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6月6日电 (王玉玲)近日,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白云山)公布了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项目IIb期临床试验结果及IIc期临床研究相关内容。
公告显示,白云山一共就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进行了两项方案。从临床研究结论来看,两个方案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据白云山公告,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是一类治疗性核酸疫苗,其特点是可诱导机体产生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发挥治疗乙肝的作用。
从本次披露的两项试验来看,第一项是治疗HBeAg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IIc期临床试验。第二项针对的则是治疗HBeAg已发生血清学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
第一项结果显示,HBeAg及HBsAg滴度均较基线下降,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项结果显示,HBsAg滴度较基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公开资料显示,随机双盲实验是《疫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认为评价疫苗效力的有效方法。在最终揭盲时,药企要同时公开治疗药物组、对照药物组的数据,统计后得出二者差异值,最终由差异值说明药物有效性。
而从本次白云山公布没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来看,即对比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并没有引起统计可见的影响。
此外,中新经纬注意到,从临床试验设计角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在疗效终点中表示,HBsAg(注:即乙肝表面抗原,是反映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的指标)转阴对于临床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目前也被认为是获得HBV功能性治愈的标志。由于HBsAg定量与临床应答之间的相关性尚未确定,因此HBsAg较基线值的下降对CHB(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应答的价值还有待讨论。
以此来看,从临床试验设计角度,白云山选择的对比结果已距《指导原则》有一定距离,从本次公布的结果来看也并不理想,这是否意味着该药物研发失利?
对此,原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管医师陶黎纳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思路就是用大剂量疫苗或加佐剂的方式,对免疫系统强刺激,希望能治疗乙肝,但这条路现在来说成功可能性不大。现在要治疗乙肝,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转阴,效果和安全性都不错,就是有点贵。白云山的治疗性乙肝DNA疫苗,想利用DNA的稳定性,在人体细胞里表达大量乙肝表面抗原,激发免疫应答。这跟直接注射大剂量乙肝疫苗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所以失败并不意外。”陶黎纳说道。
对于该问题及之后的开发计划,中新经纬6月2日和5日分别向白云山致函去电,截至发稿均未获回复。
从本次白云山披露的研发投入来看,白云山表示,目前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IIc期临床试验研究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5729.38万元,其中股东出资人民币4534.36万元,政府补助资金人民币1195.02万元。益甘生物为白云山持股60%的子公司,白云山共出资约人民币2720.6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追溯白云山公告,HBVDNA疫苗研发最早始于2006年,并在2011年完成了IIb期临床研究。2014年白云山曾公布IIb期临床试验结果,拟定的耐药变异和病毒学突破指标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
在此背景下,白云山没有放弃,并在2016年拟开展IIc期临床研究,预计2016年5月启动受试者入组。以此计算,白云山对于该项目的投入时间已有十八年。
白云山在公告中表示,将就本期临床研究报告与相关药政部门及专家沟通交流,并综合前期临床研究结果,探讨和决定下一步研究方向。
DNA疫苗与公众熟知的RNA疫苗同属于核酸疫苗,因为可以快速生产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关注。
2018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专家应世界卫生组织(WHO)邀请,参加了DNA疫苗技术指导原则咨询会。会议研究认为,在未来3—5年最有可能成功的DNA疫苗是HPVDNA疫苗,国外研发的治疗宫颈癌的HPVDNA疫苗VGX-3100,在临床IIb完成后,发现可以清除癌前病变。
2021年8月20日,印度药品监管机构批准ZyCoV-D疫苗在12岁及以上人群中使用。这是全球首款用于人类的DNA疫苗。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新经纬(jwview)官方微信公众号。
举报/反馈

中新经纬

1946万获赞 95.8万粉丝
天下财经,掌握之中。
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媒体,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