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及其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变得不可控。
正解局出品
最近,大家都知道,“北溪”天然气管道突然被炸了。
现在,俄罗斯、欧盟、美国互相猜忌:到底是谁干的?
在我看来,北溪管道被炸,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北溪管道,指的是从俄罗斯通往欧盟的天然气输送管道。
目前有2条,“北溪-1”管道于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输气管道。“北溪-2”于2021年9月建设完成,因美国反对,目前尚未运营。
围绕北溪管道,俄罗斯、欧盟、美国之前的爱恨纠葛,正解局曾在《一条影响世界局势的管道:美国为何要拼命搅黄?》一文做过解读。
细节一:4个泄漏点。
目前,“北溪”天然气管道已被发现有4个泄漏点。其中,“北溪-1”、“北溪-2”各有两处。
会不会还有小的泄漏点被发现,尚未可知。
北溪管道泄漏点
细节二:500公斤TNT炸药。
北溪管道泄漏,有没有可能是一场意外?
答案是,绝无这种可能。
北溪管道这种能源基础设施,是很可靠的。
所有的管道用金属制成,壁厚达4.1厘米,外表还浇筑着11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如此坚固的管道,意外破损的几率是极小的。
北溪管道
更为关键的是,管道大多埋在海平面70米以下,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破坏。
据德国安全部门分析,要炸掉北溪管道,至少需要相当于500公斤的TNT炸弹装置。
这显然是某个组织蓄意为之。
细节三:互相猜忌。
泄漏事件曝光后,俄罗斯、欧盟、美国开始互相猜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几名西方情报官员的消息称,欧洲安全官员9月26日和27日在事发海域周边观察到俄罗斯海军支援舰艇。
言下之意是,这些俄罗斯舰艇可能与“北溪”管道泄漏事件有关。
面对西方的指责,俄罗斯反将一军。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北约成员国曾于7月时在“北溪事件”现场附近使用深海设备进行演习。
被俄罗斯点名,北约又出来表态,称北溪管道发生的一系列泄漏事件是“蓄意破坏行为”的结果,对成员国基础设施的袭击将得到北约的集体回应。
美国当然也无法置身事外。
今年2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曾威胁说,“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2’将被终结。我向你们承诺,我们能做到。”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在9月28日的声明中称,事故发生前一天,有美国军舰在附近活动,美方的无人机和直升飞机也在那里飞行,美国海军先前还在同一地区进行过水下爆炸训练。
北溪管道被炸,是不是美国“言出必行”的手段?
对此,美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辩解称,拜登所说的“终结”手段,其实是推动德国政府冻结“北溪-2”项目。
细节四:是俄罗斯干的吗?
从动机上看,俄罗斯完全没有必要。
今年9月,“北溪-1”天然气管道就已经完全停止输气,“北溪-2”尚未进入商业运营。
俄罗斯就是想拿天然气这个筹码与欧盟斡旋。
现在好了,管道直接被炸掉,筹码没了。
北溪管道泄漏
俄罗斯岂有断自己退路的道理?
也有媒体猜测,俄罗斯在搞“苦肉计”,借此转嫁于美国与北约,或转移俄军失败的视线。
我关注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属于国际恐怖主义行为。
这个定性,很严重了。
如果真是俄罗斯自导自演,真的不怕事后打脸?
细节五:是欧盟干的吗?
肯定不是。
因为欧盟是一个组织而非国家,决策需要平衡各国利益。
这种偷鸡摸狗、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欧盟是不可能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的。
不过,欧盟也并非铁板一块,不排除个别国家做手脚。
细节六:是美国干的吗?
今年美国四分之三的LNG产量销往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
2016年1月-2022年6月美国LNG产能与出口量的变化
现在管道爆炸,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上失去了“复合”的可能,关系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欧洲无论在政治上还是能源上,都将更加依赖美国。
目前看,美国确实是北溪管道泄漏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俄罗斯将矛头指向了美国。
细节七:最大的受害者。
北溪管道泄漏,修复起来,没那么容易。
先要排空管道,以确定损害程度,这项调查工作至少要用掉数周时间。
什么时候能修好,更是未知。
作为欧洲能源的“大动脉”,北溪天然气管道关系到整个欧洲大陆的能源安全。
本来,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上还有缓和的余地。
现在管道被炸,如果冬季来临之前修不好,欧洲这个冬天难熬了。
自俄乌冲突以来,硝烟都集中在乌克兰境内。
俄罗斯与欧盟之间,虽然是针尖对麦芒,但都是围绕着能源、金融、经贸等领域,打的是“冷战”。
看似不可调和,实则留有妥协的余地,北溪管道就是连接双方的纽带。
现在,北溪管道被炸,这是一个出乎俄罗斯、欧盟双方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
这个事件,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俄乌冲突及其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变得不可控。
北溪管道被炸,或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