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12时43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十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22年的第53次飞行,也是年度发射次数首次突破“50+”的长征火箭,至此圆满完成了2022年全部发射任务。
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2022是无比振奋的一年。经过数十年的积淀与发展,在强大综合国力与科技实力支撑下,中国航天正以让外界侧目的“火箭速度”跻身“航天超级大国”行列。然而,这一切绝非一蹴而就,中国航天——尤其是其中最核心的载人航天工程——也曾经一度面临被迫下马、解散团队的艰难时刻……直到“921工程”被正式拍板立项,彼时距今已整整30年。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30年间,中国航天技术实现了从进入太空,到漫步宇宙,从交会对接,到太空会师!在2022年的年末,航知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中国载人航天第30个年头的国内外十大航天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10至15年,我们国家准备在月球上干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们现在准备实施的探月工程四期,规划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
嫦娥六号准备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七号准备在月球南极着陆,主要任务是开展飞跃探测,然后是争取能找到水;嫦娥八号准备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将会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有月球轨道器、着陆器、月球车、飞跃器以及若干科学探测仪器。一方面是找水,还有一方面就是探测月球南极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以及它的地形地貌,它的环境还有什么物质成分,这是我们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的重要任务。
在月球上要干的第二件事,是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在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我们要干的第三件事,是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集数据中继、导航、遥感于一体的月球互联网。
此外,我国行星探测工程现在是以火星探测为主,计划在未来10年到15年,对火星上的土壤进行采样返回。之后,还准备开展木星系及天王星等行星际探测。未来还将开展太阳探测,以及太阳系边缘探测。我们希望能够发射中国的探测器,走到太阳系边缘地区,看看太阳系边缘地区太阳风和宇宙风交汇的地方是什么样。
吴伟仁:未来10至15年,我国深空探测要做这些事
被誉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继任者”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于2021年12月25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肩负起观测宇宙形成后最初出现的星系、搜寻地外生命迹象等重任。该望远镜由数千名科学家、工程师研发耗时25年,是有史以来性能最强大、造价最高的太空望远镜。它耗资约100亿美元,重6.2吨,主镜直径6.5米,由18片巨大六边形子镜构成;遮阳板展开后,面积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的大小。
2022年1月24日,“韦伯”成功抵达最终目的地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的日地系统拉格朗日L2点。2022年7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向外界公布了首张韦伯太空望远镜摄制的全彩色图像,同批的全套全彩图像和光谱数据图像向外界公开。
南环星云
船底座星云的边缘
耗资百亿美元!史上最强望远镜升空,有望观测135亿年前的宇宙
NASA发布韦伯太空望远镜导向传感器拍摄照片;韦伯又看见了!美欧加机构发布宇宙深处精美照片
据卫星社莫斯科2022年4月30日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负责人德米特里·罗戈津当天表示,俄方已经确定了结束其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日期。
报道称,罗戈津对“俄罗斯24”新闻频道说:“我们已经准备好提议,并提交给政府和总统。相关决定已经作出,但此事不应由我们来公开宣布。”
罗戈津还表示,俄方将继续履行相关国际义务,并将退出事宜提前一年通知国际空间站项目各合作方。
俄确定退出国际空间站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天问”一号自主获取的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祝融号着陆区撞击坑、凹锥、沟槽和脊状地貌图。(国家航天局提供)
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信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
祝融号着陆区的火星地质特征和岩石。(国家航天局提供)
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有新成果!
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正式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乌克兰多个政府高层曾多次在各个渠道,喊话多个西方国家寻求帮助。马斯克“星链”正式在战场上帮助了他们。因“星链”项目备受争议的SpaceX近日宣布成立名为“星盾”的新业务部门,目标客户是美国国家安全机构和五角大楼。该公司宣称,“星盾”将利用近地轨道上的“星链”卫星满足美国国防和情报机构日益增长的需求。
2020年4月2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一枚“猎鹰9”火箭将“星链”计划第7批60颗卫星送入太空,继续搭建全球卫星互联网(来源:新华社)
美国“星链”正式“参军”了?
