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东野战军成立时,叶飞的纵队多出了一个独立师,这和当时的国内战场需求以及他所领导的华东野战军的第一纵队的地位有直接关系。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很快掀起了大规模内战,那时我军部队不管是从规模、战斗力,还是从整体编制上与国军都有一定差距,毕竟我党部队很多都脱胎于地方部队或者是游击队,兵力比较分散,编制也异常的混乱。
直到1946年后,我们才在原先八路军、新四军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编,逐渐形成了四大野战军的基本军事体系。
在1947年,当时国内战场局势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变化,虽然国军依旧占据着局部战略优势,可是国民政府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八个月时间内,并没有获得自己预想中的战术效果,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依旧尚在,国军想要速战速决的战略构思已经彻底破灭。
当时的国军提出重点进攻陕北、山东根据地的计划,这代表着国军的全面进攻已经暂时停止,解放军也逐渐从战略防御阶段迈向了战略反攻阶段。
所以在这一阶段,需要成编制的大规模使用野战部队对国军的战略重心,在局部领域发动反攻。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央开始有组织地整编几个编制完整,战斗力强悍的野战军部队,华东野战军就是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在1947年1月23日,也就是解放战争即将迈入战略反攻前,陈毅和华东我军各级首长联合起来起草了《华东野战军整军方案》,并且把这份方案发往了延安。
这份方案很快就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在整编方案中明确写道:解放军部署在华东地区的部队,比如说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等等都要进行整合,统一建立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这两个部分。
华东野战军一共下辖有10个纵队,以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以粟裕大将为野战军的副司令员,统一指挥华东地区的解放军部队。
只不过原先在华东地区分布有大大小小多个一、二级军区,以及不同的野战军部队,比如说八路军山东军区,再比如说新四军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等,很多部队甚至都推行“师纵并行”的制度。
明明是同一个编制等级的部队,却有不同的名字,这肯定是不方便指挥的,所以在原先的基础上,把一些师级番号降级或者是进行合并,形成华东野战军下辖的十个纵队成了必然,而其中就包括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
一纵队本身脱胎于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这其实是一只比较新的纵队。在1945年11月10日的时候,中央军委命令黄克诚新四军第3师前往东北,而第3师的兵力比较薄弱,所以中央军委命令华中军区组建一个新的纵队跟随新四军第3师一块儿北上。
接到命令后的华中军区将下属的浙东第二第四纵队,以及苏中军区的一个教导旅,加起来大概22000人左右的士兵组建为了新四军第一纵队,然后命令第一纵队与第3师一块前往东北战场。
但是在路上却因为战局转变,一纵被划归给了津浦前线指挥部领导,并且于1946年1月改编为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由叶飞将军担任司令。
而当时的山东野战军司令是陈毅,所以在华东解放军部队改编,形成了华东野战军以后原先的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也被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
只不过在改编的时候却犯了难,因为作为华东野战军的第一纵队绝对是主力部队,但是在之前一年多的战斗中,这支部队先后参加过不少非常惨烈的战役,比如说收复泰安战役,再比如宿北保卫战,大汶口战役等,损失很大......
在改编之前满员23000人左右的纵队,只剩下不到2万人,并且由于长期作战,大多数战士都相当劳累,很难在短时间内继续承担一线作战任务,所以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为了尽快让这支战功赫赫的部队恢复战斗力,决定在原先一个纵队三个师的基础编制上,再抽调一个独立师补充进一纵,加强它的战斗力。
而这个独立师就是由皮定均将军所率领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这支部队在改编前半年,刚在中原突围中帮助中央军区主力挡住了国军进攻。
在皮定均带领下,这支部队完美完成了阻击任务,同时还突破国军重兵包围圈,不过损失也比较大,但是它的战斗力还是被认可的。所以在1947年1月,被补充进了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这使得这支纵队的兵力基本上恢复到了原先水平,甚至还有所提升。
在完成整编后的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的4个师,先后参加了数次重要战役,比如说孟良固战役中,它担任了穿插作战的任务,可以说华野一纵在歼灭国军主力部队整编74师的过程中,确实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1948年,它参加了淮海战役,在围歼黄维、杜聿明集团的过程中也立下了不小战功,直到1949年2月于中央军委的命令下,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
1949年渡江战役时,第20军正式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在上海解放后成为了上海市的卫戍部队。在1950年11月,第20军在时任军长张翼翔的带领下入朝作战,长津湖战役中就有第二十军的身影。
所以华野一纵绝对是一个战功赫赫的老部队,它几乎参与了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2/3以上的大型战役。哪怕在精锐云集的解放军序列中,拥有像20军这样履历的部队也是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