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陈皆治,你被央视拍到了!

阳春三月,寒潮褪去

江西寻乌的果农陈皆治

正忙着把大棚里的

几万株百香果苗

移栽到刚翻过土的地里

而这一画面被央视的镜头

给记录了下来

陈皆治今年不到40岁,中等个头,皮肤晒得黝黑,轻车熟路地扛着锄头,开着电动三轮穿梭在他117亩的果园里,一边翻土、施肥,一边和农人唠嗑,虽说春耕不等闲,他们身上却洋溢着一派喜悦的景象。

在央视的镜头前,他指着周围几个山头,自豪地说道,这几年百香果受到市场欢迎,今年他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前期光买苗就投入了近20万元。

早些年,寻乌没什么人种百香果,农人们不会种,也不敢种,怕投入打了水漂,又怕产品卖不出去。陈皆治一开始心里也没底,但是6年过去,他不仅验证了百香果是一门好生意,还带动了当地114户农户加入他的合作社,帮助89家贫困户脱了贫,被评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在寻乌,百香果已经成为继柑橘、脐橙后又一主导产业。但是和所有种植业一样,一颗百香果要转化成农户实实在在的收入,要经历育苗、施肥、采摘、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一步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其中又以春耕的投入最为关键——农人们不怕卖不出去,就怕种少了。

(陈皆治接受央视采访)

如今,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正在纾解农人们的资金压力,通过网商银行,陈皆治在春耕前就拿到了一笔15万元的免息贷款,为他亟待扩种的百香果园送来了“及时雨”。

01.

从脐橙大户到“百香果新贵”

他闯出一条致富路

寻乌县位于江西东南部,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这个山地面积占比高达75%的山区县,是赣南脐橙的三大产区之一,超过80%的农户收入依赖水果种植产业。

陈皆治就是其中一员,他从小长在农村,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一起种脐橙。央视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再种脐橙了,他说:“如果不是因为黄龙病,可能现在我还在种脐橙。”说起这事儿,陈皆治现在还觉得痛心。他记得从2012年开始,赣南暴发黄龙病,脐橙树一旦感染,就相当于得了“癌症”,果实产量骤减,品质变差,只能砍掉。“那几年,大片大片的脐橙树都被砍了,我们家的果园也难逃厄运。”

砍的是树,断的则是农户们的收入。为了降低“一果独大”带来的隐含风险,当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金融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曾文浩告诉央视记者:“我们倡议农户建柑橘种植大棚,安装防虫网,同时鼓励农户种植鹰嘴桃、百香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新品种。”

然而,当地大多农户都跟陈皆治一样,家里几代人都是种脐橙的,真要花钱改种别的作物,心里都没底。

但是地不能空着,空着就意味着没有收入。陈皆治当时连百香果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别说种了。他了解了一番,才知道百香果苗春天种下,当年就能多次开花结果,而且不同地区的采摘期不同,不会扎堆上市,“简单来说,就是产值高、不愁卖”。

(陈皆治正在看百香果苗的长势)

2017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皆治买了300棵果苗种下去,“因为是试种,也没怎么投入,就是买苗花了钱,结果赚到了5万的纯利润,我的信心一下子就起来了”。

陈皆治尝到了甜头,第二年开始标准化种植百香果,还引进了新品种“钦蜜9号”。百香果属于高档水果,地头价能卖到8—10元一斤,“钦蜜9号”甚至能卖到17元一斤。那一年,他果园里的3000株百香果,创造了80多万的产值,这比他之前种脐橙最好的时候还翻了一倍多。陈皆治感叹,“总算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02.

