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的一天,在四川广汉月亮湾村,一群工人正在一个名为三星堆的土堆附近取土烧砖。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工人发现这个土层当中似乎夹杂着一些非同一般的东西,他下意识地捡起来一块,仔细观察,似乎是一块玉。
很快,四川省考古队员就来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可惜并没有发现棺椁,甚至连一根扔骨头都没有。
就在大家十分失落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大喊“有发现”,一堆青铜器残片。
而这些碎成渣的残片经过修复后,成为一棵青铜树,它被评为“国宝级的宝物”,而且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出境展览名单,这是后话。
而当时的考古专家在看到这些残片时,并不知道它们为何物。
经过讨论,专家们决定将它们带回研究所进行修复,四川考古研究院的研究员杨晓邬负责此项修复工作。
尽管他有着丰富的文物修复经验,但是这件青铜器的修复让他绞尽脑汁,很是头疼。
因为没有人知道它们之前样子,对此没有概念,他翻遍古籍也没有找到相关的文字记载或对应的图画,一时间无从下手。
在经过漫长时间的观察后,杨晓邬似乎看出了一些门道,他发现这些残片有的像一根青铜棍,有的像衣架的底座,还有的像树枝。
经过一次次地比对,他在众多碎片中挑选出可以拼接在一起的进行粘连修复,很快他就发现,有的碎片可以拼成树枝,有的可以拼成树干。
杨晓邬因此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件青铜器极有可能是一棵青铜树。
基于目前学者们对青铜器的认识,目前出土的青铜器形态各异:
有作为武器的青铜剑,有作为乐器的青铜编钟,有代表权力的青铜鼎,也有诸如灯或酒具这一类生活器具。
但是,对于“青铜树”的说法,其他学者也是第一次听说,那它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这件青铜器身上的谜团当时还没有解开,因为它的修复工作花费将近10年的时间。
经过长时间的修复工作,青铜器有了大致的模样,底座、树枝、树干大体完成。
向这样的考古研究员们致敬,正是他们的匠人精神和背后的默默付出,才让这些文物重新鲜活起来,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棵青铜树高3.96米,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
树枝分为3层,每层3支,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一条向上,一条下垂,果托硕大,全树共有9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
它的非凡之处在于下部旋着一条龙,沿主干旁侧而下,一副蓄势待飞的模样,不难想象其凌空飞舞的壮阔景象。
四五千年前的古蜀人就能制造出如此大而精美的青铜树,让人叹为观止,但令考古专家最感兴趣的是,古蜀人为何要造这样一棵青铜大树。
要知道青铜器在当时十分稀有,而这样的造型巨大、制作精美的器物,肯定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想必这棵青铜树在古蜀人心目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而这棵树上既有龙,又有果实,还有鸟,这样特殊的组合似乎也在暗示,它的背后应该有着非同一般的寓意,那究竟会是什么寓意呢?
经过研究,考古专家表示,这棵青铜树应该是一棵神树,它是古蜀人创造出来用来与天沟通的器物。
因此,有人将它称为“通天神树”,为什么专家会做如此的推断呢?
原来,在全世界早期的文明中,大树都是天地之间的灵物,树木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开花结果,繁荣萧瑟。
它们似乎有着神灵主导一样,而树木可以长到高耸入云,仿佛能够沟通天地,与神灵相接。
在古人眼里,这样神秘的树木又与自身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到居住的房屋、小到一餐的果实,皆由树木得来,因此,当时的人们对于树木是十分崇拜的。
在古亚述帝国,北非的腓尼基帝国,西非的米坦尼王国,这些古国留下的符号当中,都有树的图形。
在他们的描述中,树似乎都有着通天的本事,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也曾有记载,在《山海经》中写着: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就是说,传说在远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他它们栖息在一棵名为“扶桑”的树上,九个太阳住在下枝,一个挂在天上,此树高大到可以托举太阳,因此被认作神树。
而树上的鸟居住在太阳里,永远不会落地,所以被称为神鸟。
因此,可以做一些推测,古蜀人应该就是在对神树崇拜的精神力量下,打造了这样一棵精美绝伦的青铜大树,以此来表达他们对树木的崇拜。
甚至有专家认为,古蜀人的这棵青桐大树就是《山海经》中的“扶桑”,书中说的“九日”很可能就是这九只神鸟。
有人疑问,那还少一个太阳,专家推测青铜神树丢失的顶端可能还站着一只神鸟。
扶桑树上的是太阳,但是三星堆青铜神树上是鸟,这两者之间可以划等号吗?
事实上,在古蜀人心中的确是这样的,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还得从下面讲到的这件文物说起,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另一件镇国之宝。
2001年的2月,成都市郊的金沙村的施工现场,工人发现文物,考古专家赶到现场。
经过仔细地发掘,一个直径10几厘米的泥块引起他们的注意,当时不起眼的泥块就是后来的“太阳神鸟”金箔饰。
“太阳神鸟”金箔饰外径12.53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约20克,含金量高达94.2%。
它以砂金加工而成,据专家推测,从其工艺来看,制作过程至少经过了热锻、锤揲、剪切、錾刻、模冲、刻镂等多道工序。
它薄如蝉翼、灵动传神,犹如一幅现代剪纸,其图案采用镂空方式,分内外两层。
内层周围等距分布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象征太阳;外层由4只鸟首足相接,呈逆时针飞翔。
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传说有一种叫做“金乌”的三足神鸟,它生活在太阳,由太阳幻化而来。
十只金乌轮流背着太阳,由东向西飞翔,从而形成日升日落的景象,这就是“金乌负日”的故事。
而它被认定为国宝,不仅是因为它本身的铸造技艺高超,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寓意。
也正是因为其背后的故事,这才解开了之前的谜团。
为何青铜神树就是“扶桑”?一个树上站着鸟,一个树上托着太阳,为何两者就等同了呢?其实,这一切都和古蜀人的精神崇拜有关。
因为认知的局限性,他们经常将日月星辰和草丛树木作为敬畏的神灵,并加以崇拜。
据记载,古蜀国的最后一个王朝的国号“开明”,源于他们对太阳的狂热崇拜,“太阳神鸟”金箔中的太阳图案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在古蜀人的认知中,鸟和太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太阳的东起西落是由用鸟背负着太阳形成的。
这就解释了为何金箔的太阳图案周围雕刻有4只飞鸟,不由得令人想起中国古代“金乌负日”的神话故事……
传说中被称为“金乌”的三足神鸟,生活在太阳,由太阳幻化而来,十只金乌轮流背着太阳,由东向西飞翔,从而形成日升日落的景象。
因此,古蜀人很自然地认为神鸟就是太阳,刻有鸟的青铜神树也就因此被理解成《山海经》中托举太阳的“扶桑”神树。
虽然目前考古专家们还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古蜀国的文字记载,但是通过对这两件文物的了解,我们见证了古蜀人高超的技术工艺,以及对他们对自然世界的独特理解。
我是呦呢杂谈,94后双鱼座女生,致力于分享【历史人物解读+奇闻趣谈】,目标早日突破1000粉,坚持更新3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