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都是年”,只要正月还没有过,就一直有年味儿。
2月5日就是元宵节,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五。而在热闹的元宵节前一天,则正好是“立春”节气。
转眼间,要对寒冷的冬季要说再见了。即将迎来的是生机盎然的春天,“立春”就代表着春季来临,万物复苏指日可待。
对于老祖宗而言,“立春”和春节几乎同等重要。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而且还是“四立”之首,其魅力难以言表。
和春节一样,“立春”这一天也有诸多讲究和习俗。为了隆重的迎接“立春”到来,人们不但要“鞭春”、“打春”,甚至还演变出来了“躲春”。
对于“鞭春”、“打春”这样的习俗,其实不难理解。在老祖宗生活的农耕文明中,开垦农田,种植庄稼,几乎就是生活的全部。
想要获得一个好年景,粮食满仓,天天有饱饭吃,冬季有保暖的衣服穿,这完全取决于当年的气候变化。只要在“二十四节气”中完美的进行了农事生产,那就没大问题,农作物在精心的呵护下,颗粒饱满,十分诱人。
如果遇上极端天气,水灾或者干旱,都会对人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历史上,因为自然灾害而造成饿殍遍野的惨象,并不在少数。
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地球给予的馈赠以示感恩。当“立春”到来时,人们便会动手造出一个泥牛来,目的是让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来用鞭子打,这便是“打春”。
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人们用这样的行动来寓意新的一年中万事皆顺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大丰收”的机会。
而至于“躲春”,民间有俗语:“立春躲好春,不愁没好运”。意思是:在立春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要好好躲春,只要做到位了,不愁在新的一年里没有好运气。纳福祛灾,财运福气迎面而来,生活十分惬意。
那么问题来了,2月4日立春,该如何躲春?又为什么要躲?
2023年的“立春”是很特别的,因为按照历法来进行推算的话,是十分罕见的“闰二月”,所以也就造成了“一年双春”的现象。
两个“立春”,一个在农历的正月十四,另外一个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五。在年头的这个立春马上就要到了,具体时间是在阳历2月4日的上午10:42分。
至于为什么要躲春?答案其实已经有了,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躲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家庭和谐,身体健康。
人们需要躲掉的是:病痛,灾难,还有坏运气。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气候变化,温差较大,稍有不慎,就会生病,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所以,“躲春”其实是为了躲掉病痛。
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生命之所以会旺盛,就是因为其具有频繁的运动性。适当注意气候变化是对的,“躲”也是讲究方法的。
古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在这美好的季节中,谁都不想发生灾祸,因为还有“春播”在等着呢。一旦发生灾难,不论大小,都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
所以,“躲春”其实是为了躲掉潜在的灾难。
当然,也是为了躲掉可能来临的坏运气。“正月里都是年”,新年中最主要的是祈福,霉运和懒惰,都应该远离。
至于应该怎么“躲春”,这也不难。按照老祖宗的方法,在“立春”节气当天,从上午的9:30到11:50,这个时间段安安静静在家里呆着就行,看着时间走远了,生活也就恢复了正常。
俗语:“立春躲好春,不愁没好运”,表达的是老祖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之情。真正想要躲掉的是折磨人的病痛,未知的灾难,还有难缠的坏运气。
只不过这些不吉利的事物,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避免的。为此,古人把“天干地支”和“五行说”等玄乎其玄的各种理论结合在一起,推出了“犯太岁”的说法,在2023癸卯兔年中,生肖兔、鸡,鼠,龙,马都要“躲春”。
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说法,我们应当正视传统文化。“立春”是一年的起点,无论好坏,这都是一个转折点。
并且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向好,高,大,上等优越方向去的。换一种方式去理解,这其实不应该是躲,而应该迎面直上,“立春”是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机会。人生如此,生命如此。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