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广州各区突然宣布解除所有临时管控区,按低风险处理。
随后,广州多区发文,恢复市场经营和餐饮堂食、恢复线下教学,无论是餐饮,还是电影院、健身房、KTV等密闭半密闭场所,都在恢复之列。
广州人终于盼来了心心念念的堂食。“摆摊大军”随之出动,久违的烟火气,又回到了这座驰名中外的美食之都。
这一次调整,来得可谓毫无征兆,一时之间,连广州人自己都无法相信。
为什么,最终是广州打响了第一枪?疫情防控大转折,底气何在?
近日,围绕疫情走势,争议颇大。11月30日,广州用行动做出了回应。
海珠、番禺、天河、从化、荔湾、南沙、白云,多区陆续松绑管控措施。
之前临时管控顾虑很多,并且开放的时间周期很长,这次广州简化了流程,只要符合主要标准,就要突出一个“快”字。
全面减少核酸检测点,不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开展核酸检测,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员开展常态化检测。
劳师动众,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全民覆盖的全员核酸检测或许已经在广州很难再发生了,这也是符合民心的一件大好事。
之前的密切接触者大都实行集中隔离,对人们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焦虑,这次广州也大胆放开,有条件就可以居家隔离,也是走出了很艰难的一步。
社会面恢复正常,逐步恢复堂食、交通,不搞大规模疏散,落实个人防护。
广州海珠: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
广州番禺:即时解除所有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按低风险区管理;
全面放开、精准防控是必然趋势,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广东省是经济大省,广州此举准确领悟并全面落实“二十条”,格局到位了!
奥密克戎R0值为21,已经远高于去年的德尔塔毒株,去年对付德尔塔时采取的常态化核酸和大规模物理封控意义不大,改变策略迫在眉睫。
不能老把人封在家里,严格按《第九版》的政策执行,这才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才是精准防控。
其次,经过一个月的防控阻击战,广州疫情已经到了关键十字路口,是该做出抉择了。
从11月1号的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0例—11月9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23例—11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09例—11月16号突破千人大关1189例。
本土确诊病例在11月29日为541例(不算无感染转化),已经排在北京、重庆等城市之后,疫情总趋势明显转好。
但从长远趋势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总共要建设35万个床位,目前投入使用13万个,正在建设21万个。广州速度,没问题。
诚然,广州防控压力巨大,但在持续一个月的病毒阻击战后,已经有效控制住疫情,上升势头得到减缓。
接下来,等方舱及医院接收容量提升,严阵以待下一轮疫情攻防战。
早在数天前,广州核酸检测就宣布,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可以不用核酸检测!
越秀、荔湾、南沙、黄埔、增城、从化、花都这七个区,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
这个大招背后颇值得玩味,其对城市市民的素养,以及防控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
无社会面活动人员怎么精确界定?没有外出需求如何核实核查?中间既要靠市民自觉,也要建立在疫情防控有自信的基础之上。
假如疫情没明显转好,贸然放松核酸筛查,会留下不少盲点和破洞,这个情况广州最清楚。
所以现在广州疫情较严重的几个区,如:海珠、番禺、天河、白云4个区,就没有用这个新政策。
可以说,疫情防控趋稳的七个区,本来就具备防控松绑的条件。
从防疫政策角度看,此次松绑势在必行,对照“国二十条”来看,取消中风险地区的设置,只保留高风险区及低风险区.
临时管控区作为中风险地区的衍生防疫措施,取消管控理所应当,本次广州防疫政策调整只能说是在践行防控政策并非擅自放松疫情防控。
在多地“畏畏缩缩、别无他法”的一刀切防控之下,广州这一举措绝不是不知者无畏,而着实是艺高人胆大之举。
从新增数据看,虽然疫情近日仍在高位运行,但最近一周已呈明显回落态势,新发个案仍集中在大塘、康鹭、龙潭和金紫里片区等重点防控片区。
那里本来就是此次广州疫情的震中,病毒传播风险掐断之后,封控的力度和措施可以随疫情变化而调整;
从疫情破坏力看,15万病例中,95%以上都是无症状感染者,重型1例,危重型病例1例,且经过积极治疗,病情基本稳定。
虽然病例每天都在增加,但一场场发布会看下来,我心中只浮现出四个字:可防可控。
以民生角度观察,有人说,广州按下了暂停键,打工人异常艰难;
看看身边不乏“天选打工人”,日增破万照旧返工。除海珠区外,管控再严格也是居家几日便解封,恢复正常生活。
天河的大路上车水马龙,越秀的小巷里烟火升腾,广州的民生少有“暂停”,它尝试在防疫与民生中取得平衡。
不搞一刀切,不一棍子闷死,不随意扩大甄别范围,尽量呵护好群众健康,但又处处坚持优化服务。
可以说上述这几大项都是大众热切期盼,能够切身感受的。
如此调整,大众压抑的情绪必将得到大大的缓解,积极投入到各项生产建设当中来。
为广州点赞。也期待更多的城市,勇于拥抱防疫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