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佳人、大脚村姑,竟是同一人!她就是西施。

众所周知的西施浣纱,不但没有美人轻挽罗纱的浪漫,还是一项辛苦繁重的劳作。

西施是如何从大脚村姑蜕变为绝代佳人的呢?【新说四大美女】系列篇之西施的逆袭之路开始揭秘……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是对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形容,已然超越了现代人的想象空间。

可能也正因如此,才让后世对这四位美女念念不忘。

作为四美之首的西施,一方面她资历最老,她美霸天下时,其他三位还没出生;另一方面是她容颜绝美,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而西施进入吴宫之前的生活却鲜为人知,今天就来揭秘西施的蜕变之路。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对,自与清波闲。”

李白的名诗《西施》,勾勒出一幅美女浣纱弄水的浪漫场景。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年越国人,家住诸暨苎萝山下的苎萝村。

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绝美的容貌,曼妙的身姿,让水中的鱼儿忘记游动而沉入水底。

后世因此用“沉鱼”来形容西施的美貌,然而,真实的浣纱会如此曼妙吗?

浣纱,从字面上来看,是一种非常美的工作,透明的纱在河水中荡起圈圈涟漪,很多人都以为浣纱是这样的场景。

其实,西施的工作浣纱是很累的,纱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这种植物叫苎麻。

苎麻是一种半灌木的草本植物,最高可长至1到2米。

诸暨自古产苎麻,并且擅长以苎麻织布,宋朝《嘉泰会稽志》记载:

苎之精者出自苎萝山,山下有西施浣纱石,盖俗所谓苎纱者于此浣之。”

由此可证,西施所浣之纱便是苎麻制作而成,而浣纱应该不会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苎麻从叶子开始劈下,茎皮捆成一扎,放在石臼里捣出青湿,相当于现代说法中的破坏其分子结构。

然后,将它放在浣纱江里,让其自然腐烂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接着,再将腐烂处清洗干净,最后再将其晒干。

而西施负责的浣纱,就是其中将腐烂部分清洗干净的这道工序。

因为在江边劳作,双脚长期浸泡在水里,着力点也在脚上,西施脚掌因此特别大。

现实与想象总是存在着差距,真实的西施浣纱,不但不浪漫,而且还很辛苦。

估计古时的文人骚客,很难接受大脚村姑辛苦劳作的画面,才杜撰了一幅美人轻挽罗纱的场景。

如今,在碧波荡漾的浣纱溪上可以看到,有一块刻有“浣纱”二字的大石头,相传这里就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

这两个字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留下的,当年浣纱的过程,跟如今当地人洗衣服的方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拿着木锤敲打。

而西施就是在这个地方劳作时,邂逅了她生命中的真命天子——范蠡。

在西施从村姑华丽转身为倾世美人的故事中,范蠡是不可或缺的男主角之一。

范蠡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儒商鼻祖。

相传,当年范蠡泛舟而下,视察诸暨,在浣沙江与美丽的西施一见钟情。

然而,有情人生不逢时,越王勾践当时入吴做了三年的马夫。

勾践做着最下等的活,这对曾经的越王来说,心里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因此,勾践回到越国后,首先要做的便是复国雪耻,如若直接攻打吴国,越国必败。

勾践采用大夫文种的计策“伐吴九术”,其中第四个计策“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美人计。

为复国雪耻,越国遍选绝色女子,最终择优录取30人,其中容貌最出色的便是西施和郑旦。

传说选美之前,两人曾在一口井边相遇,于是以井为鉴,暗自媲美。

只见井中出现一对美人,两双美目流连顾盼,“四眼井”之名由此而来,并保存至今。

然而,想博得吴王夫差的宠爱,空有美貌是不行的,据《吴越春秋》记载:

越国所选美女,越王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三年的时间,西施通过学习各种才艺,从美貌的村姑蜕变成气质雍容的佳人,她也由此走上了历史舞台。

关于西施的美貌,据说还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

范蠡在带这些美女去往吴国途中,路过的百姓都想看看西施的美貌,一度造成了交通的堵塞。

于是,范蠡就想出一个计策,让西施在附近住下,他贴下告示:欲见美女者,需付金钱一文。三天下来,范蠡赚了不少的钱。

故事中范蠡的举措,也许还为以后的美女经济开辟了先河。

除却美貌,相传西施的响屐舞更是一绝。

她脚穿木屐,裙系铃铛,翩然起舞,婀娜优美的舞姿中,木屐踏在木板上的“咔哒”声,与清脆的叮当声相互交织,别有一番风味!

为此,吴王特意为西施建造了跳这种舞蹈的响屐廊,美女穿着木屐在上面翩翩起舞,木屐敲打地板发出的声音非常动听。

明朝诗人袁宏道曾这样描写西施的舞蹈,“一舞金阊崩,再舞苏台折。槌山作馆娃,舞袖犹嫌窄”。

这样的舞蹈已经失传,它可能跟如今的踢踏舞有异曲同工之效。

但是,加上西施风华绝代的美貌和妖娆无比的身姿,那应该是中国版踢踏舞的状态。

诗中的“馆娃”指的是馆娃宫,据传是吴王在灵岩山上为西施建造的,还修筑了大水池,以供西施嬉戏游玩。

色艺双绝的西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吴王夫差还专门为她打造了精美的青铜器。

一件形似酒壶的青铜器名为盉,通体由龙纹装饰,造型极为规整优美。而获此殊荣的西施,此时已经完全蜕变成绝代佳人。

公元前473年,越军攻陷吴都,吴王夫差自刎,吴国灭亡,西施以身许国的任务圆满完成。

然而,西施在吴国期间是否有过现代人所说的间谍行为,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

但是,关于这一点,从诸暨的一种小吃和一段故事中找到了蛛丝马迹。

根据浙江省民间美食研究协会会长周谷的解说:

