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清源

编辑|t

2023年8月15日,印度即将迎来第77个独立日。

面对着举国欢庆的日子,印度总理莫迪特意提前表示:印度距离成为发达国家更近了一步。

会场上,年逾古稀的莫迪精神矍铄,头戴标志性的“印度国旗色”头巾,用印地语呼吁人民团结一心,感染力十足。

莫迪野心勃勃,但是现实相当骨感。

如今,贫困、宗教、种姓……一头头拦路虎挡在印度发展的道路上,它们也是各种剥削和不平等的根源。

即使在首都新德里,还有很大部分印度人民穷困潦倒,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22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在世界182个国家中,印度远在百名开外。

尽管印度民生潦倒,但是不少西方国家仍然认可印度将会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

那么,西方国家为何对印度这么有信心呢?

(莫迪标志性的装扮)

印度瞄准“超级大国”

在国外某社交平台上,有这样一个颇具引战味道的提问:

“印度是亚洲的四大强国吗?诸位有何见解呢?”

(颇具争议的发问)

面对这一问题,有位名为Tabrez Khatri印度网友义愤填膺,直接打出了“印度不仅是亚洲第一大国,而且是世界强国”的旗号。

不仅如此,他还罗列了印度的八大“福祉”,用以佐证印度已经成为了“世界强国”:

“印度是金色的麻雀”、“印度人民的眼中没有不可能”、“印度人可以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生活,拥有自由”、“印度人团结,宗教被奉为圭臬”……

(Tabrez Khatri措辞严厉的回应)

此言一出,全球各地IP的网友便在下面跟帖,评论区竟是清一色的“笑哭”表情包。

有的“狠人”还接连放出了“印度杂耍阅兵”、“加尔各答火车飞人”这般令印度网友难堪的视频。

在不少网友看来,印度的实力,远远不如表面上的脏乱差那般不堪,甚至还要更差。

而自尊心极强的印度网友自然不认同这般看法。

如此一来,一场网络骂战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印度如今似乎与超级大国渐行渐远,但是它的发展潜力仍然不容小觑。

尽管不少网友并不认可印度,但是欧美政府却是相当喜欢印度,甚至不断地鼓吹印度的实力。

在欧美诸国看来,纵然印度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们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三大优势。

也正是这些优势,让印度能够在未来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中,印度最大的优势就是出色的地理位置。

(印度地形图)

印度的北面,是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世间天堑”喜马拉雅山脉联袂守护的,两者是绝佳的天然屏障,在军事上易守难攻。

从地图上看去,印度的南部领土,就像一把匕首,直插入浩瀚的印度洋。

印度洋是如今世界上最繁忙的大洋,“谁控制着印度洋,谁就把握着全球的经济命脉,紧握着世界各国的咽喉”。

无论是从欧洲地区出发的货轮,还是从中东地区开采出的石油,想要销往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印度洋都是必经之路。

而印度的海岸线是漫长的5560公里,勾通了印度西部的阿拉伯海和东部的孟加拉湾,几乎独霸印度洋。

(印度拥有漫长的海岸线)

反观我们国家,尽管海岸线也相当漫长,但是由于邻近国家众多,出海口颇为受限。

北有天险,南有汪洋——在军事上,印度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在经济上,出色的地理环境也为印度创造了绝佳的发展条件。

地理位置的优势给印度带去了安全的外部环境,而地形优势则是让印度本可以成为“世界粮仓”。

与中国广袤的国土面积相比,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298万平方公里,但是,这298万平方公里的陆上领土,几乎全部都是肥沃的土地。

凭借着优渥的土地条件,印度拥有着世界第二的耕地面积。

在印度中部,一望无际的恒河平原占到了全部国土面积的40%左右,而平原最适合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在印度南部,地势低矮的德干高原同样是“印度粮仓”的有力提供者,各类经济作物养活了当地的农民。

即使是条件相对恶劣的北部山地,印度开垦荒地的行动也从未停止。

这样一来,理论上,印度的耕地面积最多可以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5%以上,可利用耕地面积达到了将近两百万平方公里。

相较之下,我国不仅平原相对较少,而且高原和山地地区也不适合开垦荒地,与印度相比差距明显。

印度的第三大优势,则是他们的人口红利。

对于印度而言,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就是角逐超级强国的关键因素。

随着印度人口的增加,不少欧美企业选择将加工厂放到了印度的沿海城市,这进一步促进了印度当地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这与我国当年制造业的发展之路颇为相像。

(印度男子正在使用中国企业在印度加工厂生产的手机)

