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年前,九大名剑之首棠溪宝剑横空出世,不料在唐朝绝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000多年后,棠溪后人没有任何资料,竟铸出了这把绝世宝剑。
棠溪地处河南的西平县,人杰地灵,周边山上铁资源丰富,成为战国时期铸剑胜地。
可谁曾想到,到了唐朝,唐宪宗李纯为巩固政权,削减藩邦势力,竟下令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工匠全部斩尽杀绝,棠溪宝剑铸造技术与这座城池就这样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而珍贵的东西,注定会再次重现于世。
20世纪40年代初,从北洋学堂学成归来的高西坤,决定弃文铸剑,他反常的做法,遭到周围亲戚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可只要认定的事就一定完成,这是高西坤家的祖训,他在艰难的条件下,终日潜心钻研。
他的坚持也感染了6岁的儿子高庆民,小庆民有时侯也会用稚嫩的小手,捏小铁团,小手经常被整得通红,不知不觉中,他也深深迷上了铸剑。
不料10多年后,高西坤忽发重病,年仅16岁的高庆民毫不犹豫,毅然肩负起了这份使命。
早在前些年,他看到世界上位居前三的名刃却没有中国铸造的,深深刺痛了他,心底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恢复老祖宗的棠溪剑铸造工艺。
因为没有实物比照和文献的参照,他只有按最原始的方法,将所有工艺和材料排列组合,一点点去试,总结经验,不断改良。
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一头钻进铸剑房。红通通的炉火,将他赤裸裸的上身烤得炙热滚烫,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
有时稍不小心,手就会被锤子砸得血淋淋的,到处飞溅的火花时刻有灼伤眼睛的危险。高庆民经常伤痕累累,一天下来,脸上都是黑漆漆的。
令他无奈的是,剑总是折断,就这样,他反反复复试,整整耗费了五十年的光阴岁月,打坏了上万把毛坯,家里的废材堆积成小山。
即便这样艰难,他也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一心想造出棠溪宝剑。
老天终究不负努力的人,1986年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铸造棠溪宝剑的秘决,就是将中碳钢、高碳钢、低碳钢折叠锻打,高碳钢硬度强,低碳钢韧性好,三者混合一起,打出的剑坯不易折断,韧性强。
高庆民还通过查找《史记》发现,龙溪剑铸造需要龙溪水,那棠溪剑是不是要取棠溪水来铸呢?他取来棠溪水,果然水中含有特殊介质,让剑更加游刃有余,犀利无比。
当一切准备工作就序后,他就开始复原工艺了。
首先第一道工序是热锻,也就是千锤百炼,炼有大有小,大炼即把矿石冶炼成钢材,小炼把高碳钢、低碳钢、中碳钢材反复折叠锻打,形成剑条,将剑条放入火中,加热一百次。每一次加热都需要上千次的锤打,这也是千锤百炼成语的由来。
而这千锤之中,只要有一锤没打好,这剑就报废了。
其次,就是冷锻工艺。冷锻就是把已击碎的小结晶体,再通过手工,冷锻锻打,把小结晶体进一步击碎,变成纤维组织,由此变得更具韧性。
接下来就是热处理,热处理包括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四道工序。淬火工艺就需用到棠溪水,让剑更加坚硬。
再就是打磨阶段,分为粗磨、细磨和研磨。
最后,好剑配好鞘,就是给剑做个大小合适、做工精美的剑鞘。
这样,经过十道工种,六百六十道工序后,寒光一现,一把绝世宝剑横空问世了!
高庆民举起剑,劈向一旁的钢铁,钢铁立即断成两截,边缘整齐。然后将剑从中间折叠,弯曲度竟达到120度,韧性极佳。
这把2700年前的宝剑终于复原出世了!
高庆民止不住激动的泪水,拿着剑走向了父亲的病塌前。当棠溪宝剑真切地出现在80多岁的高西坤面前时,他呆住了。多年来他和儿子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他一把紧紧抱住儿子,泪水夺眶而出。
父子俩这一哭,整整哭了一个晚上。多年来的无奈、艰辛一下子宣泄干净。
后来,高庆民所铸的棠溪剑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而之后,高庆民又将棠溪剑衍生出棠溪太极剑、法威剑、军威剑,一些文人雅士更是慕名而来。
高庆民父子用半辈子的心血和伟大的匠心精神焊接了1000年的历史断层,创办了棠溪剑业公司,将棠溪重新变回到2700年前那个“炉火照天地,铁歌不夜天”的辉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