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对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来说,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论是在政治上的失败,还是军事上的溃退,都注定国民党难以在大陆继续实行统治。

而尤其是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改革,更是加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灭亡。

1948年,国民党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币制改革,强行收缴金银外币,改为发行新货币金圆券,而这次史无前例的搜刮民脂民膏的改革,仅仅历时十个月便宣布失败,而与当时负责这次荒唐改革的王云五更是密不可分。

那么,当时这场改革是如何推行出来的?王云五在其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1888年王云五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十一岁家里才有钱让他去读书识字,后来只学习了三年时间,就匆匆进入到了一家五金店里当学徒。

后来,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到了上海“同文馆”学习英文,后来在自己十九岁的时候,在上海中国新公学任英文教员,就连当时的胡适都是他的学生。

后来1912年孙中山就任总统的时候,聘请了他做总统秘书,后来又出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秘书长、教育厅长等职务。

后来又在自己的学生胡适的介绍下,顺利进入到了商务印书馆出任编译所长,并且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成为了当时出版界的佼佼者。

到了抗战时期,王云五不甘心于只做一个默默无名的“书生”,逐渐开始和当时的社会贤达进行接触,开始向政治界靠拢。

当时,在1938年,更是担任了国大代表和国民政府参议院等职务,抗战胜利以后,出任了经济部长、行政院副部长。

对于王云五来说,可谓是一路顺利,自己的日子过得也算是顺风顺水。

然而,在抗战结束不久,当时全国的呼声都是尽快结束战争,全国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进行生产生活。

但是,对于当时的蒋介石来说,他不甘心自己的独裁统治受到影响,更不希望自己的权力和共产党平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不管不顾开始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又一次发动了内战。

当时,仅仅在开头的前两年就损兵折将达到了264万人,财政更是有着巨额赤字,由于消耗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使得当时的国民政府统治区内生产萎缩,物资匮乏,财政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当时,在1935年国民党就曾经进行过币制改革,但是从1935年到1947年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法币的发行额已经高达当初发行的47万倍,当时的通货膨胀更是比战前上涨了3492万倍。

要继续把这场战争打下去,如果没有足够的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对于任何一场战争来说,都是经济的比拼,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国民政府就必须要进行币制改革。

当时,为了挽救财政颓势,国民政府曾经就强力搜刮民脂民膏运用于战争中,同时相继采取抛售黄金回笼法币和管制外汇交易等措施来挽救临近崩溃的经济,但是最终都收效甚微。

当时的行政院宋子文、张群内阁也都被迫辞职下台,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云五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出任了国民党政府实行“宪政”后的第一届行政院财政部长。

刚刚上任就接到了这样的一个烂摊子,刚开始的时候,王云五也比较为难。但是,面对着这样的经济危机,如果不能够采取果断措施的话,那么势必经济发展肯定会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当时的王云五来说,他更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而且,当时王云五打的算盘更是好,如果自己没有拯救经济,那么自己无非是和之前的财政部长一样,辞职就完事了,自己并不会有太多的损失。但是,如果自己的改革措施能够对经济起到作用的话,那么自己不仅仅后半辈子衣食无忧,更是能够留名青史。

所以,在这样的盘算之下,王云五开始着手自己的经济改革。

当时他就幻想着自己能够和当时的1935年的币制改革一样,推出一个新的货币来把之前的货币进行回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减少通货膨胀,同时把民间的经济资源笼络到政府手中。

他当时亲自起草了一份《改革币制平抑物价平衡国内及国际收支的联合方案》,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太多的经济知识,对于金融常识更是一窍不通,与此同时,当时的行政院长翁文灏同样对于经济也是不太了解。

但是,蒋介石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而且限期要提交草案,无奈之下,只能病急乱投医,就这样王云五的方案就被提交了上去。

当时,在国民党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党内不少人还是持反对态度,因为当时的王云五的改革方案,根本没有充分的现金或者外汇储备,如果不减少预算开支的话,那么势必会导致新币快速贬值,而且这样的新币换取旧币的方案不过就是一个数字游戏,本质上并不能够缓解当时的经济困难。

但是,蒋介石看完以后却大加赞赏,他认为这样的改革方案和当时1935年的方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操作性比较强,成本也没有太多,只需要把之前的货币收缴上来就可以了。

所以,蒋介石不顾党内的反对,就开始推行金圆券改革。

蒋介石为了提振党内的信心更是夸张地说:“共产党最怕两件事情,一个是世界大战,而明年就可爆发;再一个是改革币制,稳定经济。”

但是,这场荒唐地改革在不到十个月内就仓皇收场,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不仅仅经济发展得不到任何地改善,反而是把已经岌岌可危地经济再一次推到了悬崖边上。

金圆券改革以后,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以至于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后来大家纷纷把金圆券弃之不用,这场荒唐的改革就这样草草收场。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举报/反馈

史海魅影

56.7万获赞 41.5万粉丝
历史虽已过去但杂谈依旧精彩,一起品味历史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