如何从制造大国成为创新大国,只有踏过这一关键的转型节点,超级强国的名号才有可能花落印度。

由此看来,印度耕地面积广阔,借助人口红利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印度还是拥核国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如今,印度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中国,位居世界第一。那么在未来,印度真的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对于这一问题,我国网友或许会一笑了之。

但是,西方国家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西方国家送上认可,撇不开的殖民历史

2023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对印度不吝赞美之词,认为到2028年的时候,印度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将达到12.9%,甚至超过了美国。

这样一个小小的预测评估,西方国家看好印度的态度已是昭然若揭。

其实,在不少社交媒体平台中有这样一个论调,那就是西方国家更偏好于印度,而非中国。

(和中国相比,印度更受西方国家的喜爱)

西方国家为何会有这样的偏好呢?

如果分析好了这一点,其实就能理解西方国家为何认可印度将成为“超级大国”。

在1700年,印度的经济总量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25%。

但是,印度的繁荣只是暂时的。

在三年后,由于英国人的殖民统治,错失工业革命这一绝佳历史机遇的印度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在1973年,印度仅占全球GDP总量的3%。

在漫长的殖民时期,英国几乎将印度掀了个底朝天。

(英国殖民期间,印度人民暴动被血腥镇压)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掠夺材料,并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在本土加工,最后将成品卖入印度市场。

在两百年间,印度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饥荒,近千万人暴尸荒野。

英国人利用饥荒,将粮食作为“洗脑”印度人的工具,攫取着印度的财富。

尽管印度生灵涂炭,但是英国人一直标榜自己是“救世主”,认为是自己将西方的教育带给了印度、将西方的价值观传达给了印度。

同时,英语也在印度得到了极大的普及。

语言的作用是无法被忽视的。

就像尽管西方人对汉字颇具兴趣,但他们并不认同汉字的文化,导致中西方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巨大鸿沟。

而印度则是几乎人人能讲英语,受到了西方国家的高度认同。

(印度人更喜欢说英语)

在西方人的眼中,会讲英语的印度人似乎一直都有这样的诉求:

“我渴望成为你们的一员。”

所以即使是在当下,西方国家仍然对印度抱有厚望,西方人希望印度忘记曾经痛苦的过去,并更好地融入西方世界的经济、政治联盟之中。

这样说来,西方人更偏爱印度,也就有了合理的理由。

除去历史上的联系,西方人更看好印度,还与两者相近的政治体制密不可分。

尽管印度的种姓制度一直备受争议,但是在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中,印度的制度是受到高度认可的。

在文化内涵层面上,中国和印度都有别于西方国家,但是西方国家更亲近印度,将印度视为可以信赖的盟友。

这样的差别,是因为中国和印度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但是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直被西方国家所忽略,也就是印度的国家治理水平非常差。

(脏乱差的印度街头)

西方国家认可印度可以成为超级大国,印度就真的能做得到吗?

印度的政客更在意如何当选、如何让自己更为富裕,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兴亡,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印度的富裕阶层更加富裕,而平民阶层则是每况愈下。

相较而言,中国显然在民生投资这一方面更具备优势,人民生活安乐就是最好的写照。

中国取得的进步如此明显,西方国家为何刻意忽略,仍然认为印度更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呢?

这自然是因为印度和西方国家有着如出一辙的政治制度,印度的议会制,正是起源于西方。

彼此越相似,往往就意味着危险系数越低。

在西方人的视角中,印度值得信任。

但就这样一个被如此看好的印度,实际上却一直在走下坡路。

“超级大国梦”梦碎,从种姓矛盾谈开来

目前,印度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是改善民生,但现实中困难重重。

(改善民生,是印度的头等大事)

迄今为止,印度未能充分体恤穷人和弱势群体,也未能平衡穷人与富人的政治权利。

印度的选举政治自身存在着一些缺陷,特别是议会制的实质是精英政治。

在选举过程中,广大下层人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权力和利益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

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商业投资、行政职位和种姓地位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政治机会。

但穷人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被尽可能的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在影响他们生活的日常决策中几乎没有发言权。

当然,穷人有时会起来抗议,有时甚至反抗。

在选举中,他们往往会热情地行使投票权,希望当选者能够帮助改善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如此一来,上层精英的财富越来越多,穷人会一直处于被社会发展抛弃的路上,贫富差距逐渐增大,社会中充满了不和谐气氛。