星链参战,是否证明有人战斗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简称ASO-S,“夸父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夸父一号”卫星的科学目标瞄准“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和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
12月14日,3台有效载荷在轨运行2个月期间,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正式公布。最新发布成果实现了多项国内外首次,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插播一则广告
点击此处 立即订阅截至目前,“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和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状态正常,卫星平台和各载荷功能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建立了高精度稳定姿态指向、稳定工作温度环境、可靠星地测控和数据传输链路,并获取稳定能源,有力保障了卫星在轨开展工作。
发射成功!向着太阳的方向!
多项国内外首次!“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图像发布
8月2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飞行试验采用的运载器,经健康检测维护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垂直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亚轨道飞行,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成功实现我国亚轨道运载器的首次重复使用飞行。本次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航天运输技术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跨越式发展。
重复使用,成功!我国亚轨道运载器可应用在哪?
一探究竟!可重复使用亚轨道运载器到底是什么?
干货科普!什么是“亚轨道飞行”?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6日14时47分,美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B发射台首次成功发射,将猎户座载人飞船及10颗立方星送往月球轨道,正式开始执行“阿尔忒弥斯-1”任务。拉开了美国重返月球,常驻月球的序幕。随后“猎户座”开启绕月之旅。整个任务持续时间约25.5天。
在任务期间,NASA的猎户座进行了两次月球飞行,距离月球表面不到80英里(约128千米)。在飞行测试中,猎户座飞船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比任何为宇航员设计的航天器在没有与空间站对接的情况下停留的时间都要长。在遥远的月球轨道上,猎户座超越了阿波罗13号创造的载人飞船飞行距离纪录。
猎户座飞船于太平洋时间2022年12月11日上午9点40分在下加利福尼亚州西部的太平洋溅落,在绕月轨道上飞行了140多万英里(约225万公里),安全返回地球,完成了阿尔忒弥斯一号的飞行测试。
50年后重返月球轨道!NASA“阿尔忒弥斯”与“阿波罗”有哪些不同?
为了不让恐龙灭绝的悲剧重新上演,美国 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9月27日进行了人类首次小行星防御试验。NASA使用一颗名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的航天器成功撞击了一颗名为“迪莫弗斯”的小行星。这次小行星防御试验发生在距地球1100万千米的太空中。重600千克的DART以22500千米/小时的速度撞击直径160米、重500万吨的“迪莫弗斯”后,“迪莫弗斯” 的轨道发生了轻微的变化。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太空探索部门负责人罗伯特 · 布劳恩说:“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可测量地改变了宇宙中天体的轨道。”
主动防御,成功!人类航天器成功改变小行星轨道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了空间站 T 字基本构型组合体。这是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在起步阶段就规划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已经稳稳落定。
“天宫”空间站“三室两厅”中的“三室”,指“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两厅”是“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神15抵达“天宫”时,会短暂变为“三室三厅”)。“三室”的功能定位各不相同。
“天和”核心舱是生活区,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它有3个对接口、2个停泊口和1个出舱口。对接口方便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停泊口与2个实验舱对接,出舱口供航天员出舱活动。“问天”实验舱是生活工作区,不仅有4个科学实验柜,还有3个床位和卫生区,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梦天”实验舱是工作区,带了8个科学实验柜,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为舱内外科学实验提供支持。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始终立足自身,也一直面向世界。目前,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不少计划访问“天宫”的宇航员也在努力学习中文。未来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一个全球性开放的平台,创造出更多世界级的科研成果。期待中国空间站早日成为全人类的“太空之家”。
0416神13返回→ 神13乘组平安出舱,“感觉非常良好”!此次返程有何创新之处?
0510天舟四号对接→ 宇宙级浪漫!核心舱视角看天舟四号奔赴而来
0605神14升空→ 神14发射成功,建站三人组已就位
0724问天升空→ 问天,问天!高清大图来了!中国航天员将首迎航天器来访
0901神14首次出舱→ 航天员陈冬、刘洋问天气闸舱出舱进行中!将首次验证多项技术
0917神14再次出舱→ 15天后,再次出舱!
1031梦天升空→ 梦天圆梦,空间站即将建成!独家视角超清大图来袭!
1112天舟五号升空→ 刚刚,天舟5号发射成功
1129神15升空→ 神十五“穿月”,发射成功!6人即将首次会师太空
1130太空会师→今天,中国太空三居室住了6个人,房子重达100吨级。长这样→
1204神14返回→ 神十四成功着陆!“太空交班”短短4天有何重大意义?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