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政治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支柱、存在的基础、治理的依靠和发展的动力。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理论,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关系;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论断是对人类发展历史长河正确认识的反映,但在局部、某个地域,或一定时间段里,这个论断不一定全面适用,有时则正好相反。

比如,在一个国家新政权上台执政初始,往往以政治为中心,加强基于政治属性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性质的顶层设计,以利于其统治地位的延续和巩固。也就是说,以资本集团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台执政,必然选择经济上私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上台执政,必然选择经济上公有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政治决定经济性质并反映经济关系的很好说明。因为,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维护私有独裁统治,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维护无产阶级专政。

我们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对这个结论的很好证明。国民党私人财团上台,中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共产党执政,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政治决定经济属性,经济属性反映政治性质的很好例子。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无论经济决定政治,还是政治决定经济,一旦经济危机爆发,必然对政治造成冲击,进而威胁政权的安全。

中国国民党在大陆垮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私有制造成的长期经济危机,使社会民不聊生、秩序混乱而烽烟四起。当揭竿而起的百姓被组织起来,那其政权统治必然岌岌可危。

可见,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是政权危机的催化剂。

那么,什么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低下的消费能力而言的过剩。

经济危机一般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虽然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客观而普遍存在,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如果对理论概念不好理解,那就举个现实的例子。

比如,一方面,全国各地到处是一排排林立的高楼大厦,而这些高楼大厦好多是空置的,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大多数劳动者买不起房,没房可住,或被牢牢拴死在还房贷的梁子上。

退一步讲,即使这些房子价格再降一半以上,买不起房子的依然买不起,还房贷的照旧一辈子还房贷。这就是经济危机的一种,即房地产危机。

一年前,恒大在海南海花岛的炸楼行为,就是标准的“危机爆发时,资本家宁愿把产品销毁、倒掉烂掉,也不会低价出卖给劳动者”的应对危机的行为表现。

尽管这个“糟蹋国家资财、践踏劳动人民血汗”的罪恶行为在人们的呐喊声中被强行制止了,但只是暂时的被动收手,如果不大力遏制房地产业的无序扩张和房地产私有制本性,这样的故事会接连轮番上演。

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不单是经济本身的滞胀或衰落,而是经济危机会直接导致政治危机,是政权危机的催化剂。

首先,经济危机爆发时,受损的首先是国家和人民的资财,进而导致综合国力的下降、引发政局动荡。

不管是私有经济,还是国有经济,它们手里的资产或经营投资的资金都是国家和人民的资财。危机到来时,它们手里的国家和人民的资财会缩水贬值甚至转移销没。直接受损的是国家和人民。

对此也许有人会问,对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而言可能是这样的情况,但人家私营经济和私人企业手里的资产怎么会是国家和人民的?

那请问,哪个有点势头的私营经济和有些规模的私人企业不是贷款种种、负债累累?它们贷的款、欠的债务不是国家和人民的是谁的?如果它们是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或再生产,便不会爆发危机。美国“两房”破产和中国恒大房地产的“两万亿门”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们常说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生产、扩大消费。社会资金应当主要是指来自企业或私人的自有资金。而现实中,企业或私人有多大可支配的自有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那些所谓的社会资金不同样是来自国家的银行或财政?姑且放下私营经济和私人企业不说,就是大部分普通居民的房子都是用国家银行的贷款买的。假如大部分人还不了贷款,便是美国前几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国的银行是国家和人民的,受损的是谁,一目了然!

所以,靠银行放贷维持的超前释放的购买力或拔苗助长式的购买力形成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健全的稳定的长久的正常的解决供需矛盾的合理市场,是投机市场、危机市场,资金链早晚会断裂。爆雷崩塌,并引发整体性的经济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日本、香港、台湾、南朝鲜等这几个曾经表面光鲜靓丽、被列为改革开放学习榜样的地方或国家,多年来经济滞胀,不正是房地产市场拖累了整个经济,使政局频繁激烈动荡、更替?

其次,经济危机爆发时,损害的是普通大众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计维持,从而引起民怨沸腾、怨声载道,进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不稳定隐患蔓延。

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生产过剩,却物价飞涨;另一方面普通大众遍地失业,没有收入,购买力消费力严重不足。

这样便使大多数普通民众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难以维持生计。受“不患贫而患不均、穷则思变”的传统思想观念左右,生活不如意、生活难以为继的群体就不是简单地躺平抗议了。他们会站起来抗争,对政局形成强大冲击。

历史上,因生活所迫揭竿而起的事件比比皆是,很多都最后导致政权更替。

再次,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总会诞生和滋养了一批新的权贵,这些新权贵时时刻刻在觊觎政权宝座,以维持其权贵地位。

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一次财富转移和再分配的过程。每次经济危机过后,都会产生和滋养出一批新的权贵。这些新的权贵,无一不是要觊觎和窃取政权,以维护自身的权贵地位世袭罔替。

经济危机爆发时,真正受损的是国家和人民,而对资本家群体的损害并不大,只是在它们之间发生财富转移和利益再分配。

美国两党轮流坐庄执政,就是其国内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结果。即共和党执政时爆发经济危机,民主党趁机上台;民主党执政时爆发经济危机,则共和党再借机重新上位。

无一例外的是,每次经济危机爆发后两党都会推出新的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这些新的候选人,就是经济危机后产生的新权贵。这种情况在各自代表本方利益集团的多党执政制的国家似乎可以接受,但在唯一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万万不能出现的。

原苏联的解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催生了私营经济和私有企业,而这些私营经济和私有企业的不断蔓延扩张,引发了多次经济危机,并不断造就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权贵。这些权贵们为了维持自身的权贵地位,合谋将苏联分解,各自据一国为己有。

再者,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和人民财富受损的结果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下降,国家内政外交、国防军事等处于被动状态,为国外资本或政治敌对势力的渗透创造了可趁之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有美西方资本和政治利用其经济不景气或危机爆发的机会而长期渗透、捣乱、破坏的影子。

当然,认识到经济危机对政权的危害性还不够,必须搞清楚其爆发的根源,引以为戒。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活生生的现实例子告诉我们,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社会化大生产,即全员全要素参与、分工、联合和协作的有组织、规模化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即生产资料归个人或少数人所有之间的矛盾。

所以,经济危机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资料私有化下才能出现和爆发。

可见,防止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手段就是实现和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遏制私营经济的无序蔓延和私有企业的无度扩张。

王常胜,2023年5月30日于韶山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研究员王常胜,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举报/反馈

秦安战略

1261万获赞 57.1万粉丝
经略网络空间,网聚智慧力量,建设网络强国
乘风计划作者,军事专家,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研究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