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媒体看兴安丨2022,大兴安岭多举措稳经济大盘 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刚刚过去的2022年,大兴安岭地区围绕现代化新兴安建设目标任务,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保生态、促转型、惠民生,积极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推动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加大稳就业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月3日,大兴安岭召开2023年地委工作会议,亮出2022年经济工作成绩单:1-11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3%,高于全省28.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高于全省19.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实际利用内资同比增长83.2%,高于全省37.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6.6%,高于全省45.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7%,降幅低于全省4个百分点......

这一年,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林区转型发展根基持续牢固。森林防灭火取得全胜,坚持地企协同、防扑一体、联防联控机制,先后打赢“四大战役”,26起雷击火均于2个小时内扑灭,连续5年“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河湖长制、四级林长制、六级田长制全面落靠,完成人工造林4264亩、修复退化林19.46万亩、森林抚育211.31万亩,全年查处林政案件33起,同比下降10.8%。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均达到或超过省定目标,全部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位列第1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序推进,加快落实省全面试点任务,推出全国首个开放式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制定全国首个寒温带地区GEP核算指南与技术办法,塔河县试点完成全国首个以寒温带陆域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县域GEP核算报告,集团公司所属10个林业局全部完成碳汇项目设计,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47项指标均达到考核标准。

这一年,产业发展动能增强,生态主导型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寒地生物产业全面推进,培育了塔河寒地龙药、加区泽康琳等一大批规模化种植主体,北京华兴四季、天津尚药堂等中药材种植项目先后落地,中药材新增面积9.1万亩、野生抚育面积达到12万亩,实现产值15.6亿元,国邦北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6亿元。超额完成粮食播种任务,新建7.1万亩高标准农田。寒地测试产业升温提速,2021年-2022年测试季,漠河市红河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入驻车企30余家,实现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塔河县绣峰军工产品寒地测试基地完成设备测试50台(套),实现综合收入1600余万元。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举办了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原创话剧《八百里高寒》荣获首届“黑龙江文艺大奖”,G331、G111入选文旅部全国百条精品线路,东极-北极自驾线路被纳入冬奥全国冬游十条线路之一,大兴安岭极地森林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宣传覆盖面达1.34亿人次。前三季度,全区旅游人次超过200万,同比增长47.3%。电商物流业快速增长,全区电商产业园达到11个,拥有196家在孵企业、2789名创客资源,建设完成质量检测中心、在广东开设了域外云仓,1-11月,全区电商交易额超13亿元,同比增长20.2%。新能源产业落地见效,总投资近20亿元的塔河、呼玛等风电光伏项目成功落地,引进培育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获得订单6100万元,实现销售额2297万元。

这一年,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不断增强。上级资金争取有力,梯次推进564个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和省资金17.3亿元。有效投资不断扩大,144个省地两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1.2亿元,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中8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财政资金到位率均位居全省第1位。项目结构持续优化,37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121%,产业项目个数占比由2020年的9.3%提高到2022年的25%,亿元以上项目比2021年翻一番。竣工达产加力推进,完工项目82个,同比增长9.3%,自2020年“项目建设年”以来累计竣工达产项目230个,完成投资超过110亿元。

这一年,招商引资掀起热潮,外来战略投资者加快引进。项目谋划储备质效提升,聘请专业机构对寒地生物、寒地测试、冰雪经济等11条产业链进行设计包装,谋划储备项目157个,38个项目纳入省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项目资金落地再创新高,开展外出招商82次,邀请客商到我区考察73次,引进中铁、中国安能、中石油等央企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与华大、华永、国药、国检等央企和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90.5亿元,签约额是2021年的1.3倍。实际利用内资完成9.9亿元,是2021年的1.9倍,增速位居生态类城市第1位。经开区发展实现提速,前三季度,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利润、税收分别同比增长59.6%、337.3%和16.8%。

这一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营商环境评价持续提高,地级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完成率99%,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83项二级指标有71项实现提升,2项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政务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一网通办”达到100%,率先完成与省热线业务平台对接,接通率、办结率、满意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4328户、增长14.2%。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8237家小微主体入驻“信易贷”平台,推行“信易+”“码上诚信”场景应用,在40个地州盟信用监测排名中位于前列。

这一年,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提前实现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省定目标,返还稳岗资金1706.2万元、惠及职工4万余人,为企业发放各类贷款、周转金1.76亿元;兑现了机关事业单位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类别标准、人均月增资396.4元。脱贫成果持续巩固,1501户(2678人)脱贫户脱贫状态稳定,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地区医院传染病区、一市两县传染病区和妇幼保健院,柔性引进医学专家165名。全区高考二表以上进线率与省均进线率差距缩小9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完成社会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加格达奇区、塔河县行政区划调整得到省民政厅批复。民生实事全面完成,6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竣工,加区净水厂试运行、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塔河县幼儿园等9个“一老一小”项目建设完成,职工基本医疗和大额医疗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8万元。社会环境保持稳定,呼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胜利,完成驰援西藏、大庆、肇东开展疫情防控和赴哈尔滨市方舱医院支援收治绥化市感染者工作,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全区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着力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同时,用心用情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31起,化解率99%,未发生进京到省非接待场所上访问题。

原标题:《重要媒体看兴安丨2022,大兴安岭多举措稳经济大盘 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