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在苏州接受公审,在公审当天,苏州百姓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要求重判陈璧君的呼声很高,枪毙她的呼声也不在少数,最后,法院判处陈璧君无期徒刑。
面对法院的宣判,陈璧君歇斯底里地叫道:“我没罪,我和我先生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救中国!”
汪精卫的确是民族罪人,但是,俗话说“祸不及家人”,为何老百姓会对汪精卫妻子如此痛恨呢?为何她又会被判处无期徒刑呢?
1912年,陈璧君和汪精卫在上海结婚。从两人结婚这一天开始,命运就已经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汪精卫年少时,也曾是一个有着一腔热血的爱国青年。1910年,他策划并亲自刺杀满清摄政王载沣,刺杀失败以后,汪精卫在狱中仍宁死不屈。然而,不久之后肃亲王善耆和汪精卫的一番密谈,却让他有了一些变化。
1925年孙中山去世以后,汪精卫一直和蒋介石争权夺利,只可惜,汪精卫手中无兵权,最后也只能屈居“蒋介石之下”。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爆发,此战让性格懦弱自卑的汪精卫,更加恐惧于日本的强大,在国民党党内,他开始发表一些软弱的、强调日本强大中国落后的言论,汪精卫对日妥协求和的思想,也影响了国民党一大批亲日派。
在之后和日本的停战谈判中,汪精卫自始至终都是主张求和的一派。
汪精卫对日本的求和妥协,作为妻子和“战友”,陈璧君非但没有规劝,反而助纣为虐,甚至还主动推他一把。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汪精卫不但没有为抗日出大力,反而极力鼓吹“和平救国”的政治理论。
汪精卫声称,日本不管是军事、经济都要比中国强大的多,和日本全面开战是不明智的,中国是没有胜算的,为避免不利局面,唯有和日本展开积极的和平谈判。
此外,汪精卫还无耻地指出,虽然中日两国交战不断,但是,日本从来没有关闭和平谈判的大门。
陈璧君完全成为丈夫的帮凶和助手,陈璧君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为“和平救国理论”辩护,她多次宣称,汪精卫才能救中国。
为了配合汪精卫的“卖国言论”,陈璧君更是表示,东北本来就是满人的领土,满人在自己的领土上建国,这是合法的。
在汪精卫1938年正式叛逃之前,陈璧君为了让汪精卫在日本人面前更有分量,她四处活动,频繁地和国民党党内亲日派和投降派官员接触。
在汪精卫1940年组建伪政府之后,陈璧君往伪政府塞了不少亲戚,比如说,她的姐夫褚民谊就在后来担任广东省伪省长。
作为妻子,陈璧君不但帮助汪精卫在国民党党内“招兵买马”,对于地方实权官员和将领,陈璧君同样卖力地去招揽。
1938年,陈璧君多次前往广东,频繁和广东军政实力派官员接触,掌控广东大部分军队的余汉谋和省长吴铁城,陈璧君就曾极力拉拢,只可惜,他们根本不看好汪精卫,也不敢做汉奸。
同年10月,陈璧君远赴云南游说云南省主席龙云,虽然龙云没有投靠汪精卫,但是,在反对蒋介石这个问题上,龙云和陈璧君达成了一致。汪精卫能够成功逃往河内,这位云南王是关键人物。
在汪精卫卖国行动中,陈璧君始终都是一个核心人物,她积极参加汪精卫的各种“和平救国会议”,给汪精卫提供各种卖国建议,甚至在汪精卫始终下不了决心叛国之时,陈璧君还“推了他一把”。
譬如,1938年下半年,日本多次派人接触汪精卫,并提到只有汪精卫才能“救中国”。然而,汉奸这个罪名始终让他下不了决心,最后,在陈璧君的多次游说下,汪精卫才最终答应了日本人。
1938年11月,大汉奸梅思平和日本签订了“重光堂密约”,密约的背后,就有着陈璧君的影子。
1944年,汪精卫因病死在了日本。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惶惶不可终日的陈璧君被军统抓捕。
1946年4月,陈璧君在苏州接受审判,最后被判无期徒刑。1949年7月,解放军将陈璧君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
新中国成立,就陈璧君问题,宋庆龄和爱国进步人士何香凝特别向毛主席求情:“陈璧君虽然有大错,但是,她曾经也是一个革命者,主席,您看看她有没有可能被赦免呢?”
毛主席沉思了一小会说道:“可以赦免,但有个要求,陈璧君需要向人民群众写悔过书。”
得到毛主席亲口允诺,宋、何二人纷纷给陈璧君写信,并说明了毛主席对她的过错既往不咎。
然而,陈璧君始终没有悔过之心,在她的自白书里,她仍然狡辩自己和汪精卫的和平运动,是为了这个国家,蒋介石才是真正的卖国。
整篇自白书,她写得都是自己的功,罪却丝毫没有提到。陈璧君这种态度,新中国自然不能释放她。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陈璧君多次病重,虽然在人们心中她是一个可耻的汉奸,但是,新中国仍然不计前嫌地照顾她,几次将其送到医院进行全力以赴地治疗。
要知道,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并不富裕,甚至连毛主席的女儿李讷都因吃不饱生病,然而,为了陈璧君能够尽快恢复健康,新中国仍然给陈璧君准备了不少高营养肉食菜,每天还有两杯牛奶。
在监狱里,相关部门给陈璧君提供了书籍,也没有将她当成汉奸对待。
在新中国柔和政策感召下,陈璧君慢慢的被改造了,也深深认识到,共产党才是中国未来之希望。
1959年陈璧君去世之前,她给在海外的子女们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希望子女们能够早日回国效力,此生最为遗憾的是,未能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陈璧君在抗日战争中,虽然不是投敌卖国的直接决策人,但是,她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丈夫汪精卫的卖国。然而,对于陈璧君这样的人,新中国仍然愿意改造她,仍然等待着她的悔过自新。对于汪精卫和陈璧君的儿女们,新中国也很是宽容,他们回国也没有受到丝毫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