更多是票房分成的锅,这在电影圈里面颇为常见,在不同时期操作的主体还不大一样:以前往往是小片偷大片的票房,因为小片的分成往往比较高,有的时候甚至超过60%以上,而大片的分成基本只有大概55%左右。因此,影院自然对这种小片偷大片的行为默许,甚至是乐见其成。

如今,基本上是大发行商所为,因为关系、手腕都强,加上有时候又有对赌协议,因此比较有动力做这个事情。此外,院线也相当有动力做这种事情,因为他会去平衡不同电影之间的分成,让一定的票房流向分成高的电影。

当然了,现在偷票房手段已经相对落后了,发行商们早已经有了新的方式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那就是高所谓的午夜满座。很多人也发现了,有些电影在午夜的时候居然爆满了,说座无虚席都保守了,有时候居然上座率还超过百分之百,而且电影票居然比平常价格还高。试问,这样的票房会真实吗?

那么,偷票房这种方式会被发现吗?

其实发现的方式也不少,比如觉得自己家电影票房不理想的发行商会派人专门去影院核实,通过抽查、充当一般消费者、核对售票系统与观看人数等方式来判断是否有这种现象。

不过,由于偷票房、午夜满座场涉及的利益实在太大,因此还是有不少发行商和院线愿意铤而走险。

我个人觉得,偷票房、午夜满座场这些“盘外招”实际上损害了三方的利益:

一是损害了出版优质电影的发行商的利益,一些用心制作电影的发行商如果在一两次投资没有得到足够的市场反馈后,就难以在市场上继续获得投资,从而难以获得拍下一部优质电影的机会。

二是损害了税收。这种对不同电影的票房认为调整,可能会出现个别发行商选择性地缴纳较低的税率,从而影响了电影产业的税收。

三是损害了广大民众的观影体验。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市场上的电影都是用“盘外招”,又有几部电影愿意深耕内容,给观众呈现好的观影体验呢?最终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举报/反馈

酒熟梅子青

45.2万获赞 14.1万粉丝
文章是理想,是拥抱理想中的自己;动态是生活,是生活重压下的憩息。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