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只要发生了特大事故,必定会引来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细心的人也会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MH370和MH17失事后,总有媒体提到发生于1983年的“007号航班事件”

这次事件还发生在“箭在弦上”的冷战时期,绝对属于一起罕见的政治悲剧,无辜的人葬身大海,事件造成的后续也充满了冷战的独特味道。

被击落的007号

1983年是不寻常的一年,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本就达到了冷战期间的“小高潮”,两大集团也开始了激烈的对抗。

美国里根总统上台后,他所推动的一系列举措将美国的地位再度提高,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扭转了被动和不利局面。

另一边的苏联就显得有些乏力了,他们在派兵入侵阿富汗后不仅付出了惨烈的经济代价,同样在外交领域还多了很多负担,争霸局面也很快松动了,只是用着一口气在坚持下去。

美国怎么可能给苏联喘息的机会,他们也察觉到了苏联的异样,并加大力度想要“乘胜追击”。

所以,美国的侦察机几乎隔三差五就在苏联脑门上转悠,双方都做好了发生局部战争的准备,特别是苏联,几乎每次遇到这种事都得保持高度警备,就怕美国哪天突然不讲武德。

结果,就在这极为关键的时候,韩国的一架客机却卷了进来。

这一年,大韩航空KAL007机长Chun进入公司已经11年了,也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机长了,他有着超过10600小时的飞行经验,同事们给出的反馈都不错。

没想到,他竟然把一架载着200多人的客机给弄丢了。

9月1日凌晨,韩国汉城机场等待着007号降落,现场还有不少迎接亲人的家属。

可一直到了上午9点,机场方面都没有收到任何有关于这架飞机的消息,大家着急了:难道飞机遭遇了什么意外?

这架飞机是从美国安克雷奇起飞的,若是真的找不到了,那必然是国际大事。

事件迅速震动了韩国高层,韩国政府也通过外交手段找到美国中情局了解情况,按照中情局的说法,客机暂时降落在萨哈林了,飞机上的乘客都比较安全,不用过于担心。

显然,此时的美国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真的是这样,机长没有按照预定时间降落到预定地点,怎么都会和机场联系一下,这件事应该没那么简单。

没过多久,本和此事关系不大的苏联外交部也发布了消息:007号航班没有降落萨哈林,具体位置苏联政府也不清楚。

事情的真相很快水落石出,就算有无数种观点发生碰撞,最终的结论都是一样的:飞机已经被苏联战斗机击落,269人全部遇难。

根据飞机的运动轨迹来看,它起飞两小时后,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突然偏航了500公里,朝着萨哈林岛方向一路狂奔,由于当时没有黑匣子在手上,调查组的成员也不知道从何开始下手。

萨哈林岛可是苏联部署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弹道导弹基地,且美国于同年加大了对于苏联近海的侦察力度,不用多想似乎就能明白,苏联人似乎将飞机当成了间谍机。

这架飞机的遭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冷战的牺牲品。

美苏两国都迅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不过这些发布会都没有什么内涵可循,都是在互相指责和推卸责任。

当时里根政府正好不愿意削减军备,还准备为“星球大战”做充分的财政预算,并同时向欧洲人施压,希望美国将潘兴系列导弹部署在欧洲,还没取得明显的谈判效果,007号航班的事情也算帮了里根的忙。

在搞舆论这方面,苏联显然玩不过美国,可事实也正是他们对准客机开火,无论出于什么动机,这都是最容易挨骂的行为。

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于当年9月9日现身,指出美国当时有好几架电子侦察机也出现在萨哈林岛附近,其中就有一架飞机和007客机保持着同一航线,后来这架波音客机还在苏联雷达中消失了几分钟。

美国当然知道,苏联说什么都已经没用了,这场舆论战苏联已经彻底输掉了。

为了保持中立和公正,这件事的后续调查只能由国际组织牵头完成。

关于客机偏航的事情很快就有结果了:惯性导航装置出现错误,所以偏离了正常航线,而当时的机长和副机长全部疲惫不已,他们没发现飞机已经偏航,所以才飞到了苏联领域。

似乎一切事都能解释清楚了,奈何大众没那么容易买账,大家都觉得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对上。

