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处丛林曾凭空出现一具尸体,他所蕴含的故事,真实又残酷,几乎让所有人动容!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事要从2015年讲起。
在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处丛林里,有一个土著猎人和往日一样出来打猎。
当他累极坐在一棵大树下歇息的时候,忽然看到前面的大树有点异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决定上前去看个究竟。
可就这么一看却差点吓坏了他,因为那是一具“长”在树上的尸体。
如果不是从他刚才坐的那个地方往上看,还真的不一定会发现。这里的树木长得基本一样。
在这个以土著为主要居民的岛国上,几乎不曾出现过这样诡异的事情。
这个猎人连忙向部落首领反映了这件事。部落首领也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凶杀案,第一时间就报警。
当警察来到丛林,见到这么离奇的陈尸方式,赶紧在附近展开搜索。
不久后他们在不远处的一棵树杈上,又发现了一个“长”在树上的飞机残骸。警方意识到事情不简单,连忙报告上级。
上级政府人员也重视起来,派遣专业人士过来协助调查。
在他们初步进行尸检后,得出的结论却震惊众人:这是一具二战时期的一个盟军士兵尸体。
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平静的岛国变得喧闹起来。
结束至今已经长达7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个只有土著猎人才会踏足的丛林里,居然出现了当年盟军的尸体,而且还是挂在树上。这个发现颇为惊人。
这个士兵是谁?他是哪个国家的人?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来到这里?为什么在70年后的今天以这样的情况现身于世人面前?
一连串的问题充斥着人们的大脑,新几内亚的民众对这具尸体的来历非常好奇。他们对此事的关注度极高。
要想查明死者的身份,第一步就是要把尸体取下来。这又是一项大工程。
新几内亚是靠近赤道的群岛,这里常年气温多变。而尸体又是在丛林里,气候炎热潮湿不说,就是经过这70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这具尸体大概也已被腐蚀得差不多了。
看着这具被杂草和树叶重重包裹着的尸体,说它与树木融为一体也不为过。
想要完整地把它取下来,唯一的办法只有把这棵高达十米的大树砍倒。
经过政府派来的专业人士的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把树木放倒,并小心翼翼地把有遗体的这一段树干取出来。
和人们预料的一样,这具经过岁月洗礼的遗体,躯体已经面目全非,他的衣物也只剩下一些碎布片。
经过专业人员的分离、清洗,从遗体随身携带的物品,和他的衣服碎片辨认,发现他和当年澳大利亚盟军士兵的衣服十分相似。
得出这个结果后,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人员立刻联系澳大利亚政府,告知他们这个情况,让他们派人来处理此事。既然知道了国籍,最起码也要让他魂归故里。
收到这么突然的消息,澳大利亚政府也十分重视,立即派遣了军事专家到当地去勘察。
通过衣服的碎片,遗体携带的随身物件,以及飞机的残骸,他们可以确定的是,这具遗体是隶属于澳大利亚二战时期的空军飞行员。
可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这个飞行员究竟是谁呢?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降落在这里的?
让人可惜的是,相隔年代太过久远,他们已经无法从这少得可怜的东西里确认该士兵的确切身份。
虽然无法确定他的个人信息,但他是澳大利亚空军的身份已毋庸置疑。随即澳大利亚的官方媒体就把事情公诸于众。
澳大利亚民众一片哗然,未曾想到,或许是他们一个失踪的祖先,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民众的视线里。
结束调查后,澳大利亚的专机已经抵达,他们把遗体迎接回国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虽然飞行员姓甚名谁已经无从知晓,但能回归祖国的怀抱,也算是对他的一个安慰。
毕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多少士兵是丧身在海外,有多少是至死都不知姓名的,又有多少是在炮火中身首异处的,或者是沉眠于海底,甚至连重见天日的机会都没有。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亚洲、澳洲两个大陆板块之间。四面环海的岛屿,其南部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只隔着珊瑚海和阿拉弗拉海。因为这特殊的地理位置,日本想通过这个跳板,攻入澳大利亚。
而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盟军,也希望把日军拦截在附近的岛屿上,而不是把澳大利亚本土当成战场。这便爆发了二战时期著名的新几内亚战役。
澳大利亚军事专家通过翻查,终于从一些历史档案资料里,发现该飞行员参与的就是这场战役。
这场战役虽然只历时1年,从1943年6月到1944年7月。可当时惨烈的战况以及岛上丛林的复杂地形和危险情况,让它成为了二战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之一。
这个丛林不但成了无数二战士兵的葬身地,也是那些幸存者心里的噩梦。
事因新几内亚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常年气温炎热。而郁郁葱葱的丛林里更是蛇虫鼠蚁遍布,危机四伏。
特殊的丛林环境,给这场战役带来了很多变数。
日本想快速打下这个群岛,再把它当作跳板,从这里侵入澳洲的计划,因为美军的加入而被迫更改。双方的战役时间也一再拉长。
因为两边的战士都不是当地人,对这里的环境一无所知。这个丛林便成了无数士兵的归宿之地。
