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计时方式和现代有很大的不同,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的长度并不相等。其中,一二三更是在晚上,四更是在子时到卯时之间,五更则是在卯时到酉时之间,那么这些时辰分别对应几点钟呢?

  • 一更天:戌时 19:00–21:00,这个时候已经天黑了,人们会在家中点上灯烛,享受夜晚的安宁。

  • 二更天:亥时 21:00–23:00,这个时候夜色更加深沉,大家都已经休息了,只有一些夜行的人才会在街上走动。

  • 三更天:子时 23:00–01:00,这个时候已经深夜了,很多人都已经进入梦乡。只有一些夜间值班或者熬夜的人才会在这个时候活动。

  • 四更天:丑时 01:00–03:00,这个时候已经是凌晨了,天色开始微微发白,有些早起的人会在这个时候开始准备早餐或者出门工作。

  • 五更天:寅时 03:00–05:00,这个时候天已经亮了,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做家务、劳作、生产等等。

古代把晚上分为五更,戍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作为四更,一个昼夜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酋时,戍时,亥时。对应现在的时间是两个小时为一时长。

在古代中国南方,人们常常在黄昏时分点燃油灯,因此一更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到六点或者六点半。在汉代和唐代,一天被划分为时、刻、秒三个层次。时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刻相当于现在的十五分钟,秒相当于现在的六十秒。另外,在明代,还有将一天分为二十四个时辰的做法,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一小时。

#时辰#
举报/反馈

绊运猫

7.5万获赞 4857粉丝
绊运猫分享生活中的实用小知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