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可以说是世界天然气市场动荡不安的一年,这一年俄乌冲突的战火、外加北溪二号被炸,使得全世界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陷入到复杂的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当中。
正当欧洲能源供应处在混乱不堪的状况时,与之相隔万里的亚洲,却是一副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景象。
一条蕴含着惊人储量的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即将在2024年上马,它从俄罗斯北冰洋地区出发、途中经过蒙古最终抵达中国华北地区。
2022年夏天,蒙古国领导人对外界放风,目前已与中俄协商完毕,这条名为“西伯利亚力量-2”的天然气项目在2024年会动工修建,预计到2030年全线贯通。
那么这条连接中国、俄罗斯、蒙古的天然气大动脉会对中国乃至世界能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什么该条通道一定要坚持中间经过蒙古国?这其中有何深意?
众所周知,俄罗斯一向是欧洲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欧洲至少有三成石油需要从俄罗斯进口,37%以上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没有俄罗斯天然气的供应,许多欧洲人的冬天将异常难熬。
过去,俄欧之间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十分顺利,仅2021年俄罗斯就在世界油气市场上赚取了2442亿美元,大约占到政府收入三分之一多的比例,其中大头来源于欧洲国家(俄乌冲突前,俄罗斯对欧洲出口天然气一度占到总出口数的8成)。
然而,俄乌战火的燃烧使得俄罗斯天然气对欧出口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据统计,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气产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去年出口量整整下降了18.6%,对原苏联地区以外的国家出口量下降达到了惊人的42%左右。
尽管世界油气价格在去年因战争的因素大幅度上涨,使得出口量下降的俄罗斯能源公司仍然拥有丰厚的盈利,一系列欧洲国家短期内无法戒掉俄罗斯能源“毒瘾”,暗中绕过制裁继续向俄进口油气。
可问题在于,即使短期内还能靠着这波上涨度过难关,中长期来看,受政治互信的影响,欧洲市场这块大蛋糕对俄来说已经越来越不可靠。
根据去年年初公布的一项雄心勃勃的能源计划,欧盟对外宣称,未来数年将尽一切可能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增加对阿塞拜疆、挪威、北美等地能源进口,并大力研发氢气、沼气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从而在2030年前完全终结对俄油气依赖症。
以欧盟的财力、科研能力计算,这项计划实现具有不可小觑的可能性,届时俄罗斯就要面临市场被取代、空抱着金饭碗要饭的尴尬处境。
所以及时未雨绸缪,不把鸡蛋都放到欧洲这一个篮子里面对俄高层来说便是自然的事情。
而放眼全世界,能够最大程度抵消欧洲市场冲击的,惟有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
自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增强,出于改善能源结构的环保需求,中国对更为清洁的天然气相当青睐,由此带来了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直线上升。
在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2830亿立方米,足足比当年国内产量多出了近1200亿立方米,并且消费量的增速远大于产量增速,预计今年总进口数量将会达到1700亿立方米上下,同石油一样高度依赖对外进口。
而值得注意的是,1700亿立方米仅仅比2019年俄罗斯出口欧洲天然气数量少200多亿立方米。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使中国无法全部消化这么大的缺口,也足以让俄罗斯天然气企业在未来拥有一个政治上互信、经济上蓬勃向上的vip客户。
故而早在2020年,普京就亲自批准了一项耗资巨大的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正式组织专家进行线路开发前期准备阶段。
按照设想,这条线路以世界上也是俄罗斯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产区——亚马尔半岛(40多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为起点,将这里丰富的天然气一路向南运输到中国境内,途中还会经过蒙古国。
从地图上看,亚马尔半岛到中国之间完全可以直接连通,中国新疆本身就有西气东输的基础设施,将其直接连接难道不是更加节省时间吗?
况且中俄之间已经在2014年有了一条西伯利亚力量一号天然气管道,为何中俄要特意增设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并让这条线路绕了一个弯去路过蒙古?这样做背后有什么深意?