苏联人宣称自己“老实厚道”,可他们也没有为解决事情提供证据,这反而暴露了他们在防空领域的巨大漏洞,其实,若是料到后果的话,苏联高层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击落一架客机,这会让本就复杂的形象更加倒退,让美国白白捡了便宜。

与事件有关的飞行员根纳季·尼古拉耶维奇·奥西波维奇晚年讲述了当时的情况,再结合一些其他的信息,大家大概能看到了苏联当年的决策过程。

据说,苏联当年在这处秘密基地中还部署了洲际导弹,也停着重要的潜艇,所以整个冷战时期,苏联对此处都设置了“飞行红线”。

任何民航驾驶员拿到的飞行地图上都有“禁飞区”,这也是常识。

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007号班机机长在最初向东京航管中心汇报天气情况及飞行数据时,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闯入苏联领空。

在苏联的雷达上,很快出现了两架相似的飞机,一架是真实的波音747,一架则是被伪装过的“美国RC-135侦察机”,可当时在苏联人眼中,民用飞机也可能是侦察机的伪装。

巧合的是,两架飞机就跟商量好的一样,一直沿着一样的方向航行,而且他们的目标似乎都是军事基地。

见惯了这一幕的地管人员自然认为对方是两架侦察机,所以很快下达了行动命令。

飞行员的记忆中,那架飞机的时速约为1000公里,他的战斗机速度更快,很快就找到了它。

遗憾的是,战斗机并没有配备曳光弹,这是一种警告炮弹,奈何当时的苏联经济实在问题太大了,装备不起这样的设备。

而且,即便是这个时候,007号都没有意识到危险,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

战斗机进行了一系列警告动作,007号反而是爬升高度,这看起来像是要逃离。

管制人员了解情况后,命令开炮示警。

飞行员接连打了200多枚炮弹,外加灯光呼叫,对方依旧熟视无睹。

地面下达了最后命令:“摧毁目标。”

由于在夜晚的天空,所以飞行员一直都没能用肉眼看清楚目标,直到一枚导弹发射后,飞行员才真正看到对方,并说:“当时我觉得它要比一架图-16大,不过,我熟悉所有军用飞机编号,只觉得对方不像军用飞机,只是一架航行灯始终在闪烁的大飞机。”

第一枚导弹已经击中了对方尾翼下方,紧接着,第二枚导弹则打中了对方的左翼。

飞行员也目睹了飞机正在坠落,完成任务后,他便回到了军用机场。

那会所有人都以为他击毁了一架越界的侦察机,还有老朋友起哄说一起喝酒去,所有人都以看待英雄的眼神面对他,这也让他沾沾自喜。

对于时刻等待任务的苏联飞行员来说,并不是每一天都能遇到这种擅自入侵的飞机。

加剧冷战威胁的空难事件

这位飞行员怎么都没想到,他没有等到嘉奖,等到的却是一个调查委员会。

调查组成员直接询问飞行员:“你知不知道,这架飞机上有260多名乘客?”

今后的日子里,这位飞行员在脑海中将这个问题重复了无数遍,他还是从自己内心中得到了坚定的回答:我真的不知道那是一架民用飞机。

他更没有想到,这件事加速了苏联的崩溃。

从另一个方向来看,若不是美国隔三差五的骚扰苏联,苏联的神经也不会高度紧绷。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苏联就一直面临着这些问题,可那会他们在远东的实力实在有点弱,所以还保持着克制。

随着苏联军事实力不断上涨,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海、空行动反倒是越来越强了,这更是让苏联十分生气。

空难事件发生前的1983年,美国“中途岛”航母都跑来了,甲板上的飞机侵犯了苏联领空。

当时在远东驻扎的苏联空防军受到天气影响并没有积极应对,让美国人占了大便宜。

莫斯科方面气得要命,还把一大批涉事将领全部惩处了一番,这下,只要在远东执行任务的将领个个都是“心在嗓子眼”。

那么,007号班机在这个时候“大摇大摆”地进入了苏联领空,无疑是“火星子掉进了火药桶”,极有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顺着这样的思路,其实就能分析出为何双方在相互指责后就草草收尾了。

