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省新化县武装部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来信者称,自己是抗美援朝的老兵,曾当过毛主席的警卫员,如今无力支付妻子的医疗费,希望得到政府帮助。
收到信件后,新化县武装部立即派人前去了解情况。在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位写信的老人——奉孝同。
已经八十几岁的奉孝同穿着破旧,住在一栋破败的板房里,与他相依为命的是生病的妻子和女儿。
奉孝同用颤巍巍的手毕恭毕敬地拿出了《复员军人证明书》,同时拿出的还有一本非常旧的红色证书,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执勤能手、优等射手、技术能手。
后来,组织最终核实了这位老兵的身份,他的确就是毛主席当年的警卫员。
可是,为何他一直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呢?他过得如此凄凉,究竟经历了什么?
奉孝同隐藏了几十年的秘密,经过这次调查后,终于曝光了。
奉孝同有两个重要的身份,一个是湖南偏僻山村里的农民,一个是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这两个身份,原本如同两条平行线一样,是毫不可能相交的。
1927年,奉孝同出生在新化县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里,家里兄弟姐妹众多。
打从奉孝同记事开始,他就要帮家里干活。上山砍柴、割草、推磨……只要能干的,他都得干。
如果不是遇见红军,奉孝同以为他这辈子就只能像父辈一样做农民了。
奉孝同出身于农民家庭,身后是他住了一辈子的家
那是1934年12月的一天,奉孝同看见村里来了一支部队。当时,他以为是敌军,吓得赶紧和姐弟几个撒腿就跑。
跑着跑着,他们身后远远地传来了喊话声:“孩子,别跑,我们是自家人,别怕!”
直到这时,他们才敢放慢脚步。见这些士兵没有恶意,他们这才半信半疑地往回走。
队伍里有一位士兵来到了奉孝同的家中,向他父亲打听谁是这里的地主。
后来,他看到战士们打开了最富裕那户人家的粮仓,把粮食分给村里的老百姓。
从那天以后,他就知道这支军队是八路军,是拯救穷苦百姓的好人,他长大以后也想当这样的军人。
奉孝同对军队的向往,就是在这时候就种下的。
等奉孝同渐渐长大了,有一天,他把自己想当兵的想法告诉了父亲。
但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父亲说:“现在哪里有战打?你还是老老实实做老百姓吧。”
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奉孝同只好无奈地听从了父亲的话。
但一年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22岁的奉孝同第一时间想办法把自己年龄改为18岁,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就这样,他披上军装,离开了家乡,和无数战士们一起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在三年战斗中,奉孝同英勇抗战,在战火的淬炼下,他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因为作战表现出色,1953年,奉孝同被从部队抽调到了中央警卫团。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他成了毛主席的贴身警卫,这让他兴奋不已。
奉孝同在丰泽园的后门站岗,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第一次与毛主席谈话的情景,让他几十年后仍然难以忘怀。
谈话的当晚,他兴奋得睡不着觉,便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大雁南飞半天云,毛主席领导咱们大翻身。板船全凭老艄公,中国人民全靠毛泽东。冬夏常青松柏树,毛主席的话我要记清。”
毛主席虽然身为一位国家领导,但在奉孝同的心中,却为人随和。因为和毛主席同是湖南老乡的缘故,毛主席还请过他吃家乡菜。
知道奉孝同识字不多,毛主席还特地嘱咐过他,要多读书,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从这以后,只读过三年级的奉孝同便每天坚持学习,到后来,他渐渐认识了更多的字,还能自己读书、看报、写信了。
不仅如此,他还不断提高自身的军事技能,先后获得过执勤能手、技术能手、一级射击能手荣誉称号。
奉孝同获得的荣誉证书
在毛主席身边的这五年,奉孝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这也是他几十年的人生中最珍贵、最难忘的幸福时光。
