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川美眉

入伏后,我刷了《父辈的旗帜》,这部詹姆斯·布莱德利·鲍尔斯合作的《父辈的旗帜:硫黄岛战役的英雄们战争小说改编的电影,2006年由大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莱恩·菲利普/亚当·比奇/杰西·布拉德福德等主演,这是了不起的艺术再创作。电影忠实反映了小说的伟大主题:战争就是要死人,他带给人类的灾难是惊心动魄的,而且有着无底的延续性。

影片的故事情节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片,影片中战争的画面也在硫磺岛实地拍摄足够惨烈。而一般的战争片总会给正义与否下一个定论,可导演却意不在此,他认为战争就如人生,没有绝对的正义一方也没有绝对邪恶的一方。对于参加战争的双方来说,死去的英魂都是值得敬佩的。我非常钦佩导演对于战争这一旗帜鲜明的定义。

那些本不想做英雄的人,最终无奈的被打上英雄的记号,受人景仰,但是他们似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内心深存愧疚无法自拔,最后走上崩溃道路的历程,令我扼腕、泪奔。

我逃避扑面而来的38度热浪滚滚的大伏天,躲进了空调里,唯恐避之不及,怕被高温“屠宰”了。然而,电影中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无从选择,祖国需要他们,或者说战争选择了他们-出征。他们的青春年华被扔到血腥惨烈的战场上挥洒、张扬、涂抹、毁灭,被硫磺岛绞肉机般的屠刀宰割。多数孩子们的青春就定格在了那片战火炙烤的战场了。从此父母失去了儿子,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很多父母离婚了。而侥幸捡回一条命的三位旗手,他们的人生从此崩溃开挂,有的郁郁早逝,有的碌碌无为,有的苟且偷生。

电影有三条线同时演绎,一是小说作者之一的父亲约翰·布莱德利,人称“大夫”、“医护兵”,当年参战硫磺岛的插旗手,有他接受记者采访的片段;二是硫磺岛惨烈的绞肉机战争场面的再现;三是三位幸存的英雄被政客们接回国,在美国本土上受到民众山呼海啸般的欢迎。其实呢,政府让他们巡回演讲,为了筹战争款,让国民买债券,声援前方的战争。据历史记载共募得263亿美元,这个号召力是惊人的。他们其时就是一枚闪亮的棋子,用完就被扔在一边,自生自灭,很悲催。

这其间有一个大乌龙。真实的情况是有两面美国国旗先后插在了硫磺岛的至高点苏利班奇峰。美国大兵登陆了硫磺岛之后的第4天,为了鼓舞士气,营长让大兵们将一面国旗插在阵地上,顿时鼓舞了官兵们的士气。指挥硫磺岛的最高统帅决定把这面旗收藏下来带回国内留作纪念。营长很恼火骂道,老子出生入死,你去显摆。无奈又找了一面星条旗让医护兵约翰·布莱德利(莱恩·菲利普饰)、印第安人艾拉·海耶斯(亚当·比奇饰)、通讯兵雷尼·盖格南(杰西·布拉德福德饰)等六名战士将国旗插上。这一刻被美联社战地摄影记者乔·罗森塔尔拍下来了,照片发回了国内,大大鼓舞了美军的士气和美国人民,六名战士也成了举国英雄。海报、图片、巧克力,甚至连草莓蛋糕上铺天盖地有了这张照片的影子,可谓家喻户晓,人人崇拜。

可是插旗的六位大兵中三位很快倒在了这块被战火炙烤的黑土地上,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将因此而不朽。而活着回到家乡的两位一等兵和男主“大夫”(医护兵)对自己被当成民族英雄般的偶像却毫无兴趣,也从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们只希望能够跟那些没有享受到丝毫荣耀、在战火中壮烈牺牲的兄弟们呆在一起,希望可怕的战争永远不再有。

先来说说那位印第安士兵艾拉·海耶斯,他出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的保留区吉拉河。他皮肤黝黑,为人实诚,他和战友哈龙·布洛克是好朋友。当通讯兵雷尼·盖格南兴奋地告诉他,那张照片出名了,我们可能要作为英雄被抽调回国去巡回宣传呐。他一把揪住雷尼的脖子“你给我闭嘴,我不在插旗六人中,那是哈龙·布洛克!”通讯兵不解,你不在,你怎知有哈龙?。“你闭嘴”他还是那句话,他不愿意抛头露面去做什么英雄。

但是,上司了解过了有他,指明他必须回国去参加英雄宣讲团。他心里很郁闷,真正的英雄死了,我们凭什么去享受英雄的待遇。他上报了好友哈龙的名字。在活动过程中,他见到了哈龙的母亲,他抱着战友的母亲痛哭流涕。领导见他天天喝的醉醺醺,还说出了两面旗的事情,这明摆着大乌龙嘛。财政部长数落他,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插这面旗的六位英雄,你就别节外生枝了。可他放不下死去的战友,在宣讲地闹情绪,一次还和酒店的保安打起来了。领导很不满意,让他提前回到前线继续打仗。

那么战后呢,他混的也很糟糕,他回到家乡种地,怀里揣着一面小小的美国国旗,靠和那些崇拜英雄的人们合影而赚一点可怜的小费。他步行带搭车,走了1300英里,找到了哈龙的家,告诉他的父亲哈龙当时怎么牺牲的。他的父亲和母亲离婚了,母亲怪自己的丈夫,鼓励儿子去当兵,再也没有回来。