据悉,二战结束后的战事统计,光是在这个岛上失踪的士兵就多达数十万人。而其中最多的日军,就有十八万人之多。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寻找,寻获了大约有两万具日军遗体,可仍然有十五六万的日军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曾出现过。
这就是大自然的残酷。
人类一旦迷失在丛林里,想要从这里离开,或者等待救援,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别说那些神出鬼没的小动物,就是大自然的沼泽和各种天然的陷阱,就让士兵们疲于奔命。最后只能葬身于此。
这次意外发现的澳大利亚飞行员的尸体,就是那失踪的数十万人的其中一个。
根据澳大利亚军事专家对发现遗体和机舱的地方进行勘探,大致推测了一下当年的情景。
这个飞行员大概是在一次作战过程中,他的飞机突然遇到日军敌袭,或是机件本身出现故障,导致了他紧急跳伞。当然这个具体原因,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究了。
毕竟在那个战争时代,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让人陷于危险之中。现今的人们只能作为旁观者,从一些现有的蛛丝马迹去探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该飞行员当时的情形应该很危急,连跳伞的准备都没完全做好,他就跳出飞机,然后他降落的地方就在这个丛林里。
在所有飞行员的守则里,有一条是要牢记于心的:永远不要降落到自己无法确定的地方。
而这个地方就包括了丛林、沼泽等。特别是在战场这种处处透着危险的地方。
而且当时在他们攻打日军的飞行员之间,还流传着一句话:即便飞机起火了,也要保证自己待在飞机里。
毕竟,飞机是机械,哪怕飞机受损了,只要不是直接坠落地面,只要它还能以滑翔的方式降落,在机舱内的人员就还有一线生机。
而待在机舱里最坏的情况就是掉落在日军的地盘里,被俘虏后的结果虽然也是九死一生,但至少不是立刻毙命。
待在机舱里至少也比跳伞好,因为一旦跳伞,飞行员的性命就交到老天爷的手里。
毕竟降落的地方不可控,不是在海里,就是在丛林里,又或者是在敌人的阵营里。总无法这三个降落点都能避开,幸运地回到自己的营地,这有点异想天开。
就是这个丛林的危险性可一点都不亚于战场,相信该飞行员也是迫不得已才选择的跳伞。毕竟人都有求生的本能。
和直接坠机相比较,要么坠落在敌军的地盘,被日军俘虏的下场生不如死。要么掉到海里的必死选择,跳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当时的飞行员可是非常稀缺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很珍贵。所以飞行员身上都带着信号弹,还有其它的武器装备。
只要他还有机会发出信号弹,就还有获救的机会。因为飞行员所在的部队,也会发出信号弹向大部队求救。
可惜这个飞行员的这线生机太薄弱,命运之神也没有眷顾他。他掉落在了人迹罕至的丛林里,还因为降落伞的原因,他被绳索牵绊着,挂在了将近十米高的树上。
军事专家从他的遗体痕迹上发现,他并不是掉到树上就死亡的。他当时应该有发出信号弹求救,可是在这郁郁葱葱的树木间,一个降落伞的存在并不引人注意。
而且当时是战争的白热化时期,哪怕是接到求救的信号弹,盟军也不一定会为一个不知生死的澳大利亚飞行员耗费人力、物力去搜救。
而该飞行员当时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即便他的手里有武器,可他降落的时候已经受了伤,所以他没有力气拿起军刀割断绳子下到地面。
从现场的环境看来,即便他当时下到地面,也不一定能活着离开丛林。因为附近的沼泽地,以及时常出没的毒蛇猛兽。都是威胁他性命的因素。
而他被挂在树上,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他也没料到,这个等待时间如此漫长。
当等待救援无望之后,他只能忍受着饥饿和伤痛,感受着生命的流逝,这是多么绝望的一件事。
更何况还有无处不在的蛇虫鼠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他到底遭遇了什么已经无从得知。
或许在他还有知觉的时候,他有可能在树上留下了他的印记或遗言。
可惜这里是丛林,经过这么漫长岁月的日月更迭和新陈代谢,他的所有努力已经被岁月抹去。甚至他本人,都已经和树木融为一体。
若不是这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他也和那些在战场上失踪的人一样,永远留在这里。永远是失踪名单上的一员。
这个飞行员和其他的战士一样,他的人生是悲情的,别人因为炮火丧命在战场上,而他则因为饥饿和脱水失救,死在这异国他乡。
其实,战争的残酷并不如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么简单,一枪倒地,毙命后英烈回归,受万人景仰。
现实的战争是无比残酷的,特别是热兵器时代的战争。有相当多数量的士兵,死后的尸体是完全无法辨认的。
更别说那些葬身在海底,消失在丛林、沼泽里的士兵。以现在的技术,根本无法打捞或寻找,与其让他们“见光死”,不如就长眠于海底。
有很多在战场上失踪的士兵也是同样的情况。从某些后来被发现的士兵的情况可以看到,不少当时失踪的士兵,并不是一失踪就身亡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陷入了困境,无法脱困,最后等待救援无望,才无奈死去。
而且战场上是瞬息万变的,大部队也无法在每一个失踪的士兵身上都花费大量的人力去寻找。战场上每分每秒,都关乎着战况变化。
所以在战争中能存活下来的失踪士兵,真的是非常幸运的。这次被发现的飞行员他既是不幸的,死在人迹罕至的丛林里。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被发现了。虽然他的具体身份已无法得知,但起码他最终回到了故土。
只是这个时间,让他等待了七十年。
关于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阶段划分问题——辽宁大学学报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战争指导大纲——军事历史研究
布纳丛林之战——现代兵器
-END-
作者:妍开
编辑:朵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