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子是我老家隔壁的邻居,刚过26岁生日。

去年6月份研究生一毕业,他就马不停蹄地回到老家——

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复习《申论》和《行测》,一晃就是半年多。

年初一拜年时听浩子妈说:

以前在北京西二旗的小厂实习,现在一想到职场就会有生理性反感。

这段经历让他发现,铁饭碗才是最大心愿。

在新概念汉语中,浩子属于“慢就业”人群,和领失业金的还是两码事…

2023,从职场卷到考场…

和浩子同一年毕业的年轻人,全国共有1076万。

可遗憾的是,毕业前的就业率不到50%。

你以为这就完了?

2023年的大学毕业生总人数有1158万,比2022年又多了82万人。

在这2200多万毕业生进入职场之前,灵活就业人口已经有2亿人。

这几天,笔者走亲访友时跟大三、大四在读的年轻人聊天,听到了一个有些黑色幽默的段子:

-到底哪一年是最难毕业季?

-嗯…下一年!

这批年轻人一出生就赶上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黄金岁月;

却万万没想到,临了到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却被人一脚踹进了冰窟窿——

2023年毕业的本科生,有3/4的大学时光是在口罩期间度过的;

未来几年间,全国高校毕业生还将以每年110万人左右的规模持续增长。

国家统计局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22年底,16-24岁的城镇青年失业率为14.3%;

城镇失业人口中的近1/2正是这部分年轻人。

自然而然,其中一部分加入了灵活就业大军。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全年年底的一项调查中显示,2021年未就业毕业生中,灵活就业人员大约占13.4%,到了2022年,24.1%。

灵活就业到底算不算工作,建议大伙儿去去相亲市场打听打听,最靠谱。

除此之外,58同城、中国英才网发布的《2022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调研报告》披露的另外一项数据同样引人关注:

截至去年年底,1076万毕业生未就业的占比约16%;

而2021届毕业生的未就业占比大约是23.8%。

也就是说,2023年新毕业的1158万年轻人——

不仅要和过去两年的师兄师姐卷,还得面临2亿灵活就业人员的压迫感。

不愿意卷职场的那部分孩子,直接改卷考场了,来看三组数据吧!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突破457万,比上年直线拉升1/5;

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高达212.3万,招录比低至1/70;

2022年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为1144.2万人,短短六年翻了4倍半。

最会考试的一批年轻人,终究还是选择了“顶峰再见“。

毕业生找工作,咋就这么难?

资本市场上有个词叫“戴维斯双杀“,通俗理解就是——

当两种负面因素同时来袭,基本面很可能遭遇双重打击。

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遭遇的可不止是“双杀“!

1)需求端因素

在“千禧宝宝“成长的20年里,我们实现高速增长最重要的杀手锏——

一是将自己嵌入国际分工链条,用外贸与生产扩张实现财富量的积累;

二是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拔高全产业链的总体附加值;

三是利用基建固投的投资与债务扩张,凝固社会财富与稳住就业基本盘。

出人意料的是,当“千禧宝宝“走出校园,准备接受职场的检验时,上述模式开始迎来挑战。

拿互联网行业来说,过去几年里,大厂群雄并起,确实为经济增长贡献了无可取代的增长点。

线上支付、共享单车、网购三大互联网元素一度和高铁一起,被并成为“新四大发明“。

可当大厂裁员潮到来后,人们也开始对互联网行业的生长模式有了新的反思:

其一,举债烧钱的成长路径与普遍的低存活率,是否能够长期持续?

其二,广泛集中于应用层的互联网产品,到底有没有抢占实体经济的蛋糕?

答案自在人心。

另一方面,基建固投与房地产领域投资增速的持续下滑,同样压制了相关领域的就业需求。

而我们,偏偏是一个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庞大经济体。

特别是固投这架马车,在过往的多次成长周期里几乎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光是科创与基建两项,就牵动着约28%的就业基本盘与过亿的中高收入群体。

叠加美元加息周期到来,外贸需求与资产价格预期进一步遭受打击。

增量价值挣不了、存量价值留不下,“现金为王”的呼声自然会甚嚣尘上。

不然你以为,去年全国老少爷们那17.8万亿是怎么存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新增1208万个就业机会,确实已经尽力了!

