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天下水府,人间瑶池,说的就是水府庙水库的人间仙境。好山好水养好鱼。在水府庙库区,这里的渔民一直有将鲜鱼制作成火焙鱼的习惯。这道肉鲜味香的湘乡特色农产品,是湘乡人爱吃的一道菜,更是每一个湘乡人的儿时记忆。

如今,水府火焙鱼也被在外打拼的湘乡人带往和推介到全国各地,成为地道“湖南味”;水府火焙鱼,也因秉承传统的制作方法加工而成被列为湘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水府刁子鱼,地道“湖南味”

待刁子鱼剖开清理干净后,放在室外进行晾晒。

孟冬时节,我们来到湘乡市棋梓镇水府火焙鱼生产基地,全程了解其生产过程。冬阳暖暖,在水府火焙鱼的生产基地的大院,工人们正将清洗干净的鲜鱼整齐摆放晾晒。

“水府刁子鱼去掉内脏后,为保留每条鱼最初的新鲜口感和风味,要将其清洗干净在阳光下自然晒制风干。”今年46岁的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府火焙鱼的第五代传人万望林说,腌制后的鱼,经过晒干、蒸煮再风干之后,配以茶籽壳、谷壳,小火熏制两天两夜,熏制出炉后便成了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火焙鱼。

水府火焙鱼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刁子鱼,吃起来鱼肉更鲜,味更香,更有嚼劲也更下饭。

“以小鱼小虾为食的刁子鱼蛋白质丰富,肉质紧致鲜活,味美而不腥,且肉性味甘、温,有开胃、健脾、利水、消水肿之功效。”万望林说,之前曾捕到一条10多公斤重的刁子鱼,破肚后发现里面有3条小的刁子鱼,甚是惊讶。他说,刁子鱼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水质必须极度清澈,如果水质受到一丝污染,刁子鱼则不能生长且很容易死亡。

2014年,万望林注册了“水府”这一商标。近年来,“水府”牌火焙鱼声名远扬,成为湘乡乃至湖南最具代表性的特产之一。

传承老手艺,做好“百姓菜”

用高温蒸气将刁子鱼蒸熟。

近年来,由于水府庙库区全面禁捕退捕,万望林在库区周边新找了一处400亩水面的养殖基地,引入水库活水,确保了火焙鱼的来源。

作为历史悠久的地方名产,火焙鱼的制作工艺至今已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如今这一道“百姓菜”已经不再仅仅是简简单单一道鱼,更是一种经过淘洗与考验的民俗情怀。

走南闯北的万望林在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为何要回家乡制作火焙鱼?

“在火车上、车站里,都能看到各地琳琅满目的特产,唯独没有我们水府火焙鱼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说起自己回乡创业的初衷,万望林感慨万千。

2005年,万望林返乡创业。2015年,他成立了湖南水府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进军火焙鱼市场。

他一边积极开拓市场,一边不断投入研发,完善老手艺,开发新品种,产品连续2年获得省农博会金奖和名优特产品。

万望林介绍,水府火焙鱼现在被列为湘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秉承着传统的制作方法加工而成。从精心选料,到去除内脏、腌制清洗、晾晒蒸煮烘焙熏制,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最大程度锁住鱼本身的鲜味和营养。

其中,刁子鱼、水府四宝、水府鳜鱼 、水府棍子鱼、水府银鱼、水府风味鱼等“水府”牌火焙鱼系列产品远销湖南、广州、贵州等地,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识。

真心传帮带,念好“致富经”

刚出炉香喷喷的刁子鱼让人垂涎欲滴。 (以上图片均由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在员工眼中,万望林潜心产业发展,就像韧性十足的“老黄牛”。“他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去做,直到把这个事情做好。”公司员工易伟文说。

公司走上了正轨,万望林也越来越忙碌,但他从未忘记非遗文化重在传承。他成立了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号召家乡的年轻人回家创业,传承水府火焙鱼制作技艺。2018年,31岁的易劲梅回到家乡,来到非物质文化传习所进行学习。万望林将制作火焙鱼的技术和方法都传授给了他,如今,易劲梅也成了制作火焙鱼的“高手”。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万望林还不遗余力帮助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周边200多户渔民发展特色产业,带领他们换一种方式“靠水吃水”。成立非物质文化传习所,传授学生和徒弟60多人。目前,万望林还在主管经营湘乡市乡村振兴农产品展销馆,当地18个乡镇、38家扶贫企业的400多个产品都上柜展出。水府火焙鱼也通过展销管和网上平台远销全国各地,公司年销售量800余吨,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万望林把对家乡的爱根植于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中,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匠心精神,致力于将“水府火焙鱼”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如果您也想尝尝水府火焙鱼的美味,请致电15873201880。

举报/反馈

湘潭在线

13.6万获赞 2.2万粉丝
最新资讯、独家报道…在这里读懂湘潭
湘潭在线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