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选择了邓小平》为题的文章很多,但大都是歌颂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至于为什么说历史选择了邓小平,似乎没有说得很深入。所以,本文就以《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邓小平》为题,想与网友们做个交流。

一、第一个必然性

首先,“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这个论断本身就包含有这样的意思:历史需要做选择——中国历史发展到必须进行经济改革的关键时刻了,需要选择一个人来领衔做这件事。如果不是邓小平同志,也会是其他同志,这就叫历史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姑且叫做第一个必然性。

1、中国的战时经济之源

最后一批回国的志愿军是在1958年。中国对印度的反击战发生在1962年。这就意味着,新中国成立后的至少前十年都处于战时经济状态。

什么是战时经济呢?那就是一边要打仗,一边发展经济。

中国战时经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时期和后来的解放区时期,中国的红色区域都实行的是战时经济。

战时经济除了要打仗外还有:一是被敌人封锁包围;二是物资极度缺乏。所以,战时经济必须统筹安排物资的生产和分配,这就是后来“计划经济”的雏形。

归纳起来就是:要打仗、被封锁、物资紧缺、计划生产和分配,这四个特点所标识的战时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延续。

2、中国的计划经济的战时特征

美国一直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战争威胁,中苏关系破裂后的苏联也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战争威胁,这使得新中国一直就如一个大号的解放区。要备战、被封锁、物资紧缺、计划生产和分配这四个特点一个都没有减少,所以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算起到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止共计29年,中国经济长期处于战时经济状态,没有搞市场经济的条件。

根据中国经济具有战时性的四个特征,只有实行计划经济才能保证公平公正,才能使使所有人都能够活下去,然后才可能进行生产和战斗。如果那样的条件下去搞市场经济,资源会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绝大部分人都会被饿死。由于新中国暂时改变不了战时经济的四大特征,就只好继续实行计划经济。

3、当时的共产党人是没有条件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弊端的

(1)苏联的计划经济的巨大成就摆在那里的,从1917年到1949年仅32年,其间还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发展到让美国都瞠目结舌的程度。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是苏联送上天的,这一事件震动了美国朝野。所以,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没有理由怀疑计划经济会有什么问题,天然地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唯一的选择是拼命地学习如何搞计划经济。

(2)客观地说,新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与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战时经济比还是有很大飞跃的。中国一边要克服要打仗、被封锁、物资紧缺三大困难,一边要把中国经济搞起来,最初十年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对这十年,还必须承认,苏联给予新中国了大力支持,计划经济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当时学不了美国。有一种论调说,新中国如果选择学习美国的市场经济,或早就发达起来了。持这些论调的人拿日本举例。这完全是一种一厢情愿和对日本经济发展的误读。新中国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要清除蒋介石政权残留下来的数百万土匪和特务、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要解放西藏、要防止蒋介石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反攻大陆。脱离不了战时经济,就搞不成市场经济。有人说,美国有意和新中国建立关系,是新中国不接招。证据是毛泽东同志有一篇文章叫《别了司徒雷登》。这又是误读历史。是的,司徒雷登有接触新生人民政权的动作,美国大使馆没有随国民党政权迁往广州。

但是,司徒雷登的想法不是美国政府的主流,司徒雷登后来被美国政府冷落就是证明。再说司徒雷登终究是代表美国利益,他的前提是保住中美签订的各项不平等条约,保住美国的在华利益,这是新生人民政权绝不可能接受的。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生人民政权不可能一下子就和美国政府建立信任关系。至于日本,说穿了,如果没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存在,就没有后来的日本。美国需要日本,才扶持日本的,才放弃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一步追究罪责的。那时,需要日本对付苏联。当下,又需要日本对付中国。如果说美国是《红楼梦》里的贾府,日本就是贾府的阔奴赖大,如此而已,哪值得中国人羡慕的呢?

4、中国的经济艰难走出战时经济的桎梏

有人问,新中国一边倒地选择苏联,苏联又全力地援助中国,为何中苏关系恶化了呢?