艾拉的身上有多处枪伤,战后他没有得到政府的医疗帮助,后来出现并发症,整日以酒精麻醉自己,有一天倒在路边,死得如一条狗,年仅32岁。

通讯兵雷尼在回国演讲时,家乡的儿时玩伴很崇拜他,不久姑娘接受了他的求婚,照理这一对应该生活得很幸福。但现实是,战后他成了过气英雄,那些在他巡回演讲时,纷纷向他发出邀请的商界老板,后来都杳无音信,没人兑现当时许下的欢迎他去自己公司的诺言。他去过警察局,没人要他,后半生他给人做门卫,54岁死于心脏病,活得纠结潦倒,寂寂无名。

电影里的男主就是硫磺岛战役中的 “大夫”,是唯一活得有点模样的那位。战后,他盘下了一家殡仪馆,经营有道,衣食基本无忧。他非常低调,从来不提当年那场惨烈的战争,他的子女也不知道,他就是插旗的六位战士之一。电影镜头多次闪回他在血腥的战场上被唤作“医护兵”去救人的画面。直到他1994年去世,儿子詹姆斯才从他珍藏的铁盒里发现了一枚海军颁发的十字勋章,以及一些有关采访其他两位幸存者的剪报,也才真正知道了事实的真相。

父亲的低调反倒引起了詹姆斯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然而在他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却发现了几乎都是那三位在战斗中阵亡的士兵的资料:迈克·斯特兰克,25岁,疑似被友军的子弹误伤而亡;哈隆·布洛克,20岁,曾是高中的足球明星;弗兰克林·索斯林,19岁。

詹姆斯根据仅有的一些线索又查了相关战争资料后,渐渐梳理出了一些父亲和战友们在惨烈的硫磺岛战役的过往。他想把这些关于父亲和战友们以及那张有历史意义照片的故事记录下来。他找到在二战中做过战地记者同时也是普利策奖获得者的朗·鲍尔斯,共同调查三位插旗的幸存者中另两位,可惜他俩也已经过世了。

他抽出当年勇士回国的录像,他们就像披头士那般受到国民的欢迎,走到哪里都是鲜花和赞誉。可是他们的晚境却一个比一个凄凉,并非政府有意忽视他们,而是他们故意走出了大众期盼的目光。这些人,代表着美国最美好的一面,他们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地高尚,认为只是为国家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这种精神,就是人们口中时常提及的英雄主义。于是小说《父辈的旗帜:硫磺岛战役的英雄们》诞生了。

感谢英雄的儿子詹姆斯·布莱德利和普策利摄影奖获得者朗·鲍尔斯,我们才有机会重见那场号称“太平洋战争的绞肉机”的血腥场面。据记载,此役美军阵亡6812人。而23388名守岛日军在战斗中阵亡22305人,在最后也只有1083人生还。甚至在某些阵地上都出现了残酷之极的面对面的肉搏战。2月19号之后,海军第五师开始试图占领高地,胶着到第五天,美军严重死伤,而日方也被迫撤退到岛屿的岩洞中。

电影的画面非常直观,美军登陆硫磺岛后,似乎进入了无人之境。其实日军躲进了岩洞,只见黑洞洞的炮筒在暗戳戳的洞口喷出突突突的子弹,走在明处的美国大兵整个就是案板上的鱼肉,死伤极其惨重。一明一暗美军无处掩藏,顷刻之间,血肉之躯成了硫磺岛之鬼。我看见一个美军的头颅从颈脖处断开,在地上滚了一圈,那眼睛还睁着,妈呀,少年稚气未脱一张姣好的脸,太惨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不想讨论什么正义、非正义战争。战争就是死人,就是无数参战者的血肉之躯堆积起来的白骨堆,就是数不清的家破人亡,就是破碎的家庭血泪史。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是融入血液的,久久无法挥去。那个叫迈克·斯特兰克的大兵是升起战地第一面美国旗的英雄,后来升的这面旗报道出去了,他到死也没有扬名。

而哈隆·布洛克,是印第安大兵艾克的好友,他被流弹击中死于非命。他只有20岁,曾经是高中足球明星。还有弗兰克林·索斯林年仅19岁,他被日本人抓住在战壕里开膛破肚了,惨啦。如果没有战争,他们的人生该会是怎样的灿烂?

再有三位升第二面国旗的幸存者,他们是举国闻名的英雄,除了约翰,小说作者的爸爸,战后有了一家殡仪馆活得还有一点尊严。那两位呢,一位穷困潦倒的看门人,一位死于枪伤病痛困扰的流浪汉。

唉,太让人痛心了,想到此,我唏嘘泪目,顿足捶胸。

《父辈的旗帜》豆瓣评分7.7,它不同于以往我看过的那些战争片,直面战争的血腥与惨烈。导演的着力点在于追寻历史的真相,他带着观众穿越历史的长河,撕开时间的创口,用血一样的事实和充满人性的思考,去反思战争,彰显了不一样的独特的反战主题,深刻、炸裂,振聋发聩!

一部伟大的战争电影。

举报/反馈

邑人电影院

12.6万获赞 37.7万粉丝
深度挖掘电影背后的故事,一起涨姿势。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