苏联知道,坏事是自己做的,无论怎么道歉都没法缓和舆论情绪,而美国人一下都站到道德制高点上了,人家说什么都是对的。

对于美国来说,这次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趁着苏联风评不好的时候争取到更多支持,说不定一下就能解决美苏争霸场面。

所以,相关调查对双方政府来说并不是绝对首要的任务,最重要的事情,是准备战争。

这件事的发生,也让北约解除核武器的事情彻底变成泡影,只有国际上的第三方采取调查组才能去解决关于飞机的事情了。

鲜为人知的是,局部空战也开始了,只是两边都没提。

日本海岸巡逻队在萨哈林岛附近海域找到了54块飞机碎片,结果发现没有一块是来自波音客机的,反倒是和美国EF-111电子战机紧密相关,这就说明,双方的空战已经打响了。

根据推测,至少有十几架美国飞机被击落,美国政府没有对这件事有什么说明。

更大规模的战争没有打起来,只有相互指责似乎没有尽头。

里根总是在发难,他的话语总是在堵苏联的嘴:“飞行员不可能误认为那是客机以外的任何飞机。”

苏联也不甘示弱,军队参谋长再度表示:“一切行动都是合理的,无论它是RC-135还是波音747,它都在替美国执行搜集任务。”

错过了“最佳开战机会”,美苏两国似乎都不想把事情闹那么大,从美国的战略来看,当时苏联的经济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一场战争有可能还能使这个国家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反而是个麻烦。

两个国家在确定了“继续冷战”这一基本框架后,便开始了新一轮的“竞赛”:找黑匣子,搜救打捞。

有70多艘来自不同国家的船只汇聚到这里,有些船在搜索、有些船在观望、还有些船在寻宝。

拖了很久,苏联才找到了飞机残骸的准确位置,美国则不一样,因为007号班机摧毁前的反射信号始终都出现在他们的雷达屏幕上,好几家公司直接奔着目标点去了。

为了“安全”,太平洋司令部也集合起来,这件事使得双方矛盾进一步加剧。

随着摩擦事件增多,太平洋司令部前线指挥官对美苏爆发冲突的忧虑也随之增加,随后,美国防部宣布搜救任务结束。

整个搜救过程中,美方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反倒加强了对苏联的干扰。

就连美国国防部军事顾问科林·鲍威尔都说:“冷战期间,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孤立的,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得放到冷战的框架中去考虑。”

此后,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持续增强,美国军事人士也分析:苏联认为他们过去忽视了东侧。

为了继续对峙苏联,太平洋司令部的作战实力也在持续扩充当中。

这件事在当时没有真相,因为苏联方面拿到了黑匣子,估计是出于舆论考虑,他们没有公布这件事。

一直到1992年,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才将黑匣子拿出来,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告别苏联,翻开新的一页。”

而黑匣子传递出的信息和当年苏联的说法也是类似的,确实是飞行员设定了错误的导航系统使得飞机选错了航向。

总的来说,当时在某些利益得到了平衡后,这件事就过去了。

回过头来不难看出,007号成为了牺牲品,同时明明应该最有发言权的韩国此时却显得微不足道,在两个大国掰手腕的过程中,谁能顾得上听韩国这种小国的话语?

当年这件事造成大韩航空的损失超过8400万美元,韩国一直到1993年才向俄罗斯政府提出赔偿要求。

这件事还是造成了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进步,美国政府也在事件后决定开放部分GPS给民间使用,同时也不再使用那条接近苏联“红线”的R20航道。

参考

扑朔迷离的韩国民航007空难:是意外误入苏联秘密军事基地被击落?还是为了掩护美国侦察机? 文汇网

-END-

作者:理理

编辑:墨浓

举报/反馈

锐评alk

1053万获赞 29万粉丝
提供具有专业性的分析科普
乘风计划作者,教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