由此带来的教育、医疗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平等也普遍存在,加上印度社会本身存在着种姓、阶级、性别、宗教等方面的分化和不平等现象,又造成了剥夺和贫困的恶性循环,极端的不平等还加剧了社会分裂。

如今,印度和“超级大国梦”渐行渐远,贫富差距非常之大。

尽管印度政府在多层面减贫项目上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功,但印度仍然是一个极其贫穷的国家。

在印度,只有0.6%的成年人的净资产超过10万美元,而91%的成年人的个人财富低于1万美元。

另一方面,现有数据证实,印度公民的贫富两极分化是非常严重的,而且还在加剧。

在过去三十多年时间里,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的收入份额一直在飙升,而底层50%人口的平均收入却在逐渐下降。

(一墙之隔,贫富差距天壤之别)

1988年,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的税前国民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11.1%,而底层50%人口的税前国民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21.7%。

尽管人口不断增长,但2015年这一比例却发生了逆转,最富有的1%人口的收入份额占21.3%,而低收入人群仅占14.7%。

印度难道无法摆脱这一现状吗?恐怕真的很难,因为除去种姓,便是严苛的宗教制度。

从印度独立起到今天,宗教始终贯穿于政治当中,这种现象不仅会左右国家政策,甚至会通过大选影响国家的政治走势,印度的政治宗教化现象日益严重。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的治国理念是政教分离、信仰自由、政府决策不能受到宗教的影响。

尼赫鲁想要解决印度宗教矛盾、维护国家稳定,但是事实上收效甚微。

在议会制中,印度各个政党为了赢得执政党的地位,不得不费尽心思获取选票,加重了各政党之间的矛盾。

(印度议会甚至爆发斗殴冲突)

种族、宗教、种姓乃至地方上的恶势力都成了政治家们在选举中利用的对象。

如此一来,印度各政党利用各宗教的矛盾拉选票的事件层出不穷。

印度前陆军总参谋长夏尔玛尖锐地指出:

“印度当前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并非来自边界上的敌人,而是来自内部的民族、种姓和宗教之间的暴力斗争。”

他认为政治上不惜一切地争夺选票,由此而导致的不择手段的明争暗斗,是一种犯罪化的政治。

民族和宗教的繁杂导致政治选举中出现了很多狭隘的政治教派,他们只会代表本民族、本宗教的利益,因此这些政党为了获得利益、增加选票而纵容很多不合法、不道德的行为。

比如说,印度政府关于克什米尔地区中双方矛盾的处理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宗教斗争让印度政府伤透了脑筋)

有一部分人希望这个地区划入巴基斯坦,有人也希望归印度管辖,还有人认为克什米尔地区应该尽可能自己管理,甚至有些人希望克什米尔直接建立自己的国家。

这些政治提案都或多或少的夹杂着宗教立场。

这些宗教教派明争暗斗,不仅仅是导致克什米尔地区动荡不安,更是让莫迪心中的“大国梦”渐行渐远。

结语

从开国领袖尼赫鲁,到如今长袖善舞的莫迪,印度人的“大国梦”从未消退,却也从未实现。

如今的印度,人口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国土面积、资源储备等方面也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然而,印度的“大国梦”还是被束缚住了。

1999年,印度财政部长夸下海口,称“未来的岁月属于印度”。

尤其是和美国关系破冰之后,印度受到了铺天盖地的称赞,印度人的信心爆棚。

然而,不止不休的党派之争、横亘千年的宗教争执,都让莫迪焦头烂额。

作为欧美国家的“后花园”,印度渴望实现梦想,但是自己的“咽喉”是被别国扼制的。

人口数量增加,但是优质人口却没多多少,印度正离着“大国梦”渐行渐远。

参考资料:

新华社.背景资料:印度共和国.2014-09-17.

大众日报. 瞰天下|人口持续增长,印度何以成为重要的粮食出口国?2023-06-08.

农产品:国际方面,印度提高全年粮食产量.2023-05-05.

“在印度制造”,撑不起印度大国的雄心.2023-05-05.

参考消息网.印议员批英国殖民劫掠印度200年:应赔偿3万亿美元.2017-03-15.

英国殖民印度始末.2022-09-29.

新华网.新闻分析:印度议会闹剧凸显制度困境.2021-08-30.

中国青年网.宗教迷信、大国迷梦、民主迷途:印度何以成为“三迷”国家.2021-05-06.

央视网.印度总理称宗教冲突玷污了国家形象.2022-03-02.

举报/反馈

趣史微视频

561万获赞 27.2万粉丝
历史领域科普up主,欢迎关注~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