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4岁的蒋介石收到了前妻陈洁如的遗书,书信中寥寥数语,道尽了这个女人后半生的孤独,蒋介石看得泪流满面,4年后病逝。
1919年,年仅13岁的陈洁如已经出落得娇俏可人,在张静江家,蒋介石对她“一见钟情”,并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将家中的一妻一妾全都抛之脑后。
起初,陈洁如对蒋介石的爱情攻势并无好感,反而十分抵触,虽然有好友朱逸民和张静江做说客,她还是充满防备。
尤其是第一次单独吃饭,蒋介石就大胆的将陈洁如带去了旅馆,欲行不轨之事,吓的陈洁如大喊大叫,蒋介石最终才没有得逞。
陈洁如落荒而逃之后,蒋介石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再看到陈洁如,去家里找她,陈母以他尚有妻室,不变来往为由,家门都没让他进,打电话也无人接,写信也没有回音。
正在他心急如焚地时候,母亲病逝的消息传来,他赶回老家为母亲筹办葬礼,丧事处理完毕,他顺便写了一封“离婚协议书”,匆匆赶往陈家。
当他再次踏进陈家大门时,竟赶上陈洁如的父亲去世,看着陈洁如梨花带雨,蒋介石心都化了,他郑重地对着灵堂三鞠躬后,主动穿上孝衣,为陈父守灵。
整场丧礼下来,蒋介石充当了一个完美的“孝子贤孙”,俨然把自己当成了陈家正儿八经地半个儿,他这一举动,让陈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让心力憔悴的陈洁如打开了心扉。
女人容易在脆弱的时候,会去依靠能给予自己帮助的人。陈洁如对蒋介石的依赖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当蒋介石拿出“离婚协议书”时,更是让她坚信,自己在蒋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是这一纸协议,让陈母在丧礼后的三个月,同意把女儿嫁给蒋介石,结婚仪式不算隆重,但陈洁如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婚礼举办地选在当地有身份的人举行婚礼的首选地:上海永安大楼大东旅馆的宴会厅,陈洁如的礼服也是由手艺人金鸿祥老师亲手绣制的,时髦又有品位。
婚礼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结婚证书上盖章,这给予了陈洁如最大的认可,是具有官方认证的婚姻。
第二部分则是最传统的拜天地,他们当着所有宾客的面交换了礼物,陈洁如送的是一只带金链子的金怀表,而蒋介石送的则是一只小巧又时兴的柯达相机。
整场婚礼持续了好几个小时,陈洁如的内心被幸福包围着,到了洞房花烛夜,蒋介石轻拥着她,在耳边呢喃:“你终于是我的妻子了,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从此,我再不会爱上其他女人,这是我对你郑重的承诺。”
一番情话随着蒋介石充满酒味的气息,钻进了陈洁如的耳朵,惹得她心痒痒的,身体酥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身心都交给了蒋介石。
这样浓情蜜意的日子,两人过了六年,陷进幸福中的陈洁如心思更是单纯,即便有争吵,蒋介石用三言两语就能将她哄开心。
日月更替,岁月流转,时光有带走青春的破坏力,也有摧毁爱情的魔力,承诺再美,终究抵不过时间,也管不住男人的野心,更换不来长久的宠爱。
1927年,一番云雨后,陈洁如还沉浸在刚才的柔情中,蒋介石却说:“我想娶宋美龄”,一句话,让陈洁如僵住了。
蒋介石将她拥入怀中,认真地剖析自己去宋美龄的原因,并再次承诺,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五年之内,一定会恢复陈洁如妻子的身份。
陈洁如不知如何是好,躲到了娘家,蒋介石追了过去,把同样的话坦白地说给丈母娘听,丈母娘知道此事已经到了无法回绝的地步,为了不撕破脸,退一步海阔天空,她竟做起了蒋介石的说客。
在母亲的劝说下,陈洁如被迫点头了,她眼泪汪汪地望着蒋介石,蒋介石瞬间也红了眼眶,他拉着陈洁如的手说:“五年,你去美国五年,我保证接你回来。”
就这样,陈洁如在好友朱逸民两个女儿的陪同下去了美国,临行前,蒋介石给了她10万元作为生活费,还鼓励她在国外好好学习,回来后才能更好的做好第一夫人。
一次又一次的承诺,最终被各报转载的《蒋中正家事启示》所击破,更被此后30多年的冷落所湮灭,陈洁如的后半生在孤独和拮据中度过。
1971年2月,有好友去探望陈洁如,久久无人应门,破门而人后,发现她横卧在地板上,早已没了呼吸,终年65岁。
在此之前,陈洁如曾写过一封信给蒋介石,信中说:“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唯君知晓。为你的名誉,我至死不肯为人利用。”
寥寥数字,30多年的孤独和委屈跃然纸上,84岁的蒋介石看了一遍又一遍,泪水早已泛滥,不知他在回想曾经在一起时的美好,还是在忏悔没有兑现的承诺。
誓言具有时效,在承诺的时候真的不会背叛,但在反悔的时候也是真的无法再继续,所以诺言不能用来衡量忠贞,更不能判断对错。
美好的承诺,心酸的过往,事业是男人违背承诺的借口,而身为蒋家的女人,注定成为事业的附属品。
在爱时,尽情去爱,放手时,就潇洒离开,死守着他人对自己的承诺,不是重情重义,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爱人前,请先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