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吴谢宇曾经是人人艳羡的高材生,村里的人都说他是全村的骄傲,连父母都为他感到自豪。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自豪深觉了不起的孩子,居然做出了弑母的残暴行为,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几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理由,人们始终不知道他是为什么做出那样残忍的事情。而在二审开始之前,吴谢宇亲笔书信传送到自己母系亲属那边,对自己的舅舅和姨妈表达忏悔,希望他们能给他一个生活下去的可能。

弑母之后妄自逃逸,甚至在被捕多年后依旧试图获得亲属原谅,这是一个正常人思维能够想象得出来的人吗?

(本文配图均源自网络)

但吴谢宇偏偏就是这世上存在的人,是一个真实的人,也是一个让人大呼不可思议的人。

一个在邻居长辈眼中乖巧内敛的读书苗子,一个那样优秀的三好学生,保送上北大的学子可不是平凡人,但他到底为何做出弑母的事?

或许,他的说不清原因,正是此事最大的疑点。吴谢宇二审的辩护律师在陈述意见时用了这样的句子“亲子相残,必然事出有因,或为身心障碍,或为父母不慈,或为子女不肖,子女成长非一朝一夕,爱恨转换非一念之间”,深以为然!

而吴谢宇在接受律师问询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太寻常的状态,导致律师询问其是否为“精神病患”,可吴谢宇对此事依旧不置可否,却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宣讲自己观点。

通过对吴谢宇家属的了解可以知道,吴谢宇父亲有五个姐妹,除了被从小送走寄养的那一个,还有四个姐妹中有三人呈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或智力问题。

也就是说吴谢宇家族是有精神病史的,可吴谢宇本人究竟是否为精神病患,这还需要科学鉴定。

若他本身是有这方面障碍的人,那么即便弑母,也应该得到宽容。因为在违背伦理的行为逻辑下,是他根本察觉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

而作为吴谢宇的生母,会不会希望自己唯一的血脉留存于世间?世人解说父母之爱时,常用“无私”修饰形容。

倘若父母之爱果真无私,那么也应该无条件谅解自己亲生子女,若选择不谅解,这当然也可以理解,但父母对儿女的爱尚且有要求,作为子女在父母身上感受到的情感,是否会反馈到父母身上?

吴谢宇有罪,但他却在弑母之后依然强调“爱妈妈”,坚持“舍不得让妈妈一个人”的观点,这必然不是其弑母的原因,因为逻辑不通。

假若要使这一个构想成立,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吴谢宇本人与我们大多数人的逻辑完全相反,即他很可能是一个精神方面有缺陷的病患。

从网络上可以得知,吴谢宇家的亲属曾经透露过一个消息,虽然这个消息看似不起眼,只是日常的一个小细节,但这个消息可以透露出吴谢宇的家庭关系,以及他在这段关系中呈现的状态。

吴谢宇的母亲曾经将吴谢宇的父亲反锁在门外,原因只是自己的丈夫晚归,当吴谢宇要去为父亲开门,被母亲拒绝。

一个强势的母亲,势必会培养出一个听话的儿子。而这个儿子在各位亲属的反馈中,也的确呈现出听话乖巧的模样,但这当真是吴谢宇真实的模样吗?

弑母案前没有人怀疑,弑母案后人人看到吴谢宇的坏。但一个人本性若真的坏,会可怜自己的父亲被母亲关在门外?会想要替晚归被关在门外的父亲去开门吗?

这个小细节明确了吴谢宇是一个有同情心和共情心的人,只是他的情感被抑制了,被母亲的命令抑制。

我们不清楚他是第几次被抑制,又或者他那前半生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母亲悉心且强势的要求指导下,才成就了后来的吴谢宇。

家庭关系对子女性格的塑造有着极为亲密的影响,因为父母从来都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吴谢宇的父亲患病去世,吴谢宇陷入一种自责的情绪,他称自己是一台考试机器,除了考试一无是处。可即便如此悲痛,他仍然在装着阳光开朗,只为了不让妈妈受自己影响。

一个能从小细节中注意到父母情绪的人,一个如此敏感内向的人,怎么突然就变了呢?弑母之后他的逃逸、放纵,是不是他对从前被压抑人格的释放?

父母对孩子的爱,当真是无条件的吗?如果吴谢宇不是一个成绩突出值得夸赞的孩子,吴谢宇的父母还会为他感到骄傲吗?如果吴谢宇从小就是一个混混,吴谢宇的父母还会在村里抬得起头吗?

父母期望儿女长成的样子,就是他们对自己人格的补充,他们在人生中未完成的期待,全都寄予在子女的身上,美其名曰“为你着想”,但这样的内容,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消化得了。

吴谢宇是一个罪人,但他不是第一个犯错的人。

弑母不可原谅,这是社会伦理要维持几千年根深蒂固的证据,但从另类角度解读吴谢宇,我看到了一个可怜孩子的成长,他在成为吴谢宇之前,是一个怎样的人?

#百家快评#
举报/反馈

伊印

77.1万获赞 2.6万粉丝
去看这个世界,或让世界来看你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