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接着在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里“挖”宝,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长河中深挖细掘。
眼前的这台老式的活塞5发动机,大家知道它是配套哪型飞机的呢?
在航史馆第二展厅《创建 成长》“飞机试制捷报频传”展区,除了这台活塞5发动机,还有这样一张历史照片——几架双翼飞机正在车间里生产。
这些双翼机就是国产的安-2运输机,也就是后来运5运输机(1964年11月改名为运5运输机)。
1957年12月7日,运5首飞成功,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运输机应“运”而生。活塞5发动机配套的正是运5运输机。
▲运5首飞剪彩
60多年来,运5一直翱翔于祖国蓝天。它是如何历经风雨,一路走到现在的呢?
安-2飞机是苏联设计生产的单发双翼螺旋桨轻型运输机,低空性能突出,可在土跑道上起降,经济性较好。鉴于国家对运输机的需要,1956年10月,国家决定正式试制安-2飞机,指示要求如下:按国家规定,安-2飞机以“五年总产量100架,最高年产量30架”安排试造工作。
航空工业局正式通知南昌洪都机械厂(即320厂,现航空工业洪都)、株洲湘江机器厂(即331厂,现中国航发南方)试制生产安-2飞机及其发动机。
两家工厂在“吃透”“消化”苏联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改进设计,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新机试制工艺制度与协调办法。试制过程中利用既有条件,积极改装和自制部分设备,尽量选用国内开始试制的成品,整个试制进度较快。
▲1957年的运5生产车间
1957年10月,320厂制成2架运5飞机。02号飞机送往112厂(现航空工业沈飞)静力试验室进行静力试验,01号飞机开始准备后续的试飞工作。
1957年12月7日,01号飞机首飞成功,试飞员为陈达礼。12月10日,飞机按试飞大纲试飞合格,并于同月通过国家鉴定。
12月24日,320厂召开运5飞机制造成功庆祝大会。
▲职工欢庆运5试制成功
▲庆祝大会全景
1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作了题为《我国航空工业新的重大成就——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诞生》的报道,举国振奋。
插播一则广告
NEWARRIVAL
新品推荐
拼色双面挂饰 系列
▲航史馆展出的《人民日报》运5首飞报道文章
此外,331厂自1956年9月开始试制活塞5型发动机。1958年6月通过鉴定,转入成批生产。
运5飞机翼展18米,机身长13米,高5米。机体由机身、翼匣与尾翼三部分构成——机身是全金属半硬壳结构,由薄蒙皮铆接而成,分为驾驶舱、货舱、尾舱三部分。机身上装有固定的起落架。翼匣是由上下机翼、翼间支柱与张线构成,汽油箱装在上机翼内,自动式的缝翼装在上机翼前缘上。上下机翼与尾翼同样是由金属骨架与蒙布构成。座舱内装有成套的现代化飞行仪表和无线电设备,可以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和夜间飞行。
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具有多种用途的飞机,运5不仅能进行低空飞行,从事农林业作业、地质勘探、人员救护、伞兵训练、伞兵投运和一般运输等,加装滑轮增压器后还能进行高空飞行,探测高空大气和进行航空测量,加上水上飞行器后还能作为水上飞机使用。再加上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受到了友邻国家的欢迎和好评。
运5试制定型后,一年内就生产了90架。其后按多种用途进行了改装,广泛用于军、民用多个领域。先后有78架支援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尼泊尔等国。
70年代初,运5转产至石家庄红星机械厂(现为航空工业通飞华北公司)。1970年9月26日,不到5个月的时间,转厂后生产的第一架运5飞上蓝天。
1986年,运5改进型——运5B立项,并于1987年12月28日首飞成功,一个老机型焕发出新活力。
▲运5B在生产现场
▲1996年12月25日,运5系列飞机第1000架在航空工业通飞华北公司诞生
运5老当益壮,是我国国内生产量最大、保有量最大的机型之一。如今,运5被广泛应用于执行训练、跳伞、体育、运输和农业任务,仍在为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持续巨大的贡献。
文图、制作/兰健
主编/肖瑶 监制/石霞
来源/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航空工业档案馆、航空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通飞华北公司、中国航空报社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航空工业
注: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此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或删除内容!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