1958年,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奉孝同告别部队,离开了他工作5年的丰泽园。
他回到了暂别已久的山村,决定踏踏实实地做出一番成绩。只是,他未曾料到,未来的人生竟然这般坎坷。
乡亲们对奉孝同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其他的一概不知。而那5年的特殊经历,奉孝同一个字也未曾提过。
始终严守机密,这是对每个警卫员的要求。这个秘密,奉孝同一守便是55年。
因为当过兵,奉孝同回乡后便被奉家公社受邀当武装干事。
当时,中央提出实行全民皆兵、加强国防的决定,基层政府也十分重视大办民兵师。
奉家公社当时各有一个男民兵连和一个女兵连,奉孝同担任的是男连连长。
奉孝同的日常工作除了负责训练民兵,还有一项重任就是带领民兵连打野猪和老虎。
奉孝同曾负责男民兵的训练工作
从前的山里,经常能见到猛兽的身影,村里时有猛兽伤人和破坏庄稼的事情发生。
为了能有效地捕捉猛兽,1962年,奉孝同便向上级递交了报告,请求成立赶猎队。
这个请求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批准,6个赶猎队很快就在上团公社成立了。
虽然比不上打战危险,但是,赶猎也有不少风险。
奉孝同经常带领着队员们深入深山野岭赶猎,不畏苦累。在队员们的心中,有着一身过硬本领的奉孝同就是他们的“定心丸”。
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打野猪,当时一头野猪已经应声倒下了,一个叫王正才的队员便以为野猪死了,于是就放松了警惕,走上前去查看。
谁知,野猪竟然装死,它猛地一跃而起,朝着王正才的肚子上来就是一口,瞬间他就被咬掉了一块肚皮。
说时迟那时快,眼疾手快的奉孝同赶紧朝野猪补上一枪,才救下了王正才的性命。
那天,奉孝同背着受伤的王正才,和扛着野猪的队员们一起,在夜色中走了40多公里的山路,天亮时才回到村庄。
奉孝同虽然已经脱下了军装,但他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在面对困难时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在面对荣誉时却是甘愿让给别人。
老民兵刘一中是奉孝同多年的队友,他曾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民兵,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但每每提及这份荣誉,他都心有愧疚。他说:当时县里唯一的指标,本来是轮不到我的,是奉孝同执意让给了我,我才有这次机会。
好汉不提当年勇,奉孝同总是默默地为乡亲们做实事,为家乡做奉献,一如他默默地守护着心中的秘密。
曾经,在他几十年的人生中,除了妻子,再也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这个秘密。
后来,如果不是为了妻儿,他决不会选择将它公开。
没有一个词能比“命运多舛”更适合用来形容奉孝同的一生了。
苦难,就是他人生的底色。
奉孝同与妻子王欢云结识于民兵连。当时,王欢云是女连连长。
谁能想到,后来常年卧床不起的王欢云,当年也曾英姿飒爽。
1958年底,新化县举行了民兵比武活动,奉孝同和王欢云所带领的奉家公社男女民兵连,同时斩获第一名。
就在那时,奉孝同与奉孝同互相倾慕,后来,两人结婚成家了。
但是,婚后的家庭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欢乐。
1960年开始,我国遭遇了大灾荒,老百姓们都填不饱肚子,奉孝同家也不例外。
没米下锅了,他们一家就吃野菜、咽糠粑,再不济就吃神仙土。即使日子再困难,奉孝同也没有吭过一声,更没有向组织开过口。
奉孝同和妻子一共生育了3个女儿,他好不容易将孩子拉扯长大,结果还是难逃命运的劫难。
奉孝同与妻女
大女儿奉庆铃结婚后就患了病,后来丈夫便与她离婚了。奉庆铃只好带着儿子和女儿回娘家,原本就贫困的家庭,这下子更加拮据了。
二女儿奉美玲在16岁那年,在家门口被人拐走了。
奉孝同听说女儿被拐到了海南,他想去寻找女儿,却因为凑不出路费而耽误了行程,后来女儿离世了,他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三女儿奉福玲长大后,远嫁他乡,许久才能回家一次。
再后来,庆玲的儿子奉光兴不幸去世、女儿奉莲花也出嫁了,这个家就只剩下奉孝同夫妇和大女儿庆铃相依为命。
奉孝同原本以为苦日子到尽头了,但没想到,苦难还在后头。
2009年,奉孝同家的树木遭到了盗窃,奉庆铃便去山中捉贼,结果被偷树贼打致脑震荡,最后被诊断为脑内多发性腔隙梗塞。
从此,这个家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年迈的奉孝同夫妇身上,但即便如此,奉孝同还是咬紧牙根坚持着。
但天佑不测之风云,有一天妻子王欢云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去医院救治。这个噩耗瞬间击垮了奉孝同!
