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中国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1640年-1715年)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文人。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也是《聊斋志异》的主要作者。
他在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短篇小说鼻祖",其代表作品《聊斋志异》更是一部集合了许多神怪、奇幻、灵异故事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有很多关于鬼怪、妖魔的故事。
这些故事常常以娓娓道来的笔调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各种令人惊奇的奇异情节和人物。
《聊斋志异》以其奇特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对超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想象。
最近,沉寂了20年的刀郎上了热搜。他携新专辑《山歌寥哉》王者归来,在11首专辑歌曲中,《罗刹海市》无疑是关注度最高的,也登上了热搜榜。
《罗刹海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虚无飘渺的国家,那里的人以丑为美,完全是一个颠倒过来的世界,此篇乃愤世嫉俗之文章,作者巧借醉乡以指桑骂槐,旁敲侧击。
刀郎的《罗刹海市》被广为传唱,能够在复出之后一举成名,与它备受争议的歌词有直接关系。
刀郎的歌词与蒲松龄的笔调颇为相似,都充满了幽默诙谐的元素。这种与众不同,和当下浮躁的乐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堪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流。
幽默诙谐中暗讽了某些人和事,恰好击中了人们的槽点,而且每一句歌词都有所指,被“对号入座”之后,更是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比如有热心的网友进行了灵魂解读:
歌词“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暗讽好声音导师那某;“红苗翅那个黑画皮”,暗讽好声音导师汪某;“绿绣鸡冠金镶蹄”被解读为杨某,而“公公好威名”被认为说的是高某某。
矛头对准了大咖级别的人物,也就注定会引起无数歌迷的“热情”。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众人内心深处积累已久的情绪爆发,刀郎只是点燃导火索的那个人而已。
如果要问刀郎《罗刹海市》暗讽哪些人?上面的网友解读还不具有说服力的话,那么歌词中的这句话:“未曾开言先转腚”,可谓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说出了答案。
如此明显而又大胆的语句,足见刀郎的真性情。他自出道以来,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了无数歌迷的支持,却遭到了上文提到的四人打击。
2010年,那老师公开否定刀郎,极力阻止刀郎入选所谓的音乐排行榜。给出的理由是:刀郎的专辑虽然销量好,但听歌的都是农民。因此,销量好并不能代表真正有艺术天分。
用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刀郎的歌算不上歌,难登大雅之堂。
汪老师也表态:刀郎不管是在才能还是其他方面都不算出众,他能走红,完全是媒体炒作的结果,是不真实的。
高老师的话就更加不堪入目了,竟然从等级制度上直接否认掉了刀郎。
正是因为这些阻扰和打压,才导致刀郎沉寂了20年之久。有网友调侃道:本以为刀郎封刀了,结果他一直都在磨刀。
刀郎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蒲松龄的《罗刹海市》,主人翁马骥经历了两个国度:一个是罗刹国,一个是龙的国度。
在罗刹国里,美丑颠倒,越丑越是担任高官要职,掌管朝政;越是美,越被看成妖怪。马骥最后以煤涂面,则人以为美,他唱靡靡之音,则“王大悦”。
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与讽刺,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与不平。
在龙的国度里,一切与之相反。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里环境优美,光明澄沏;这里人物美,宫殿美,花美、树美、鸟美,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政治清明。这里重用的是贤士,看重的是文才,君仁臣忠,夫义妻贞。这毫无疑问是作者理想的寄托。
马骥十分珍惜他和龙女的爱情,他为之守义抚儿,对龙女念念不忘,情深意切。但是,马骥的未来如何,作者没有说,给读者留下了十分宽广的想象空间。
其实蒲松龄笔下的马骥,与刀郎的际遇还有几分类似。在沉寂的这些岁月中,刀郎厚积薄发,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佳作。并在其中找寻到了答案,在歌词的最后一句话中道出了真相: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人类根本的问题,大致可以解读为以下五个方面:
社会问题:人类面临着社会不平等、贫困、战争、种族和宗教冲突等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根植于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来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伦理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着诸如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基因编辑的伦理考虑等。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技术的使用方式,以确保科技的发展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利益。
教育和知识普及: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信息获取渠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改善教育体系,普及知识,可以帮助解决其他问题,提高人类整体素质。
道德和人性问题:人类面临着自私、贪婪、暴力等负面倾向,以及道德观念的多样性和冲突。推动道德教育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共情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