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正三品大员,顺天府尹与按察使哪一个地位更高、权力更大?这是一个读者留下的问题,希望御史能好好讲一讲这两个官职的区别。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基本上同品级的官员如果以地位而论,大致有“京官高于地方官”这一原则,如总督略低于尚书、巡抚略低于侍郎,等等。但因地方官治理一方百姓,所以这种差距也不是十分明显。
顺天府尹与按察使严格来说,不是很好对比,他们一个是辖区内的全面行政官员,一个是分管刑名的方面官,故而要从不同层次进行分析。
顺天府乃天子脚下第一府,与盛京统称“京府”,在清代官方文献中,将顺天府称为“顺天府特别行政区”。尽管都带了个“府”字,但实际上与我们印象中的知府根本不沾边。
按照大清官制,顺天府尹秩正三品,比普通的知府高了三级。如果从辖区来看,顺天府所管辖的区域,不仅包括了京师,还涵盖了直隶的一部分地区。
顺天府的辖区从清初开始几经变化,至乾隆八年时固定,顺天府特别行政区,领四路厅同知,辖五州、十九县。比一般的府要大很多,甚至可以说顺天府的就如同一个小型的省。
“厅”是清代特有的行政区,与各省的州一样,分直隶厅和散厅。直隶厅属于省管单位,与府的级别等同;散厅隶属于府,与一般的散州类似。
厅的最高长官为同知或通判,这两个官职都是知府的佐贰。顺天府的厅级别就更高了,四路厅的最高长官都是正五品的同知,朝廷还颁给他们“关防”,而且这四路厅的同知,都有知府衔。严格上来说,顺天府下属的四路厅,级别与知府一样,都是从四品官。
如果诸位还不能理解的话,御史就具体举例。如南路厅同知,管辖霸州、东安、文安、大城、保定、固安、永清,例兼保定府知府衔。
顺天府由于辖区与直隶有重合的地方,很多政务需要府尹与直隶总督互相协调,正常情况下,直隶总督只是名义上的配合,并不会具体干预行政事务。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默契,也是官场上的人情世故。
顺天府尹虽然说是正三品大员,但在亲贵云集的京师,也算不上位高权重,官场普遍认为顺天府尹是一个两头受气的差事,谁得得罪不起,很多人不愿意到这个岗位上任职。
从雍正朝开始,朝廷也意识到顺天府尹差事难办,故而从在京部院大臣中简选一人兼管府事,毕竟有一品大员坐镇顺天府,事情办起来也就不那么棘手了。
顺天府尹官固然不好当,但是仕途前程却不错,按照定制,顺天府尹如果晋升,排在第一位次的就是各省巡抚,其次才是通政使、大理寺卿。
按察使分管一省刑名,秩正三品,被列入地方大员行列。封建时代,统治者对刑名的重视远不如民政。从性质上来讲,布政使与按察使都是方面官,一个管民政,一个管刑名,但不管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布政使的地位都要高于按察使。
这一点反映在晋升程度上也很明显,按察使如果升迁,必须要经过布政使这一道关(按察使直接提拔为巡抚的特例也是有的),只有这样才能可能进一步升为巡抚。
当然,晋升也分内转外升两种情况,如果按察使被调到京师任职,最理想的情况是同级内转,担任大理寺卿、通政使。正常情况下,按察使内升都要降级任用,一般出任正四品的少卿或从三品的光禄、太仆寺卿。
不难发现,从晋升这个角度来说,按察使明显低了顺天府尹一个身位。此外,顺天府尹由于是京官编制,在人脉关系上也占有很大优势,关键是顺天府尹还可以经常接触到皇帝,这一点尤其重要,只要皇帝对其有个好印象,就不怕升不了官。
总体而言,顺天府尹不管是地位、权力还是晋升方面,都比按察使略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顺天府尹也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因为按照清代的官制,顺天府尹是“汉缺”,而汉人出身的官员在授职和晋升上有诸多限制。
换句话说,如果是旗人出身的按察使,那么情况就可能发生反转。至少在咸丰以前重满抑汉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全国的八个总督和十五个巡抚当中,旗人占了多席。
在旗人授官享有特权的大环境下,那么就很难说了,除非顺天府尹自身条件特别突出,否则的话仍是无法与旗人出身的按察使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