金融活水注入“合作社+农户”模式

百香果成富农产业

看到陈皆治靠百香果挣到了钱,乡亲们都打消了之前的疑虑,他们找到陈皆治,说想跟他一起干。

“当时县里一直鼓励我们多元化发展,加上国家也进入脱贫攻坚阶段,我就想拉着大伙儿一起,把百香果这个产业发展壮大。”在政府的支持下,陈皆治获得了几十万的贴息贷款,成立“日日红百香果种植合作社”,总投资250万元,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百香果产业乡村振兴基地。

(陈皆治成立的百香果产业乡村振兴基地)

在这一模式下,村民不仅可以用土地入股,也可以务工入股,每年有保底3000元的收入,还能根据当年的收入情况拿利润分红。如果想自己种植,基地也可以提供果苗,果子成熟后卖不出去,基地还负责收购,陈皆治给大伙儿鼓劲,“我做了20多年水果生意,销路这块真没发过愁”。

没了后顾之忧,大伙儿却开始为资金发愁,前几年脐橙树被砍,农人手里都缺钱,想扩大种植规模,第一道难关就是“买苗的钱从哪儿来”。

“水果种植业,投资周期长,买苗、施肥、防护、采摘,每个环节都得花钱。”在政府的推荐下,陈皆治了解到了数字贷款,通过网商银行授信后,他拥有了15万元的信贷额度,而作为产业带头人,他还获得了免息待遇。

(陈皆治展示其网商银行信贷额度)

了解到寻乌农户的情况后,网商银行针对性地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寻乌助农”免息贷款活动,符合条件的农户只要点点手机,几分钟就能申请到一笔贷款,真正感受到“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银行网点”的方便快捷。

就这样,加入合作社的人越来越多,如今,陈皆治的基地面积已经达117亩,合作社也有114户成员,其中吸纳的89家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陈皆治还被评选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数字金融的精准“滴灌”,解决的不仅仅是农人的现金流问题,更是让这些从未享受过信贷服务的农人感受到了数字化金融的推动力,农户“短小频急”的贷款需求,恰好被网商银行的“310模式”(3分钟申请贷款、1秒钟放贷、0人工干预)所满足,大家手头有了这笔随时调用的资金,生产链路上资金短缺这头“拦路虎”被赶跑了。

03.

“寻乌经验”现鲶鱼效应

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寻乌果业已经形成“柑橘为主,多元发展”的业态,陈皆治的故事,是寻乌乃至赣南诸多果农探索致富之路的缩影。而脐橙、百香果、鹰嘴桃等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当地政府探索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道路的各项措施。

一方面,寻乌通过与网商银行签署“县域普惠金融”合作项目,为农户提供免担保、无抵押、无人工干预的数字化信贷服务,解决“三农”群体贷款难问题;引入“大山雀”遥感信贷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看清农户资产,建立了一套可以验证种植大户生产经营数据的方法,为农人提供更便捷、更精准和额度更加适配的信贷服务。

(“大山雀”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看清农户资产)

目前,寻乌已有1.9万小微群体和农户使用网商银行数字贷款,成为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的普惠金融大动脉之一。“大山雀”在2022年服务了2129位当地养殖户,新增发放贷款1.53亿元,助推寻乌成为全国范围增长较快的涉农县。浙江网商银行县域金融部副总经理杜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未来我们将加大技术投入,持续在资金和资源方面助力寻乌的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寻乌不断出台配套政策,为地方产业农户提供低息免息贷款,线上通过打造“智慧寻乌”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开发线上金融产品、加强支付环境建设、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断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线下布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站,为全县173个行政村、90%的农户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打通数字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曾文浩表示:“寻乌正在不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线上产品,我们本地的金融机构都陆续推出了数字金融产品,提升了农户和小微群体的金融服务能力。”

这几年,陈皆治在数字金融的持续助力下,已经把“日日红”做成了寻乌最大的百香果产业基地,他正与留车村村委一起,建造百香果生产加工厂,打造包含百香果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环节为一体的标准化产业链,让富民产业进一步升级。

2021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榜单评选,寻乌成功入选,成为江西省上榜的两个县之一。如今,“寻乌经验”正在被江西省乃至全国的农产大县效仿,它像“鲶鱼”一样,激发着全省各县域竞争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化动力。

原标题:《江西陈皆治,你被央视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