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并且还有“三大鬼节”的说法,分别指的是:清明节,寒衣节,中元节。
活着的人会在特定的节气欢聚一堂,对于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先祖们而言,也有属于他们的节日:“鬼节”。
这其实就是人们对先祖缅怀之情的具体表现形式,“灵魂不灭”的执念久久难以消散,这其实也是一种“孝”的表达。
在人们心中,亲人永远都不会离开,他们只是去到了“天堂”生活,在那里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体验。
清明节的主题主要分为两个,即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与年三十上坟不一样的是,清明节是可以动土的,可以完成对先祖坟墓的修缮,其余时间是忌讳在坟墓周围有任何动土的任何举动的。
很显然,2023年清明节不一般,不一般之处在于:清明节遇上了罕见的“闰二月”。
之初情况下,要间隔19年时间才会有一次闰二月,比如上一次的闰二月时间是在2004年。2023年和2004年之间,刚好辗转了19年时间,下一次的闰二月,要等到2042年了。
在此之后,闰二月的出现频率会逐渐下降,成为罕见闰月。按照历法推算,25~28世纪中每世纪各出现一次闰二月,29~30世纪、36~38世纪、40~44世纪都没有闰二月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不一般的清明节到来之际,人们需要提前去上坟祭祖吗?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在民间有:“闰月清明不上坟”的说法。因为和正常的农历月份相比,闰二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份,被认为是“虚月”。
“虚”和“实”是相对立的,“孝”文化的传承,是实打实的精神食粮,这是一件十分庄严肃穆的事情,可不能有“虚”的成分在里面。
所以,老祖宗认为:在闰月里,不宜上坟,动土,婚嫁,吵架等。就算是等,也要把时间错开。在这个闰二月里,古人希望能够平静的度过,所有计划中的大事都会先缓一缓。
今年的清明节,恰好在闰二月十五,按照老传统的说法,是不能去上坟祭祖的,更不要想着动土修缮先祖的坟墓了。
既然不能在清明节当天去,那是否可以提前去上坟祭祖呢?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这个问题,老祖宗早就做出了表率,那就是把清明节祭祖的时间直接提前。老话说:“早清明,晚十一”。
既然闰二月里不能上坟,那就提前到农历二月去祭祖。农历的二月三十日就很不错,这一天还正好是“春分”节气。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也是很有特殊意义的。
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清明节上坟祭祖,是老祖宗传承了千年的文化习俗。具体的时间并不只局限于清明节当天,提前和延后都是可以的,至少在前后10天都是正常的。
因为闰二月很罕见,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再讲究:“闰月清明不上坟”这个讲究了。
当然,对于闰月里不动土,不婚嫁,不吵架这些所谓的忌讳也抛之脑后了,因为这些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说辞。
老祖宗之所以会有“闰月”的说法,也是因为阳历和阴历的计算方式不同,时间长了之后,会导致对应季节的月份错乱,从而对农耕生产带来不便。
因为在农耕时代里,人们都是严格按照“24节气”来进行农事安排的。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所以,对于闰二月,大家应该理性对待。既要明白它的由来,还要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流传下来的与之相关的俗语。
如果当地确实有这样的习俗,并且老一辈的人们还在遵守,也不妨提前今年清明节上坟的时间,这也是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表现,您觉得呢?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