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民俗”专题展览区域。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一名观展者在体验互动游戏。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一名观展者在拍照。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富贵万岁”瓦当。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战国·三晋降亭陶斧。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战国梄印。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子其射卜甲。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展览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陈列区域。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中国文字博物馆外景。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人民网安阳2月17日电 (记者刘微)2月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的“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第一站,跟随记者一起走进坐落在甲骨文发源地河南安阳的文字的“家”——中国文字博物馆。在这个中华汉字文化科普中心,一起探寻汉字起源,感受华夏文字的独有魅力,感悟字里行间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字博物馆包含字坊、甲骨碑林主题广场,主体馆“宣文馆”、东馆“徽文馆”和西馆“博文馆”等。东西两馆与主体馆形成合抱之势,俯视效果犹如汉字的“合”字,体现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
走进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馆前屹立着的高大的字坊,也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标志性符号。据悉,它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用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典型图案装饰,如饕餮纹、凤鸟纹等。而穿过字坊,走在通往主体馆的主干道上,还可以看到两旁的甲骨碑林,由28块青铜制成的甲骨片组合而成。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有序厅、“中国文字发展史”基本展览、“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陈列、“汉字民俗”专题展览、“字书琼林”专题展览、“书苑英华”专题展览、“字里乾坤”专题展览、互动影像厅及特别展览九个部分,共同构建出系统完整的中国文字文化展陈体系。
其中,“中国文字发展史”基本展览共分5个展厅,14个单元。贾湖遗址出土的原始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篆书、隶书、楷书……此部分展览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文字载体,全面展示着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展示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据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冯宇晓介绍,目前,殷墟已出土大概15万版骨片,不同的单字数量总共是4500到5000个左右。
专题展览部分以汉字为媒介,侧重于文字的应用体验。走进“徽文馆”,一层东厅的“汉字民俗”专题陈列展厅展示着瓦当、对联、楹联、灯谜、剪纸等与大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民俗;“博文馆”里的“字里乾坤”专题陈列,在一、二楼共设有三个展厅,展览分为九个单元,用生动形象的手法,通过形义解说等方式讲述一些汉字中的故事。
此外,多个展馆内设置了互动区域,记者亲身体验了猜字谜、数字汉字等多种互动游戏,游戏操作简单又不失有趣,内容通俗易懂又富有内涵,感受到了多样的文字魅力。
举报/反馈

人民网

3947万获赞 565.5万粉丝
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人民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