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贸易远在2014年就已跨入到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当年中俄签署了为期时间长达30年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协议,俄方每年向我国输送380亿立方米之巨的天然气。
不过这一条线路却有个短板,即其所在的始发点位于西伯利亚中部,远离最丰富的亚马尔油气田,使其能够输送的天然气数量相对有限。
亚马尔地区还是俄国输送给欧洲天然气的最主要来源,这就意味着与之相隔数千里的西伯利亚一号输送多少天然气都影响不到俄国对欧供应。
倘若俄罗斯能够从亚马尔油田建设新管道,那么既可以在满足中国需求的前提下,也能起到增加中欧竞争、敲打欧洲客户、在中欧之间待价而沽的作用。
按照最初的方案,西伯利亚2号原本是要直接将亚马尔半岛和中国新疆连接起来,但这条线路所经过的唐努乌梁海、阿尔泰地区山高路险,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并非一条理想的路线。
与之相比,蒙古国地势无疑更为平坦,动工所需的成本会有很可观的降低,再者蒙古路线距离中国东部核心经济区更近,天然气运输可以节省从新疆到东部沿海的路程。
如图所示,开工蒙古路线,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油气资源聚集区域便能和亚马尔地区相连,更有利于俄罗斯整合东西部资源。
而如果从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新疆,则会在这里和中亚国家输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相互竞争
,不利于俄方提价。
与俄罗斯类似,中国近年来同样与欧美在一系列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发生了种种矛盾。
俄罗斯作为供应方在出口市场被欧美围追堵截,中国则是在需求方被欧美屡屡扼住喉咙,能源安全状况不容可观。
当前,中国天然气除了陆上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进口外,主要的途径便是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通过LNG 船进口液化天然气,其中澳大利亚每年向我国输出将近3100万吨液化天然气,美国输出近900万吨。
而众所周知,这两个国家近两年和我国关系堪忧,一旦因为政治原因而突然制裁,那么我国天然气供应将面临很大的考验。
所以对中国而言,尽可能从政治互信高的国家进口油气,是化解被欧美卡能源脖子的必需途径。
据估算,西伯利亚力量2号设计的年运输能力可达到500亿立方米,仅仅比北溪二号少50亿立方米。
加上已经使用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未来一年近千亿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从北方输送到我国,搭配中亚的天然气,中国面对西方打出的恐吓制裁牌必然心里更有底气。
长期以来,蒙古就是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自己辖境的主要推动者,积极拉拢中俄两国,想要把这条蕴藏着可观利益的管道过境在自己国土之上。
一条天然气管道,为蒙古带来的收益不可小觑。
首先是动工修建所耗费的材料、聘用的工人,能为沿线地区人民提供不错的就业机会,增加沿线经济活力。
俗话说,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按照国际惯例,蒙古能够利用这条管道收取丰厚的过境费用,对于财政本就不宽裕的蒙古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蒙古国经济在2020年萎缩了将近5.3个百分点,50多万工作岗位受到影响,国家债务水平迅速上升。
在此背景下,将蒙古视为自家后院的俄罗斯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去年7月,俄罗斯外长亲赴蒙古访问,与蒙古领导人正式确认这条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将会过境蒙古。
俄罗斯此举,事实上亦是在巩固自苏联时代就建立起来的俄蒙传统友好关系,防止欧美日本插手蒙古,破坏俄蒙关系。
就在俄外长访问前的两个月,日本外长在和蒙古会谈时主动要求其在俄乌冲突中站在西方立场一边谴责俄罗斯。
蒙古虽没有明确答应,但是考虑到经济困难的蒙古在今年欠日本的一笔300亿日元的外债即将到期,日本非常有可能以减免债务和加强投资为诱饵,迫使蒙古选边站队、离间俄蒙关系,
另一边美国和蒙古不断提升的外交关系也让俄罗斯坐立不安。
蒙古和美国在2019年缔结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方在军事安全协作上有着令人担忧的密切联系。
诸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少不了参与协助的蒙古军队声音,美方还多次向蒙古提出在其腹地建立军事情报站、送美军来蒙古高原进行寒冷气候下军事训练的计划,两国十几年定期在蒙古国内进行“可汗探索”为名的军演,司马昭之心,可谓路人皆知。
俄罗斯无论如何不能进一步坐视蒙古被西方国家拉拢。
中国则将蒙古视为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将其置于正在建设中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地位。
所谓中蒙俄走廊,即三国在2016年共同签署的一项对接俄罗斯欧亚联盟、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磅规划。
它的设想是以交通设施为主要内容,打造两条主干交通线(一条从华北延伸到内蒙再到蒙古,另一条从大连延伸至满洲里再至俄国),以此充分挖掘三国合作潜力。
而这条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所在位置就处于第一条交通主干线上,有了这条通道,蒙古在经贸上和中俄之间的联系将会变得更为密切,外部势力想要再插手蒙古的野心将很难得逞。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中俄两国通过这条天然气管道既可以满足两国各自能源需求,也能将蒙古紧紧地捆绑在中俄蒙经济走廊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