2)供给端因素

全国大学扩招始于1999年,当时全国普通高校共录取160万考生,比1998年猛增了48%。

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结束时,全国普通高校的录取人数已经高达657万。

有意思的是,从2003到2009年,全国农民工工资据统计上调了约 80%;

但同一时期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资几乎没有变化!

很明显,这是扩招的必然结果之一。

诞生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大学扩招,最初只是应对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

只是没成想,一转眼就“非常”了20多年…

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结束时,不但大学扩招丝毫没有拐点的意思;

同一时期,硕士研究生扩招还基本实现了遍地开花!

学硕、专硕分流,就是那一时期的产物,你品…

当然,另一个现实难题,其实比大学生供给过剩更为严重。

来看看下面这两张图吧!

瞅见没?求职专业TOP 10与岗位需求TOP 10之间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

说白了,就是高校专业设置,还是没能追上经济转型的步伐!

此情此景,不光毕业生着急,用人单位也急——

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核心领域的人才缺口率将高达48%!

更直白讲,到时候可能有3000万个岗位根本招不到人…

让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为修复经济的关键环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但大学生失业是“社会的癌症“。

在这些年轻人走出校门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全家人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开展了怎样的“军备竞赛“。

甚至许多农村家庭或城镇低收入家庭,将两三代人的希望寄托在含辛茹苦培养出的大学生身上。

大学生就业率不理想若持续多年,其负面意义的持续发酵,后患无穷——

譬如“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譬如达克现象大行其道;

譬如社会阶层加速固化…

相信没有一个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对于社会而言,如果这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不能人尽其才,当然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特别是2023年,从修复经济的角度来看,让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将至少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至关重要:

1)拉动消费

19-35岁的年轻人,对于社会整体消费的贡献率高达50%以上。

他们当之无愧是最活跃的消费群体。

在这部分人群当中,拥有本科文凭的劳动者平均薪资又明显高于所在城市的收入中位数。

因此,让大学生持续充分就业,大致等同于稳住当下以及未来十余年的消费基本盘。

2)回暖楼市

人口增量、城市化进程、人均住房面积以及居民杠杆率等因素几乎同时见顶。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在产业面、资本面以及配套层面的一骑绝尘,必将进一步加剧。

如此一来,众多三四五六线城市的青年,便会加速形成一二线楼市的“蓄水塔”。

下沉市场加速凋敝,上游市场加速繁荣。

这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韩等邻国被验证了无数次的事情。

当然,蓄水塔真正发挥作用的最大前提是,毕业生能实现充分就业。

3)修复养老金缺口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养老金缺口达7000多亿。

更扎心的是,接下来的10-15年里,几乎年年都是退休潮…

众所周知,我国的养老金实行的是“即收即付”制;

实现养老金“开源”的重要方式有三个:

实现充分就业、提升行业利润、鼓励第三支柱。

毫无疑问,让大学生充分就业,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关键中枢!

早在16年前,就曾有权威财经期刊重磅发声——“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优先与养老金空账问题”

时至今日,这个呼声非但没过时,反而更加紧迫。

文章的最后,我很想给2023年参加高考的孩子提供几条建议:

其一,985院校优先看排名,211院校优先选城市,双非院校优先挑专业。

其二,来自三四五线城市的家长,只要能凑到首付,就要优先考虑给孩子置换一二线城市房产。

许多硬核城市开始渐渐打开限购门槛,且信贷成本也几乎压到了史上最低。

孩子毕业前,可以通过“以租抵贷”的方式,降低持有成本;

孩子毕业后,就会发现留在大城市的成本比同龄人低得多。

总之,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努力,去单挑别人几代人的积累,实在太残酷了…

举报/反馈

小楼在

29.1万获赞 2.9万粉丝
另眼看今日,见仁见智。
乘风计划作者,房产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