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许多城市开始实行没有72或48小时核酸便无法前往公众场所的规定后,做核酸可以说完全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

为了在城市畅通无阻,不少人都会隔几天前往医院或核酸检测亭做一次核酸检测。

最新上海有一位男子在做核酸时发现,家中的老人在去世一个月后,仍在频繁做核酸,简直离了大谱。

事情是这样的。

该男子的网名叫小鱼,在家中的老人突然离世后,由于十分想念,小鱼时不时就会翻看老人留下的东西,包括老人的相片或者聊天记录。

有一次小鱼外出做核酸,无意间打开了亲属码。

他无聊地翻看老人生前做核酸的记录,一次次做核酸的时间和地点,仿佛老人还在身边一样。

就在这时,小鱼意外发现,老人做核酸的时间怎么不对劲。

家中老人是于今年(2022)8月3日去世的,按理来讲,自那之后,核酸检测记录应当就此中断。

但并没有,在老人去世后,老人的核酸检测记录依旧在以每4天一次的频率更新着。

8月27日于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做的核酸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

8月31日还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结果显示仍为阴性。

最近的一次是9月7日,同一家医院,同一个检测结果。

小鱼又纳闷又无语,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为何老人去世后核酸记录仍在更新,是有人在用老人的信息做核酸?还有核酸系统哪里出现了问题。

小鱼有些气愤,在社交平台发文@上海发布等官方账号,怒问什么情况,为何如此不负责任。

小鱼的发文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

“太魔幻了,老人是在哪做的核酸。”

“去公墓采的样吗?”

“别问,问就是临时工搞错了。”

就在小鱼发文6天后,总算引起了官方的注意。

相关部门主动联系了小鱼,表示已经对此事进行了核查。

有人跟小鱼的家人同名同姓,这才搞错了。

并告诉小鱼,老人的核酸信息不会再进行更新了。

小鱼的事情貌似解决了,但依旧有网友对此有些疑惑。

“身份信息都能重合?”

“公关了?”

大家都知道做核酸前是需要录入身份信息的,有手机则是通过扫描健康码,老人家一般是使用身份证做核酸。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怎么会把身份信息搞错呢。

就算是同名同姓,具备唯一性的身份证号怎么会弄错?

在该同名同姓的人做核酸时,到底有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先录入信息,随后再检测?

这种信息是能随便录入的吗?

阴性还好,万一是个阳性,录错信息岂不会酿成大错?

许多网友纷纷@健康上海,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大家对这事怎么看?

举报/反馈

登峰造戟

24.4万获赞 6277粉丝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