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凌晨,青年作家王小波心脏病突然发作,他不断地用头撞墙,不时地发出凄厉地惨叫,长达几个小时。他的邻居听到后本可救他一命,为何却置之不理?
第二天,警察终于来了,推开门后发现王小波死状惨不忍睹。头抵在墙上,张着大嘴,眼睛瞪着天花板,手指甲缝里都是墙灰。经过法医尸检认定是心脏病发作。
警察通过询问得知邻居那天为何没有第一时间报警,一方面是害怕,另一方面是不想多管闲事。
王小波死前,妻子李银河正好在英国,家中就他一个人,他就这样孤单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银河火速回国,一路上哭得泣不成声,不断悔恨自己没有照顾好他。她强打起精神开始在北京给王小波寻找墓地,可是一连几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墓地。
后来听朋友说佛山陵园有个大石头很独特,她看了后很满意,觉得这块大石头象征着他俩的爱情情比石坚,坚如磐石。
就把这块大石头当作王小波的墓,然后在石头下面砸了个洞,把骨灰盒放进去。
李银河和王小波属于经典的美女配野兽,当时的李银河是《光明日报》史学组的编辑,是典型的白富美,身边不乏追求者,而王小波只是个工人,长得又黑又丑。
本来是远在天边的两个人,却因为一件事而联系在了一起。
有一天在单位,李银河看到自己的同事们都在互相传阅一本小说手稿,并不时讨论书中的情节,她也好奇地翻了几页,没想到竟然欲罢不能,边看边佩服作者的绝妙文笔。
合上书本后,她深吸一口气,仿佛才从书中那个世界回到现实中。她看了一眼封面,将王小波这三个字牢牢地记在脑中。
不久李银河找到了机会去采访王小波,可是看到本人后大失所望,王小波面色乌黑,又丑又凶,和她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可是王小波却对她一见钟情。他不断地给李银河写情书,把自己对她的爱通过笔端表达出来。
“你好哇,李银河”“爱你就像爱生命”,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李银河内心的心弦终于被波动,她放下戒备,心也慢慢向他靠拢,逐渐发现这个人丑陋的外表下还有一颗有趣的灵魂,他们开始了正式交往。
经过两年的热恋,1980年,俩人终于结婚。
不久李银河被公派到美国攻读社会学。两年之后,王小波也办了陪读,来到美国和李银河一起学习。
海外的求学生活是艰辛的,拿着有限的奖学金,两人很快就捉襟见肘,只能在繁忙的学业中抽出时间来打零工贴补家用。王小波因为英文不好,只能干一些洗碗、装修的体力活,有一次还遭遇到打劫。
1988年两人从海外留学回来,一起进北大任教。不久,王小波辞去人民大学老师的公职,专心埋头于创作之中。
1992年《黄金时代》这本凝聚他大量心血与精力的小说终于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并获得大奖和奖金。
可是这本书在内地出版时却屡屡碰壁,不少编辑都认识到了它的价值,但是因为书中有大量直白的性爱描写还描写了敏感的知青生活,没有哪家出版社敢出版。
后来华夏出版社的编辑赵洁平,顶着压力,趁领导出差之际,偷偷印刷了六千册。领导出差回来,把编辑臭骂一顿,赵洁平气的为此还大病一场。
由于这是一本禁书,不能公开发售与宣传,王小波只好推着自行车,把书捆在自行车后座上,走街串巷的去卖,可是直到他去世前也没卖掉多少。
王小波去世四年后,华夏出版社把他的另外两本小说《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这本《黄金时代》组成时代三部曲一起出版,这套书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黄金时代》并非情色读物,而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本书还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小说之一,作家刘心武曾评价“《黄金时代》不是一般的好,太好了”。
王小波的遭遇就像梵高一样,生前寂寂无闻,死后却被追捧为神,这算不算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呢?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王小波这本在生前生后评价“冰火两重天”的神作,爱文字的人、有个性的人也一定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