(1)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仅仅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几乎都是在苏联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大都有留学苏联的经历,与苏联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

(2)苏联的计划经济使其仅用32年就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对新中国来讲,这很符合要在上面短时期内把中国建成苏联那样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理想的。

(3)从地缘政治考虑,与自己身边的一个强邻为敌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新中国一旦倒向美国就必然与苏联为敌。况且这个邻居对新中国的成立是有所助力的,尽管苏联和蒋介石政府也签订有《中苏友好条约》。苏联又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新中国没有理由不选择苏联。

概言之,苏联对中国的影响是历史形成的。毛泽东主席有句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心里,中国的未来就是苏联那个样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工人阶级当家做主。所以中国早期的红色政权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新中国急于想短时期内建成苏联那样的社会主义强国,提出用十五年到二十年时间超英赶美就是基于这样的雄心。但受到过去战时经济和苏联模式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一大二公”的做法,这样一来连苏联的计划经济也没有学好。于是,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调整。

而这次调整又受到政治运动的巨大冲击,而政治运动的源头仍然来自苏联——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全盘否定,同时赫鲁晓夫还想把中国变成苏联的卫星国,加上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过于“深入”使中国出现了“全盘苏化”的危险。这场政治运动一动就是十年,使得这次经济调整半途而废。但“去苏化”却很成功,中国基本上摆脱了苏联的影响,一度使两国关系恶化到敌对的地步,苏联超过美国成为新中国的第一大威胁。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自然也很大——中国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老百姓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

一方面,中国要走出苏联的阴影,要去苏化。另一方面,中国也意识到计划经济存在弊端。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就必须对计划经济动大手术。

美苏争霸给了中国调整中国经济模式的机会。美国为了在争霸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就用放松对中国的封锁以换取中国政府站在美国一边。对此,中国也没有上当,没有给美国在对付苏联上留下任何承诺,没有使中国成为美国对付苏联的棋子。即中国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这是一件极为了不起的事情。中国政府告诉美国,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是台湾问题,美国必须断掉和台湾当局的所谓“外交关系”。与此同时,中国利用美国想联中抗苏的心理,缓解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美国对中国的敌对状态一缓和,美国的盟国井喷般地和中国建交,可见他们憋得太久了。中美关系缓和给中国调整经济政策、探索新的经济模式提供了机会,必然性转化为可能性的时机到了!

二 、第二个必然性

为什么是邓小平而不是别人?

1、只能是邓小平

历史给邓小平积累了足够的威望。文革初期,邓小平是党内所谓二号“最大的走资派”。打到四人帮后,邓小平是健在的应当恢复名誉的头号“最大的走资派”,这就给他在党内、军队内以及人民群众心理奠定了厚实的威望基础。1973年邓小平复出,毛泽东主席要他调整整顿经济。这次调整整顿卓有成效,短时期内中国经济出现强劲的复苏势头,给党内、军队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点使得人们认为,要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实现四个现代化,这项伟大事业的领导者只能是邓小平。

邓小平在回答记者专访时有句话说,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至少要在黑暗中摸索更多的时间。这句话用在邓小平身上也是合适的——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的改革开放至少还要在实践中摸索更多的时间。

2、邓小平做对了

改革开放,仅仅用了四十年,中国真的就发展起来了,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现了全面脱贫,走上了追求共同富裕之路。

改革开放的这段历史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制定的改革开放的战略是正确的。之所以会正确,因为邓小平同志认识到这个特殊时期的历史的发展规律,制定了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发展战略。

3、建国之初搞计划经济也没错

邓小平同志做对了,是不是意味着此前的计划经济就错了呢?当然不是。

遵循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搞计划经济也是符合那个时候的历史发展规律的。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近100年的中国发展史,它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有实行计划经济的必然性,后来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本文的第一部分阐明的就是新中国成立初实施计划经济的必然性,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两点:一是计划经济的弊端的显现需要有一个过程;二是苏联的影响使得人们把经济问题过度意识形态化——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绑定!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只是经济发展的不同方式,它不是一个政治问题,也不是一个立场问题,而是一个发展效益的评估问题,是一个发展方式的选择问题。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绑定和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绑定都是错误的!

4、计划经济的功与过

既然新中国成立之初存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必然性,那么说明计划经济符合那个时候的发展规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经济发展速度的惊人速度就是证明。

要知道那时新中国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应对战争和战争威胁,要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还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说,新中国为发展经济开辟道路的任务之重超过发展经济本身。为此,大家只需注意以下两个事实:事实一,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对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反扑是极端激烈的。一是百万啸聚山林的以国民党残兵为主体的土匪的反扑,他们杀害新生人民政权的干部和群众是异常凶恶残忍的。二是受国民党蛊惑的一些资本拥有者企图搞乱新中国的经济是无恶不作的,比如扰乱上海的金融市场,比如送往朝鲜战场的“黑心棉”。三是革命队伍里的一些意志不坚定者被迅速腐化堕落是触目惊心的,比如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贪腐案。这些使新生的人民政权不得不采取雷霆手段,这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展清匪反霸、三反五反以及反右等一系列运动的来由。

事实二,客观地讲,这些运动在进行过程中存在火候掌握不好的问题:因扩大化而伤及无辜;加上急于求成不顾经济规律,中国走进了了“一大二公”,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道路;还有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些原因使得新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受到极大的阻碍。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在调整中迅速恢复。这次的调整恢复,事实上人们已经觉察到苏联式的计划经济的弊端,故对过火了的计划经济进行回调和微调。但由于苏联赫鲁晓夫上台事件的刺激使得经济问题过度政治化,激发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政治运动,中国经济再次遭到重创。

但我们又必须同时承认,即便受到国际形势和政治运动的干扰,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建成了较为完整地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计划经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完成了它的使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5、对那一代人吃苦该怎么看?

