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留言,说他祖上晚清时期曾担任太湖协副将,虽然知道是几品官但却不知太湖协是个什么军事单位?下属多少兵力?希望御史写一篇关于江苏绿营的文章。

既然要写,就不如写得详细一些。不瞒诸位,为了整理这篇文章御史足足花费了一天时间查阅资料,大部分精力花在军队驻地和兵力配置方面。但御史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读者们对清代绿营尤其是江苏绿营的情况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绿营的官职设置与军事单位

绿营是以省为单位的,通常都说“某省绿营”,最高长官为提督(从一品),可以理解为省军区司令员。

提督之下为总兵(正二品),总兵一般驻扎在地理要冲,其驻地称为“镇”,可以理解为省军分区司令员。

总兵之下为副将(从二品),副将的情况比较复杂。一部分属于总督、巡抚、提督的直属,统领“督标”、“抚标”、“提标”等,这一类副将称之为“中军”。另一部分副将驻扎在次地理要冲,其单位为“协”,与现在的团长大致相当。

副将之下为参将(正三品),参将与副将类似,隶属督抚提的称之为“中军参将”,若是单独驻守地方,其军事单位称之为“营”,与现在的副团长、营长类似。

参将以下为游击(从三品),游击有很大一部分直属总兵,专门综理营务,称之为“中军游击”。也有一小部分被派遣在道、府(要冲之府)一级驻军,其单位也称“营”,类似副营长、连长。

游击以下为都司(正四品),有专为副将统领营务者,称之为“中军都司”,亦有少数统领营者,分驻在府、直隶州,类似副连长、排长。

都司之下为守备(正五品),有一部分充任参将、游击之中军者,为其管理营务,称之为“中军守备”,亦有单独统领营者,类似排长。

各省绿营将官,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统领之官兵为“营”,他们或专门守城,或分守、同守一城。此外,守备还有专管营务粮饷之责。

守备以下为千总(正六品)、把总(正七品)、外委(正九品),此三类属于低级军官,分散在各营之中,掌其中一“汛”,好比现在班长一类的。

江苏绿营的驻军地点与兵力部署

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乾隆时期全国的绿营分为66个镇,1169营,兵员总计64835人。

按照平均值来看,一镇官兵大概为10000人左右,一营官兵为500人左右。不过具体到某一省份,其情况又是不同的,兵力少的省份如安徽仅有一万多人,而有些省份如陕甘则高达五万人。

江苏省绿营的最高长官为“江南提督”而非“江苏提督”,江南提督的地位较其他省份略高,因为他是清代不多见的“水陆两栖提督”,既管陆路又管水师。

江南提督的驻地在松江府,这是因为松江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既是长江入海口,又是沿海重镇。

江南提督下属“提标”左、右、前、后、中五营,其中右营设水师参将1人,其他四营设参将、游击、游击、守备各一人。总兵力为2500余人。

此外,江南提督还有直接管辖太湖协(副将统领,兵力1000人左右)、松北协(副将统领)、镇江城守营、松江城守营、金山营、江阴营、常州营(分中、左、右三营)、靖江营、柘林营、青邨营、平望营、孟河营、外海水师南汇营、内河水师松南营。

以上各营兵力总计8500余人,加上江南提督直接统辖的绿营兵总数大约在11000人。

江苏省共设有六镇,以总兵统之。分别是:

狼山镇,总兵官驻地为通州。直属的镇标分为中营、右营(内河水师)。总计兵力1000人左右。总兵官所辖有泰州营、泰兴营、内河水师通州营,共三营,约1500人左右。

苏松镇,总兵驻地崇明。直属的镇标分为中营(外海水师)、左营、右营(内河水师),兵力约1500人。总兵所辖的仅有海门协(副将统领),约1000人左右。

徐州镇,总兵驻地徐州府,统辖镇标中营,兼辖徐州城守营、宿州营、肖营兵力总计2000人。

淮阳镇,总兵驻地清江浦,统辖镇标中、左、右三营,所辖宿迁营、清江城守营、佃湖营。以上总计兵力3000人。

福山镇,总兵驻地福山,统辖镇标左、右二营,所辖吴淞、川沙二外海水师营。以上兵力总计2000人。

直属督抚的各营兵力

以上讲得仅仅是江南提督节制的绿营军队,督抚直属的绿营并没有包含在内。实际上江苏的情况比较特殊,除了两江总督、江苏巡抚以外,尚有漕运总督,他们都有自己的直属部队。

严格地说,江苏省的绿营都是归两江总督节制。而江督的直属兵力也十分可观。

其中有“督标”中、左二营,兵力1000人左右。所辖的还有江宁城守营、扬州营、盐捕营、奇兵营、浦口营、溧阳营、青山营、瓜州营,兵力4000人。总计5000人。

江苏巡抚直属“抚标”左、中二营,以及辖苏州城守左、右二营,总计兵力2000人。

漕运总督驻地淮安,其“漕标”包括本标中、左、右三营,兼辖淮安城守营、海州营、盐城水师营、东海水师营。总计兵力3500人。

以上仅仅是有据可查的江苏绿营兵力,总数为33500人。实际上还有各州县零散的驻军,以及少部分卫所军,大略估计人数应该在40000人左右。

举报/反馈

左都御史

46.4万获赞 8.5万粉丝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