面对高昂的医疗费,奉孝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此时的奉孝同已经83岁了,一个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却只能看着斑驳的墙壁长长地叹气。
这个家已经一贫如洗,他根本就拿不出多余的一分钱了,但他不忍心看着妻子遭受疾病的煎熬。
奉孝同思来想去,只好无奈地决定给组织写信。他想,也许这能救妻子和女儿的命…
正是这封信,改变了奉孝同的命运。
县里的领导收到奉孝同的信后,立即展开了调查,人们随之也知道了他曾经的身份。
奉孝同给组织写的请求救济报告
大家都想不明白,为何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不以毛主席警卫员的身份向组织提要求。
面对大家的疑惑,奉孝同摆了摆手,他说:“部队有规定,作为军人就应该严守机密,毛主席还叮嘱过我,不能搞特殊化。”
奉孝同把毛主席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活了大半辈子,他自始至终都不敢忘记军队的纪律。
他说,自己一辈子没做过什么贡献,现在却要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这让他深感愧疚。
奉孝同除了希望能治好妻子和女儿的病之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去毛主席故里和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县领导得知了奉孝同的家庭情况后,对他的妻子和女儿提供了救治帮助,除了每个月提供补助外,还将他们全家纳入了低保。
2013年,在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年过八旬的奉孝同穿上东借西凑的西服、裤子和皮鞋,终于踏上了他的缅怀之旅。
11月13日,白发苍苍的奉孝同在外孙、外孙女等人的陪同下,缓缓地走出了长沙火车站。
当这位老兵看到毛主席的手迹“长沙”这两个字时,显得格外激动,他缓缓地举起手,在钟楼前敬了一个军礼。
奉孝同在长沙火车站广场前敬礼
在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巍然屹立着一座毛主席像。
奉孝同远远地看到主席像时,他便推开了旁人的搀扶,踏着正步走上前去,一如当年接受首长的检阅。
奉孝同操着正步走向毛主席像
面对主席像,奉孝同泣不成声,他说:“主席,我是您当年的警卫员奉孝同同志,我来看您了,谢谢您当年对我的教诲,我永生难忘……”
北上的列车带着奉孝同和他沉沉的思念,一路向北而行。
11月17日6点,北京的天色还没亮,奉孝同就早早地来到了阔别已久的天安门广场。
当看到五星红旗缓缓地升起、迎风飘扬时,奉孝同眼噙泪水、激动不已。
他望着熟悉又陌生的广场,不由得感叹:天安门广场比以前更宽敞了,长安街也更漂亮了!
奉孝同来到阔别已久的天安门广场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岁月改变了奉孝同的容貌,但却未能改变他的心。
奉孝同手捧菊花,轻轻地放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主席坐像前,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缓缓地来了瞻仰厅。
见到毛主席遗体时的那一刻,奉孝同抑制不住地失声痛哭起来。他未料到,在有生之年还能再见故人一面,只是这次重逢,竟然阔别了55年。
半个世纪前,他曾日夜守护着毛主席的安危,如今,他只能遥遥相望了。
奉孝同心中虽有千言万语,但此时也只能化作默默地注视。
这是奉孝同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瞻仰毛主席的遗体了。他深深地鞠了三个躬,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最后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他此生最大的夙愿,终于在这一天实现了。
一个军人的本色应该是什么样的?
也许,在奉孝同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当国家有难时,他挺身而出,手握钢枪,保家卫国,浴血奋战。
当人民需要时,他卸下戎装,甘愿付出,尽己所能,不求回报。
奉孝同的人生有着许多不幸,但他从未抱怨过。他宁愿含辛茹苦地过一辈子,也绝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
他并非不想过上好日子,只因他曾是一名军人。严守军队纪律已经成了他血液中的一部分,他有着比普通人更坚定的信仰。
后来,奉孝同的事迹传开后,社会上有不少机构和人士纷纷提出捐助,但都被他婉拒了。
他说:“我过的日子就是许多老兵正在过的日子,没什么特殊的。”
奉孝同深情地向毛主席像致敬
面对大家伸出的援手,奉孝同非常感恩,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这辈子最欣慰的事,就是看到祖国的发展越来越好。”
对大多数人而言,也许很难理解奉孝同的坚守。
但对奉孝同来说,为国家、为人民就是他困顿的人生中最单纯、最执着的信念,只要一日参军,一辈子都是人民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