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9月8日去世了,就在前两天她还亲自接见了新上任的首相特拉斯。
当时她笑着站在那里,一如从前的优雅、淡定。
但谁也没有想到,两天后竟然因为一个意外地摔倒,直接导致器官衰竭,最终谢幕了自己96岁的人生。
意外总是格外真实,生与死之间也不过隔着窄窄的一道线,自然行走是人间,摔一跤便是天堂。
回首女王漫长的96年,真的堪称一部传奇。
1926年,她出生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王”的头衔,甚至都没能在王室降生。
可10岁的时候,权力的帽子便这样突然由天而降,还一度将女王的父母愁哭。乔治六世当时跑到白金汉宫,跪在母亲身边苦苦哀求:我不想成国王。
结果什么都改变不了,于是乔治六世这个闲逸王子成了独挑重担的国王,而无忧无虑的小郡主伊丽莎白成了国王第一顺位继承人。
虽然女王从小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能干,以及勇敢、刚毅,但她也没有想到,自己接替父亲的王位竟然是在树上。
1950年,女王刚刚结婚不久,乔治六世动脉硬化,不得不接受手术。
这还不是危及生命的重病,女王主动为父亲分担了一部分工作,让他安心静养。
可没想到,第二年乔治六世又被查出了肺癌。虽然后来乔治六世离世之后,女王及母亲都一度将这个问题归结于大伯爱德华的身上,但说实在话,肺癌应该不是劳累过度所产生的吧?
女王当时除帮父亲分担政务之外,还要代其国外出访。
从13岁开始,女王已经拥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这样的女儿是值得乔治六世骄傲的。
1952年初,女王与丈夫菲利普亲王出访肯尼亚。
根据资料显示,那时女王是不想去的,因为她担心父亲的病情。父亲身染重病,子女不想远游,这是人之常情。只是身为公主,身为未来的国王,她又没有选择。
从乔治六世被查出肺癌之后,女王出行都随身带着一套丧服,那就是为了以防自己不在身边父亲突然而逝。
单从这一个方面来讲,女王的强大内心已经显露无遗。
国家不能不顾,而人伦又不能不管,一边是国务,一边是尽孝,女王只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平衡自己。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她真的遇到了。
当时在肯尼亚的特色树上饭店参观,年轻的女王以公主的身份上了树屋。结果,乔治六世离世的消息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
“上树是公主,下树是女王”,这虽然是一种调侃,但也同时意味着女王人生最大的无奈。
伊丽莎白也想守在父亲跟前看着他离开,可她却不得不远离他几千里之外,于树上“继位”。
对于女王,人们总是用优雅、喜怒无形、包容隐忍来形容,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从走上公主的那一天起,她的人生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为着国王的形象而塑造自己,为着国王的重任而打造自己,从外在到内心,一个“王”的诞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承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
这是女王最终的身份,一个禁锢了她多半辈子的头衔,为这个头衔,她付出的是“无喜无乐、无波无澜”的一生。
新王登基,那不是人生最美丽的开始,对于英国,对于女王,一切都不过是百废待兴。
战争留下的烂摊子,君主制度的摇摇欲坠,地球上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归属,都如一座沉重的山压在女王的身上。
那时的女王应该是很无奈的吧,哪怕有着丘吉尔这位老臣的守护,女王依旧吃力。
日不落的联邦解体,金融危机、脱欧,每一件事都是女王在一次又一次地沉着应对中悄然得到化解。
在很多人眼中,女王是勤勉且开怀的,可很少人有知道她的无助与无奈。如果可以玩一次真心话大冒险,恐怕女王也想聊聊自己内心的苦楚。
“女王是非凡的,多年来,她一直精力充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她已经95岁了,她不是超人”
去年的时候,王室作家朱诺还在这样感慨。
她说得很对,女王从上位到离任,从未停止过工作。
这种工作状态从她身穿丧服走下飞机的那一刻,便已经注定了:她要做一个让父母引以为傲的国王,她要做一个让英国联邦帝国信任的君王。
工作就是一切,在位70年的过程中,女王亲自见证了15任英国首相的诞生,14任首相的离职,从吉丘尔到特拉斯,有她喜欢的,也有她不得不接受的。
女王出访过300多个国家(次),接待过116位国家元首,她的工作从最开始的战后重建变成了后来的国家象征。
君主制度在风雨飘摇中走了70年,那是英国人民对于女王的认可,他们不想将这位“象征”一样的人物推下台去。
自从联邦帝国解体,女王时时刻刻都在与时俱进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或许到死,她所想的事情依旧是如何保持君主制度这个现实。
岁月不待人,昔日年轻英武的女王最终还是老了,去年菲利普亲王离世,女王的主心骨似乎便一下折断了。
之前,女王对于年纪是一种非常豁达的看法,每每面对人们对自己年纪问题的讨论,她都会幽默地和记者开玩笑: “没想到吧?我还活得好好的。”
可去年,她却面对着自己的大臣“服老”:“如你所见,我已经不能动了”
这是女王的又一次无奈,从出生到结束,她始终在这样的无奈中不断接受现实。
而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恐怕是女王对自己葬礼的“演习”。
有消息显示,女王在去世十天之后将举行盛大的葬礼仪式,可在这之前,在她尚没离世之前,已经亲自对此事进行了多次演练。
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葬礼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只是在现代,能用这种心态面对死亡的老太太,我们还真是第一次见。
“我处于特殊的地位,可以见证那段历史,在我的家人的支持下,再次把我自己献身给对我们伟大国家和人民的服务,不论是现在还是即将到来的岁月。”
十年前,女王这样说。而十年后,她的时代结束了,她一生留下的传奇足以让人回味。
但若按她自己的意愿,这些“传奇”可能都不是她想要的,她所追求的不过是13岁时看到的那个少年,她一生所爱的也不过是那一个人:一个人,一辈子,他走了,她也追随而去。