从上世纪五十、六十和七十年代奋斗过来的人都留下了一个吃苦的印象。的确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吃了不少苦。城里人的印象是物资缺乏,买啥都要票。农村人在庄稼地里挥汗如雨却吃不上饱饭,还要承担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和支援工业建设等多重任务。但正是这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成就了中国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今天享受的幸福生活正是上世纪五十、六十和七十年代的人们用吃苦换来的!这个和新中国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的逻辑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为了吃了些苦就愤愤不平,那么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牺牲了的烈士们该怎么办?

所以,为中国的建设而吃过苦的人们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而是骄傲——你们是新中国的功臣!还有一种苦,那就是在政治运动中被冤屈的同志,你们也是功臣!你们最大的功劳就是让你们以后的中国人不再吃你们的那种苦,改革开放的成功本身就是对你们最高规格的平反!

三、第三个必然性

第三个必然性是邓小平了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是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会忘记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不会忘记中国政治体制的根本点在于社会主义!

有的人一说到改革开放就只想到市场经济,忘了邓小平同志在市场经济前加上了社会主义四个字。社会主义这四个字不简单,它规定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性质,它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同于美国的市场经济。

这四个字便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呢?那就是让所有中国人都过上独立自主的、有尊严的、幸福的生活。共产党人的信念是什么呢?那就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这四个字是中国特色的主要内涵,是共同富裕的最高表达。中国特色除了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这些之外,就是坚持让所有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当然,共同富裕不是一天之内一齐实现的,而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过程,所以邓小平同志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理解到这一层,就不会听信某些人的谣言:共同富裕就是杀富济贫,共同富裕就是回到计划经济。

最近,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刘鹤表示,有人说“中国要搞计划经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刘鹤为什么要专门讲这么一句话呢?那就是因为境外媒体和境内一些人在故意歪解中国去年中国对不法资本主体的惩戒和教育,故意歪解中国的脱贫攻坚和追求共同富裕。

美国的市场经济与中国的市场经济的根本不同点不是要不要计划、要不要政府干预,拜登政府最近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不仅干预美国自己的经济还干预全世界的经济,它的《通胀削减法案》就是一部用政府的手干预经济的典型案例。美国对中国经济说三道四,是不许中国政府干预经济而只许美国政府干预经济以保证美国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美国的市场经济追求的是满足大资本利益集团的利益。这才是中美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和要不要计划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资本具有二重性,一是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不顾一切的追逐利润无限膨胀。美国所谓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在二重性的第二点上正走火入魔。中国不可能步美国后尘。

所以,中国加强对资本的引导,让它充分发挥它的二重性中的第一性和克服二重性中的第二性。所以,某些资本主体(与所有制无关)的第二性膨胀时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它走火入魔。而防止资本走火入魔的法宝就是社会主义这四个字。

按照所有制分类,在中国资本私有占了很大比例,它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公有制。但在境内外某些势力的忽悠下,一些私有资本主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保持戒心,生怕自己的资产被政府公有化,故抓住机会就向海外转移资产,事实上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不仅没有一起政府公有化私人资本的例子,反过来的例子到还可以举出一二。中国政府对私营经济主体不仅没有打压,反而是竭尽全力地在帮助扶持。对不法资本主体当然要依法惩戒和规范,但这种依法惩戒和规范是不分所有制的。

社会主义这四个字还意味着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和独立自主。这是邓小平同志完整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是对毛泽东思想最好继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经验的运用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建设时期也是如此,所以才有不计代价的“去苏化”。同样,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于美国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经验,邓小平同志也是本着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和独立自主的原则进行取舍。过去抵制“全盘苏化”,现在抵制“全盘西化”,都是本着这套原则,与意识形态异同无关。

以上三点归纳起来就是:历史选择了改革开放,历史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领衔人邓小平,邓小平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拥抱市场经济,更在于坚持社会主义。中国不会回到计划经济,并不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计划因素,资本运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获得最大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明白了这些道理,才对得起邓小平这位伟人!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携起手来、战胜疫情、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举报/反馈

秦安战略

1261万获赞 57.1万粉丝
经略网络空间,网聚智慧力量,建设网络强国
乘风计划作者,军事专家,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研究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