“吴王夫差看到西施情绪不佳,便问她有何心事,西施望着远方。

缓缓开口,自己每年冬至时,都会用萝卜做银丝饼去看望外祖母。如今自己远在他乡,没法尽这份孝心。

吴王立即表态,此事容易,爱妃将饼做好,我派遣快马就送去。

其实,西施在银丝饼里夹带着情报,‘汪汪眼中泪,香香笼中饼。冬去春来时,共叙团员情’。

大意是,明年春天时机一到,便可派兵来攻打吴国。就这样,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2000多年过去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是西施团圆饼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下来。

其实在诸暨,冠以“西施”之名的美食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施豆腐,百姓以这种方式来纪念西施这位美丽的女子。

吴国灭亡之后,西施的结局也因此成谜:

有传言称,西施与范蠡有情人终成眷属,泛湖而去,过着隐世埋名的生活。

也有传言说,西施最后回到诸暨,终老一生。

还有一种悲伤的传闻,西施被越王勾践沉江而亡。

西施文化研究所的专家说,“按历史和战争来说,我觉得她很有可能被沉江了,这种说法更可信。

后世的学者墨子过世后,他的徒弟子孙为他写过一篇书,名为《墨子·亲士篇》。

其中有写到‘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那么,比干、孟贲、吴起等其人其事与史相符,其中的西施被沉江应该不会是杜撰的。

在《吴越春秋》中也明确提及:“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不管西施的最终结局如何,她的美名妇孺皆知,家乡父老为她建祠立庙。

除了慕其沉鱼之貌外,更多的是念及她忍辱负重,于危难之时以身许国的壮举。

西施殿中端坐着一尊西施像,做后妃装扮,神态娴雅,眉间微蹙,似面对悠悠浣江追昔抚今。

古已有之的西施殿,已经被历史的烟尘给淹没了。

在上世纪80年代时,在政府重修的过程中,据说当地的百姓踊跃地捐出1万多件古老的建筑构件,建成了如今的西施殿。

在西施殿里最醒目的就是西施的造像,她作为四大美人之首,有沉鱼之貌。

那么,她究竟长得有多美呢?可能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不相同。

在当地老百姓心中,西施不仅是容貌上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她作为一个灵秀女子,承担起家国重任。

她的美被赋予了更多含义,诸暨老百姓心中的美女西施,甚至已经成为一个神话型的人物。

在文人的笔下,西施飘逸而抽象,但在民间的传说中,西施却生动而神奇。

传说“明珠射体孕西施”,西施就是明珠的化身,诸暨西施殿的正门上题有“苎萝明珠”四个大字,它代表的就是西施。

诸暨是驰名中外的珍珠产地,根据当地的传说,嫦娥仙子的明珠落入凡间后,孕育成西施。

西施化解了吴越两国的恩怨后,就化作珍珠留在了人间,为百姓的健康养颜继续做贡献。

古朴典雅的西施殿,成了百姓缅怀这位绝代佳人的凭借,在大殿正门口,有着一方小小的荷塘。

荷叶田田,荷花摇曳生姿,“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西施的美丽就如盛开的夏荷,香远益清,淡妆浓抹总相宜。

传说,当年西施在被送到吴宫之前,曾经就在这里焚香沐浴,当地的百姓因此将它唤做红粉池,有着红粉佳人的美好寓意。

虽然千百年过去后,在这片小小池塘里,不可能再看到西施焚香沐浴的场景,但是能看到一大片盛放的荷花。

诸暨的百姓因此也将西施称为荷花娘娘,因为她是出生在六月,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

除了美丽之外,西施有着跟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节。

这一片小小的池塘,还有里面美丽的荷花,都蕴含着当地百姓对西施的崇敬与怀念。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荷花盛开,诸暨便会举行河灯节,百姓赏荷花、放河灯,纪念西施。

千百年来,西施的身上被附会了太多的传奇色彩,人们用超乎寻常的想象描绘了西施非凡的美丽和传奇的一生。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大师王维在《西施咏》里用这两句话概括了西施的一生,以及她人生最大的转变。

因为美貌,西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场争霸战争中最出色的卧底,没有她,吴越的故事就不再是传奇。

西施殿中西施的塑像上,最传神的就是她那眉间的微蹙,就像美丽的荷花凋零后,莲蓬那种清苦的滋味。

那个在溪边浣纱无忧无虑的女子,是否就是带着这样的清苦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下篇精彩预告】

两千多年前,拥有“落雁”之貌王昭君为了国家的和平远嫁塞外。她的出塞到底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

而王昭君的塞外生活真如文学作品所演绎的那般悲凉哀怨吗?

寻着王昭君和亲的步伐,去探寻其塞外生活,【新说四大美女】系列篇之昭君的塞外生活下篇揭秘,敬请期待!

举报/反馈

呦呢杂谈

5832获赞 693粉丝
扩宽历史新视野 分享各类奇闻趣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